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
2024-11-11胡子祥冷书恒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孕育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其基本内涵包括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自信自立的精神底气、守正创新的思维方法、锐意进取的行动自觉和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迈步新征程,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明确目标导向、基本价值遵循和良好国际环境。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培育
[中图分类号] D61;D6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10-0006-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10.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1]14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1]13。这既是守正不移,又是拓新共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深入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1]14,将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因素。新时代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可以为更深层次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的基本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孕育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显著精神标识。其基本内涵包括: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自信自立的精神底气、守正创新的思维方法、锐意进取的行动自觉和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
(一)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
人民至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所形塑的根本价值观和行动准则,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的价值遵循。“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聚焦人民急难愁盼的重点领域推进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教育改革上,实施“双减”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不断缩小地区、城乡教育差距;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以集采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让普通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上,健全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就业领域改革上,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住房制度改革上,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3]40,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全面推动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老百姓享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一系列民心所急、民生所向的改革举措,突出了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实践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自信自立的精神底气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我们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保持清晰思路和坚定决心,依靠党和人民自身的力量推动改革。在经济建设上,为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格局的概念,在疫情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下,实现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正增长,让种种唱衰中国经济的版本不攻自破。在科技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技术和绿色能源等基础技术领域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诸多进展,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在文化建设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将文化自信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化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跨军地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民军队在改革强军中迈进新时代。自信自立的精神,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也是奋进新征程、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守正创新的思维方法
守正为体,创新为用。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特质,它要求我们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创新,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方向和道路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性问题。”[6]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总书记便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3]66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层次,进行何种改革、采取何种方式改革或改革进展到何种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变,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不变。新时代十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7],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时代得以充分彰显。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法论和开放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共计72次①,系统谋划、整体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汇聚改革合力。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改革全面展开、多点突破,正逐步向更深层次迈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系统、整体、协同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守正创新的精神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强大精神支撑。
(四)锐意进取的行动自觉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秉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从“扩大进口规模”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上海自贸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取得巨大成功,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锐意进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髓要义和行动自觉。其一,锐意进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②体现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勾勒出更为清晰的顶层设计、进行了进一步谋划部署,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了“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3,这些都是以锐意进取精神对待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动体现。其二,锐意进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3]22为此,我们始终坚信改革关头勇者胜,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下手,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在10多年的时间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例如: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聚焦难改的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实行“三权分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其三,锐意进取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动诠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还强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破除束缚改革创新的陈旧观念,摧毁不合时宜的思想桎梏,“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定抓好改革落实”[8]163。坚持锐意进取的精神是谋划改革发展、破除体制机制桎梏、激发改革创新活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不仅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还胸怀着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远大梦想。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中国始终倡导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9]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到“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再到“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积极拥护者、重要推动者。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西方“普世价值”,以“全球伙伴关系”代替“小圈子”思维,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我们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0]新时代的中国始终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从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积极参与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跨境经济合作区到各类产业园区,中国实施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打造了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此外,我们还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既推动了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也为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建构作出中国“制度贡献”,促进了国内外经贸制度的融合。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是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的价值意蕴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1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必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精神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蕴含着守正创新、自信自立等丰富内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勇气底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改革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构建整体协同的制度体系,主动应对国家治理的风险挑战、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则倡导守正创新,鼓励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其间包含着对旧体制的批判精神和对新体制的探索精神,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着精神动力。其二,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信自觉。通过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科学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更加行之有效。但是,随着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坚持自信自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什么样的改革条件和改革难度,都应该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定能提高,坚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取得伟大胜利。
(二)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精神指引
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精神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随着人民需要层次的不断提升,解决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侧重、路径、体制机制等也将发生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一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遵循,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凸显“为了谁”的价值目标,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基石。二是以自信自立为精神底气,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进,以“四个自信”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注入强劲动力。三是以守正创新为思想遵循,既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又要通过改革创新,全方位补足短板,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四是以锐意进取为行为自觉,直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瞄准方向、勇于探索、破解矛盾,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五是以胸怀天下为格局视野,把解决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联系起来,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联系起来,以开放引领发展,以合作共赢未来。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不仅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精神动力,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精神资源。
