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童话都不会结束

2024-11-11张梦昕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10期

穿着新买的鞋,工作了一整天,感觉后跟有些磨脚,走起路来隐隐作痛,然后我就莫名地联想到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

为了走到心爱的王子身边,美人鱼用美妙的声音换来一双能够直立行走的腿,代价是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疼痛。小时候不理解美人鱼,等到步入情窦初开的年纪,我才隐约懂得了什么是喜欢和爱恋。在孩童时代,许多奇妙的童话故事就像种子一样,撒进了我稚嫩的心,如今想起来仍然清晰动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将2~7岁这一时期定义为前运算阶段,此时的儿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认为万物有灵,一切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就如我们所知,有的小孩子会把洋娃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跟它讲话,认为它也跟自己一样有喜怒哀乐。童话似乎就是为这一时期的儿童量身打造的。

善良的小动物会帮助白雪公主找到小矮人的木屋,睡美人在得到真爱之吻后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历经重重困难的勇士会获得仙子的帮助战胜恶龙,匹诺曹不再说谎变成了真正的男孩……好人会得到奖励,坏人会得到惩罚——这正是我们年幼时的善恶观,当时的世界在我们眼中就是这般非好即坏、非黑即白。

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生活从来都不像童话里那样纯粹和简单,而是复杂和多元,以至于有很多人担心:让儿童读太多童话会不会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自己读童话的初衷。

那么,我们在读童话时,到底是在读什么?

we1VU0SDq1h0+NchJJRbJw==

最开始读的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南瓜马车、水晶鞋、梦幻的邂逅、凌晨十二点后消失的魔法……最吸引我的是灰姑娘的人生历程:母亲离世后,父亲再娶,被继母和两个姐姐苛待,可是她并没有丢掉对生活的热爱。磨难或许改变了她的不谙世事,却没有改变她的善良与乐观。虽说是魔法让她成功与王子相爱,成了王妃,但如果没有魔法,相信她也会幸福快乐,因为她本就坚强、勇敢。

童话中的魔法,或许是为了让故事圆满的善意谎言,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生活对勇敢和坚强的孩子的盛大馈赠。

生活如浪潮起落,难免会有悲观失望的时刻。而支撑我们坚持下去、咬牙熬过黑暗时刻的,是内心深处最单纯原始的部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或变故时,会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心理学把这一现象称作“退行”。率真和单纯,就好像是一个永远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安静地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不被轻易察觉,却时刻存在着。而我们读过的童话,恰如守护这份纯真的精灵,让我们在困顿时不丧失希望,让我们相信所有的故事无论经过怎样的曲折终会以幸福快乐收尾。

小时候读童话,读到的是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长大之后再回头看,看到的是曾经稚嫩的自己,还有心里仍然保留的那份纯真。读童话时,我们也许是在读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聪明、勇敢,从不被邪恶和困难打败;又或许是在幻想自己能够成为故事里如有神助的主角,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上过关斩将,收获成长和友情。在偶感疲惫之时,童话就是收留游子的温暖港湾,我们可以在里面安然入睡,邂逅一个美梦,之后重新启程。

如果没有童话,这个世界未免也太过荒凉、太过贫瘠。在这样的土地上,想象力的种子将再也无法发芽、生长。

结束一天的工作,脱掉不太合脚的鞋子,躺到床上,回忆起曾经读过的童话,宁静和温暖充盈心房,如同母亲轻轻拍打我的后背哄我入睡。恍惚间,童年时在书中遇见的那些精灵好像都来到了我的身旁。我听到他们小声对我说:“相信自己,你一直是了不起的好孩子!”

原来,我们读过的每一个童话并未结束。我们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童话中的主角,行走在未完待续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