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文化与音乐康养的奇妙融合

2024-11-11陈静

文化产业 2024年32期

本文所指的音乐康养,是指康养文化中的音乐文化元素,通过对鹰潭市信江新区养老服务的康养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康养文化中音乐元素有待加强、缺乏音乐与养老的结合、康养体系的衔接不足等相关问题。现旨在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为社区与老年音乐的结合寻找更好的路径,帮助老人减轻孤独感,增加幸福感,在音乐活动中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背景和现状

对音乐与老年人的关注,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近几年,新媒体平台的热度,更是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音乐康养文化。2024年1月19日,央视新闻网报道九江市濂溪区老年大学董福顺老师,帮助老年人重拾音乐梦想的故事。董老师是九江市濂溪区老年大学的声乐老师,每次上课,董老师都会挑选一些容易和老年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曲目进行教学,随着一首首曲目的唱响,老年人仿佛回到了欢乐时光。通过老年音乐课堂的学习,老年学员们纷纷表示,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唱歌、离不开音乐,感觉回到了青年时代。这则新闻的播出,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老年学员在谈及音乐时,眼里无不闪烁着光,说明音乐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这“六个老有”是老龄工作的目标,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其中,“老有所乐”内容极其丰富,通过举办一系列与老年群体特质契合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并为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与愉悦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音乐作为人类深层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不仅能为个体带来审美上的感官满足,促使精神层面的升华,而且也验证了音乐在养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在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参与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群。步入中年后,多数人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退出高强度、高密度的一线工作岗位,退居二线或从事灵活性、统筹性更强的管理工作,多数老年人逐步步入老年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区的安逸生活,安享晚年。当生活节奏发生变化,老年人群需适应新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更多集中在家庭和社区带来的更多便捷的生活娱乐方式。近些年来,国家特别重视老年人群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民生工程建设,尤其是不断探索了适应我国老年人生活所需的社区康养服务模式。随着银发经济的加速发展,推动了一系列老年康养方式进社区、进家庭,社区养老嵌入适老化的各种服务项目,音乐文化类项目深受老年人群喜爱。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丰富老年人群业余生活,促进老年人群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鹰潭市信江新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21年06月23日,其周边小区环绕,人口较为密集,处于信江新区中心路段。服务中心的经营范围包括养老养生服务、康复护理(非医疗护理)、家庭护理、助援服务、养老信息秩序、健康信息咨询,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的建设、运营、调查评VqdPyaLz4ruu0/FOuYXsDg==估、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等级评估、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平台运营等服务。本研究探讨的是城镇社区环境中,以家庭单元为主导核心,构筑一套依托于社区基础设施,并整合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居家养老体系架构。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空间载体,让老年人在他们熟悉的社区和人际圈中养老,即在家门口实现养老,为忙于工作的子女解除后顾之忧。笔者基于鹰潭市信江新区养老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对养老中心的老年群体进行音乐相关的实践案例分析,并在实践过程中展开研究。

实施方案(实践方案)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和情志、畅达心绪、协调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等,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音乐的陪伴。我们时常可以在公园和老年文化活动站,看到老年人吹拉弹唱。那么,怎样发挥音乐养生和社区结合的作用,让音乐康养与社区的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呢。笔者首先对信江新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60—80岁老年群体的行为进行宏观的理论分析,深入探讨并阐述相关理论,不仅为本研究的推进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施借鉴,而且形成了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进行“对症下药”,就60—80岁的老年群体在本社区养老中心的音乐活动开展实施方案。最后,总结方案的实施效果。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重要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人类动机理论》首次提出,这一理论构建了人类需求的逐级模型。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包括食物、水和睡眠等;安全需求涉及个人安全、健康和财产保护;归属和爱的需求指的是人际关系和友爱的渴望;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的认可;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涉及个人发挥潜能和追求成长。马斯洛认为,只有当较低级别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他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两大类,即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其中前四个层次的需求被界定为“缺失性需要”。这类需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需求,它们在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时会成为个体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当这些需求得到适度的满足后,相关的激励效应便会随之降低或消散。换言之,“缺失性需要”是维系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而“成长性需要”则关乎个体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高级需要之一,处于需要结构的第三层,是个体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子女,渴望与人建立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以及在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对于当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他们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法再体现自我的价值,会有一种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生活中是迫切的。以下为几个相关案例。

案例一:王女士,63岁,曾是一名事业单位工作者,其子女都在上海工作,入住社区养老中心后与之前的生活有所差异,加之更年期问题,导致长期失眠。针对这类人群,笔者设计音乐主题活动,反复训练以改善其睡眠问题,将音乐康养有效融入老年人生活,让老人朋友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如表1)。