(三)为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注入精神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生成和发挥的根基在人民。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一,坚持改革为了人民,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自始至终都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事业紧密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14]为此,我们必须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在推进任何一项具体改革时,都要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干事业、做决策。对于牵扯面广、难度大、矛盾突出的改革举措,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是什么,群众从改革中的获益有多少,改革是否真正做到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推进改革、狠抓落实。其二,坚持改革成效由人民检验。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效落实到为完成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安全保障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5]坚持改革成效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是确保改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与认可的重要原则。“要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8]142我们要坚持改革公开透明,让人民了解改革的目的、内容和预期效果,增强人民对改革的信心;我们要鼓励和引导人民积极参与改革,确保改革更加符合实际,让人民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我们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改革成效评估和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目标的达成,进一步保障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解析精神密码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要求继续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精神密码。“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16]其一,敢于担当、善于斗争,锐意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前进道路上会遇到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向前进,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进展新成效化解风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其二,持之以恒,推动改革落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要做谋划,更要重落实,唯有苦干,方能克难攻坚。为此,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韧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运用制度伟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效落实到为完成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安全保障上。
(五)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提供精神驱动
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17]一方面,适应国际变化,主动融入世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区域和全球性挑战的增多,为中国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重要战略机遇,这些变化和竞争要求中国不断适应新形势,主动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此,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培养国际视野,立足亚太、放眼全球,顺应“大变局”塑造,延长战略机遇,在世界大棋盘中谋划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坚持合作共赢,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只是单向度的融入,在积极融入世界、适应国际变化的同时,积极掌握主动,引领世界潮流,坚持合作共赢,是我们的必然抉择。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有助于推动制度型开放,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引领新兴领域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只有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面对外开放精神,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凝聚共识、团结合作,提升国际地位、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的培育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淬炼形成的精神精华,极大丰富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磅礴伟力,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
(一)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导,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决定性作用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哪些必须改、哪些不能改,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处理、改革内容的确立,这些都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确立,“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2]。努力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的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党的领导的理论创新。我们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思想伟力,坚定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凝聚社会共识、破除改革难题、推进改革创新,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根本思想保证,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彰显党的领导优势。三是加强党的建设。我们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161,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汇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
(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明确目标导向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18]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一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总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准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都要自觉对标对表。在总目标的统领下进一步明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制度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途径。要清醒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日益完善、不断进步,积极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坚定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以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为主要抓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于落实。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需要在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落实改革方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基本价值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这一执政理念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主动遵循而发挥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以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导向,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聚焦人民在改革中的主体性。“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实际问题、回应人民热切期盼始终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的一条主线。”[19]一是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基于此,我们要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到深层次、更充分、更广泛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精神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推动各项改革开放举措落地生效,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主体性精神力量。二是发挥人民主体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20]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主动激发人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1]59,同人民一道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前推进。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将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逻辑,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聚焦民生福祉,落实群众期盼,紧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这一主题主线,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成效升华人民至上的精神实质。
(四)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开放包容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基本条件。“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5]新时代“必须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21]。一是秉持开放包容,积极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带来发展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尽管各个国家制度选择和基本国情存在差异,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的原则,促进不同国家走开放包容之路,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Vx9ViUVatqBO2GGA6CVzA==明新形态,让发展红利惠及各国。二是坚持合作共赢,稳步扩大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构建高水平开放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持续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的必然抉择。我们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22],稳步推进规则、管理、规制、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加强改革开放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推进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双向互促,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融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契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实现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才能共建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 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王沪宁蔡奇出席[N].人民日报,2024-05-24(1).
[3]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5]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蔡奇陪同考察[N].人民日报,2023-04-14(1).
[6] 刘嗣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J].改革,2023(1):1-17.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8.
[8]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09.
[10]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7.
[11]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王岐山出席 韩正宣读表彰决定[N].人民日报,2022-04-09(1).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24-06-28(1).
[1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80.
[1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强调 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 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N].人民日报,2019-03-20(1).
[1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1.
[1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01.
[17]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
[1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76.
[19] 胡子祥,冷书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J].重庆社会科学,2023(10):29-41.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41.
[21] 韩保江.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基本问题[J].党的文献,2023(2):36-45.
[2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N].人民日报,2024-08-30(1).
On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bstract: The spiritual trait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been nurtured and formed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Its basic connotations include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the spirit of confidence and selm6UmI1N6tX4PJTlT/Xi08A==f-reliance, the thinking methods of uphold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the self-awareness of enterprising actions, and the human sentiment of embracing the world. It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make the reform achievements more and fairly benefit all the people, promote the stable and far-reaching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win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ideology, uphold the spirit of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fundamental political guarantees, clear goal orientation, basic value adherence, and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cultiv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 up;Spiritual traits;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