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与轻轻松松
2024-11-11游宇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匆匆忙忙为名利,何如轻轻轻松松过一生。”如果返回至二三十年前,我大概会用双拇指点赞。是啊!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活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一抔净土掩风流”。可经历无数沧桑后,又感觉对世事作这样的理解似乎简单了些。
人生需不需要“轻轻松松”?我想这应该没有争议。谁降临在这个世界,都不是准备来受罪的,追求舒适、安宁是一种本能。世间无数的事需要督促、强制,唯独慵懒不需要。问题是:一个人希望“轻轻松松过一生”就真可以做到吗?
也许有人会说:某些父母给儿女留下数以亿计的财富,儿女想吃德国纽伦堡香肠,想住意大利海滨庄园别墅,比普通人打个响指还容易,岂不是活得“轻轻松松”?我觉得未必。一个人拥有那么多钱,家族成员之间可能更容易产生利益上的矛盾,自己也可能因为天天无所事事而染上恶习。可以想见的是,他物质上可能“轻松”,心理上却很难不生焦虑。
财务自由的人都难得“轻轻松松过一生”,万事靠自己双手的芸芸众生拥有这种生活的概率自然更低了。在我看来,一个人想要活得轻轻松松,前提是在应该做事的年纪愿意匆匆忙忙:不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时,好好读书,尽可能多学些今后可能用到的知识。闯世界了,真诚待人,与自己必须打交道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还要用心琢磨单位分配给自己的事情,做到人弱我强,人强我特,让自己呈示出其他人缺少的那份亮色。至于正当的名利,有,当然可以接受,不必忸忸怩怩;没有,也不要过分计较,苦心人,天不负,真的播了种,生活就会给你绿色,哪怕迟一点,它也不会忘记。一个人愿意“匆匆忙忙”,为未来准备好了足够的凭靠之物,才有机会在生命的后半段“轻轻松松”。
放眼人海,几乎所有的人都至少具备中人之智,生命深处都有与众相异的潜质,比如有的人想象丰富,有的人激情充沛,有的人条理清楚,有的人能说会道。将这些潜质挖掘出来,加以强化,就成了才华。一个人愿意走向“匆匆忙忙”的生活、工作,第一个好处就是有机会挖掘自己的潜力。
社会是个大系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愿意“匆匆忙忙”,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前行。虽然有人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我们不必着急,另一种风景必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一代一代接力,我们肯定可以创造一个人间好世界。
在我看来,天上从来不会掉免费的馅饼,一切心理上的“轻轻松松”,其实都源于最初甚至一生的“匆匆忙忙”。
作者领读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貌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的流行语,“匆匆忙忙为名利,何如轻轻松松过一生”便是其中之一。
且不说“匆匆忙忙为名利”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进取精神,是否有其合理成分,光是“轻轻松松过一生”的思维就大可商榷。人生数十年甚至百余年,你要吃饭、穿衣吧,你得上学、做事吧,你需生儿育女吧,你当对父母尽责吧,你该跟熟悉或陌生的人打交道吧……哪一样不需要耗费物质、时间和精力?说真的,读到开头的那句话,我脑子里第一个印象是:能够这样去做的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创作这篇《匆匆忙忙与轻轻松松》,我绝对无意否定轻松的价值,毕竟追求自由、安逸、闲散是人性本能,也在一定范围内标示了人的幸福与快乐,只是觉得真正的轻松必须建立在具有创造性的正常的忙碌之上——没有这样的忙碌,我们的生活只会一地鸡毛。
有人或许认为我故意做翻案文章,以显出个人的独特。错!一篇作品的观点值不值得认同,不在于它是否超越常见,而在于它能否经得起相关事实的验证,可不可以做到逻辑自洽,是否有利于维护公序良俗、世道人心。
文章的魅力有时就在出人意料。每临写作,我总愿意思考得特别些、有创造性些。至于说随笔,就应该在主题集中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随意”,方能显出潇洒、自在之姿。这当然不是说这篇文章写得如何好,只能说我们不能放弃在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上求变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