活动导入采用了聆听音乐的方式。江西本土音乐文化丰富,其民歌红歌都是老年朋友最熟悉的“回忆”,当耳熟能详的曲调唱起,仿佛把人带入当时的情境,让人追忆那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在传递江西本土文化的同时,传承了红色文化。活动展开部分,再次复听音乐进行歌曲创编,可采用齐唱、轮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歌曲演唱、律动舞蹈、乐器演奏、歌曲创编,不仅能锻炼老人的身体,也能提升其情绪。王女士在音乐活动结束后,尝试用睡前音乐进行辅助,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社区养老离不开音乐,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身心,还能调节情绪。

案例二:宋先生,74岁,因身体原因常年忍受病痛,加上子女工作忙碌无法与宋先生进行沟通,平时心情总是郁闷。通过音乐疏导,增加老年群体的兴趣爱好,有利于缓解郁闷的心情,更能够在社会活动中结交朋友,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摆脱孤独感(如表2)。

中秋音乐活动选用中秋主题相关的音乐进行试验,通过歌曲进行导入,用音乐小游戏让大家互相熟悉并初步建立信任,熟悉音乐活动方式,帮助形成团体练习,方便团体朗诵古诗。创设音乐活动,配乐朗诵有关中秋的古诗名句,鼓励老年朋友通过诗词抒发情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帮助其增加记忆力,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可以将音乐与养生相结合,通过聆听音乐,做音乐放松操的练习。在音乐工作者的带领下,做一系列的律动练习达到放松的状态,主要以锻炼身体机能、放松身体、提升情绪和促进社交为主。

总结评估

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社区音乐活动能够促进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感到孤独、无助、失落等,音乐教育可以成为老年人的心灵慰藉。参与音乐教育活动,老年人可以结交新朋友,分享快乐,减少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音乐养生实践活动,可以让老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表达自己,用音乐建立沟通与连接,提高老年人对活动的参与性,促进其社会交往,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音乐养生中丰富的活动,如歌曲演唱、律动舞蹈、乐器演奏、歌曲创编,不仅能锻炼老人的身体,也能提升其情绪。老人在团体音乐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拓宽社交网络,从而改善孤独感,达到提升生活质量和增加幸福感的目的。

唤醒老年人的记忆力,预防老年失智症

社区音乐活动能够促进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锻炼老年人的听觉、视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唱歌、8pAgtdWCLXmOhyKiGckj1A==跳舞等形式锻炼老年人的肢体功能。研究表明,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大脑神经元,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增加活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音乐教育对于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放缓其生理衰老的步伐,以及增进其生活质量与生命体验具有重要作用。音乐作为一种声响艺术形式,需要通过听觉进行领略和理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功能往往出现减退,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音高和音质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选择方面,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感知难度较低的低频音乐,这解释了为何社会中患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通常偏爱响亮的乐曲。就性别差异而言,由于女性老年人在声音感知能力上普遍超越男性老年人,故呈现了不同的倾向性。随着年岁增长,记忆力通常呈现衰减趋势,然而,在大脑的可塑性及持续使用等因素作用下,部分高龄人士依旧保持着较佳的记忆功能。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在相同年龄段内,那些长期参与老年音乐课程学习的老年人,比初次加入课程学习的老年人,在记忆力方面展现出较为优异的表现。而与长期未参与任何活动、处于社会闲置状态的老年人相比,参与课程学习的老年人,在记忆力方面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趋向。长期坚持音乐学习激活了大脑神经元,提高了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年人记忆力的衰退,或有助于其记忆能力的维持。

促进不良情绪的宣泄

社区音乐活动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下降、精神压力加大等问题,而参与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缓解这些问题。音乐具有愉悦心情、减轻压力的作用,通过参与音乐教育,老年人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放松,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心健康。社区音乐活动还能够唤起中老年人的积极心态和对未来的期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常常会感到无用武之地,但是通过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他们会发现自己依然可以发挥作用,生活更加有意义,并对未来充满希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社区音乐活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更可以增强心理健康,唤起积极心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区音乐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政府、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应该加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丰富的音乐教育项目,让社区音乐教育真正成为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构建,已然发展为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平台。此类文化由其深厚的群众根基所支撑,作为音乐文化沟通的重要介质,其在提升居民生活文化品质、普及社区音乐知识与鉴赏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众身心健康等诸多层面,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因此,对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开展与充实,应予以高度重视与支持。我国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问题。要想在这条路上走的长远,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对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依赖于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相关部门需牵头策划与支持,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艺术工作者提供意见与反馈,共同探索并克服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挑战。在持续的合作与互动中,社区音乐及康养文化生态能够茁壮成长,更加富有活力,我们对这一过程充满信心与期待。通过不懈努力,理想中的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美景有望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