APP下载

“生活·趣味·美”导写

2024-11-11

文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2年梁启超曾在一次演讲中呼吁:审美本能是人人都有的;美之来源一定与趣味有关,而趣味一定与生活有关;培养美和趣味,可以让个人与民族从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些主张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尚美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生活·趣味·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契合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可以激发当代青年追求美的信心和力量,彰显审美民族化和美育兴国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首先研读材料,分析梁启超的呼吁,深化对征文主题“生活·趣味·美”的认识与思考。继而关注提示语,“尚美中学”暗示了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演绎他人故事,或讲述自己经历;也可写议论文,有理有据,重在说理。

【参考立意】做审美之人,悟生活之趣;趣味广泛,生活之美无极限;拒做麻木之人,共铸民族趣味之美;生活小处见趣味,寻常光景有真美……

佳作示范

秉尚美之趣,品生活之美

一考生

有人视美为奢侈品,可遇而难求。但梁启超却说,审美本能是人人都有的,就在生活之中。百年后我辈闻其言,不禁心潮澎湃:原来美就在身边,源于生活,得于趣味,彰于赏鉴。何不让我们秉尚美之趣,品生活之美!

路遥曾说:“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很平凡的事,但我想,如果我们仅仅是选择在厨房放上一朵玫瑰花,生活大概就有些不一样了。我们仍然普通,但不再庸俗。”生活,因为趣味而美!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趣味呢?

要多一分热情,少几分冷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一个心肠冷漠的人,又怎会发出热情的眼光呢?面对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间,总有不一样的美。如果不是苏轼发于衷心的热情,即使对西湖山色与生活充满热爱,恐怕也难以领略“总相宜”的美,自然就更不会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传世。

要多一分淡泊,少几分功利。亚里士多德曾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分为两部分,或以功利为目的,或以美为目的。天下熙熙攘攘,追名逐利者,固然可能获得功名利禄,可一旦利欲熏心,双眼只瞄准乌纱帽、孔方兄,就难免迷失本真。不妨去掉几分功利心,多一分淡泊志,“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也自有惬意之美吗?

要多一分创意,少几分麻木。人生充满劳绩,但还要选择诗意地栖居。写下《浮生六记》的沈复,幼年时在自家园里,以草丛为森林,以虫蚁为野兽,堆土为丘,坑洼为谷,独自探险寻美;成年后命途多舛,在七夕与妻子对酌问月,篆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从世俗来看,沈复是失败的,碌碌无为、功名俱无;但他以一颗天真之心,赋予平淡生活以诗意之美,怎不让人钦佩!

当然,我们重视趣味与美的培养,不只是丰润个体人生之必需,更是打造大美社会之必要。陶冶活泼敏锐的灵性,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弘扬中华美与精神。就如卢梭所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所以,何不秉承尚美之趣,品味生活之美,在美的熏陶下,渐入美境!

点评本文以总分总式构思行文,层次清晰,一气呵成。开篇简引材料,亮明观点:秉尚美之趣,品生活之美。继而通过设问,引出本体部分对“培养趣味”的探究,以“要多一分……少几分……”的句式组织分论点,从三个方面逐层递进加以论证,逻辑严谨。结尾部分强化美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可谓水到渠成,发人深省。

佳作示范

做审美之人,悟生活之趣

一考生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这是当代画家吴冠中的感慨。所谓美“盲”,首先是“目之亡”,没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没有了体味生活的热情,趣味便荡然无存。所以审美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唯有做审美之人,方能悟生活之趣。

生活是美的源泉,犹如一只巨大培养皿,优美或壮美就涵蕴其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高雅淡然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宏大壮阔之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活泼灵动之美……生活之美无处不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发觉自然与生活之美,便能收获一场精神盛宴。无论宏大生活还是寻常细节,无论自然风物还是历史风云,皆有美的踪迹。

趣味是美的基础,它犹如奥妙的催化剂,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它激发人类的热情与灵感,让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花。柴米油盐酱醋茶,面对平淡而琐碎生活,要么淹没在眼前的苟且中,疲惫倦怠;要么摒弃麻木,在静水里发现天光。我想,每一个葆有趣味的人,都不会甘于日复一日地沉沦,都不愿把生活过成一潭死水。那就用趣味,引燃心中美,点亮眼里光,在俗世里打造别样诗意的栖居吧!

然而反观当下,你是否常听人抱怨生活,一个七日接着又一个七日,简直味同嚼蜡。这溢于言表的枯燥与乏味,总是让听者无奈。可是,生活果然如此吗?非也。水流花放,云卷月明,踏青访古,抚琴小酌,美从来不曾缺席。之所以现状如此,只是因为人遗失了感知生活的趣味,继而过滤掉了生活的美,才最终与美渐行渐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我们责无旁贷。

美若甘霖,滋养与反哺生活,提升和净化趣味。正如梁启超所言,审美本能是人人都有的,你我皆可成为审美者;而美就源于客观的生活,更得于主观的趣味。做一个审美之人吧,领悟生活的趣味,擦亮灰色忙碌的生活,陶冶活泼敏锐的性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让个人与民族摆脱麻木,焕发生机。

点评文章引论简洁,观点明确,以名言引入,颇见文采。本论部分,以生活是美的源泉,趣味是美的基础,巧妙扣合了“生活·趣味·美”这一征文主题要求,且颇具启发性。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引用论证,信手拈来;整句表达,比比皆是,气势如虹。正面论述结束后,反观当下,在批判与反思中再申观点,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