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到底行不行?
2024-11-09袁则
当前,从旅游到餐饮,从零售到房产,从带娃到娱乐,消费降级似乎成了常态。搜索各大社交平台,关于消费降级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网友们纷纷贡献自己的“省钱攻略”。
“控制不了环境只能控制自己”,这是消费降级下,大众普遍的心态。那么,消费到底行不行呢?
一、消费者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同比增长5.2%;2023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增长5.1%,农村居民增长7.7%。宏观面是好的,笔者认为,所谓“消费不行”,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预期问题。
2024年5月,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在对中国近1.2万人进行调研后,发布了中国主力消费人群的五大消费趋势:一是要谨慎对待消费增长预期,短期内仍然是以储蓄为主,消费的潜力还有待释放。二是大部分人群对消费持乐观心态,但是悲观情绪仍然抑制着消费增长,消费者对个人的信心普遍略低于对宏观环境的信心。三是消费者信心持续分化,Z世代、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等群体持有乐观心态;一、二线新中产,非发达地区中老年群体则较为悲观。四是消费品类支出意向分化,消费升/降级普遍存在。五是特定人群的品类消费趋势与驱动因素各异,健康观念、场景延伸和行业创新是消费者提高支出预期、升级消费的主要因素。
虽说消费降级是一种突出表现,但消费市场很复杂。消费群体,特别是个体,受到价格、人生阶段、情感等多种因素影响,零售企业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趋势,从而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作为面向大众、基础性、民生性、多场景的商超零售业,受消费降级的影响会更为直接,居民很多会节衣缩食,以“平衡”其他领域的消费账户,比较明显的表现是消费频次降低、单价降低,很多时候是情绪化和心理性的。据有关媒体报道,2024年上半年,特别进入第二季度,许多实体零售出现客流及客单价双双下降的局面,更像是这种心理表征的体现。
为了进一步提振信心,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刺激消费的行动计划,被认为是“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总体路线图”。该行动既包括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也包括文娱、旅游、教培等改善型消费,还有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低空飞行等新型消费,内容丰富,归根结底就是要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鼓励居民消费。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细化结构支点,有所作为。
二、消费变化的背面是商业升级
消费降级,除了上述结构变化,并不意味着品质降低,更多是消费祛魅。在收入减少或预期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减少非必要的溢价支付,变得更为理性,自有品牌兴起、大牌平替、DIY正是这种祛魅的结果,这股力量,在商业结构中正逐步提高比例。
从根本上看,消费降级确实有人们对消费总支出的控制,但更核心的是传统商品消费比重减少,适当“降级”,而发展型、服务型、享受型消费的优先级提高,消费理念也从炫耀型消费向自我满足型理性消费转变。这也是为什么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中,二次元、演唱会、瑜伽、冥想、自然疗愈、芳香疗愈等愈发火热的原因。用户不再给商家割韭菜的机会,而是更关注品质、服务、性价比、颜值、情绪价值等。
因而,人们看到的消费降级,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体社会经营、产业和商业经营跟不上用户的消费欲望的结果。对此,企业需要不断升级,从商品力、场景力、服务力、运营力等方面找到破题方式,精进基本功,提供满足情绪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品和服务。
三、零售仍有大量细化空间
对零售企业来说,消费趋势不是宏观概念,而是在每个单品、每项服务上,扎扎实实研究用户到底是谁?在意什么?如何打造差异化?企业能创造什么特别价值?
对此,零售业很有必要依照消费品类和服务的价值表现,逐一梳理。一是分析单品及单类的阶段趋势:当供给过剩,消费降级,许多商品及服务的逻辑都会进入新的阶段,像今夏火爆的冰杯、瑜伽防晒件套等,很多是在网络平台先火,许多超市后续跟进。二是确定结构观:当下许多商超所做的品项精简和精选,本质都是回归本质,适应时代。
尽管零售的业态、品类很多,但拉到与消费一个层次,大体可以分成基础民生和时尚悦己两个大类。首先,基础民生越来越依靠“品质性价比信任”取胜——向用户传达好品质,好货不贵。品质信任,依然是稀缺资源;性价比是次要心智。品质后的性价比,才是商家最需要追求的。其次,时尚悦己类,越来越靠情绪价值取胜。人们的消费观总在各种导向间跳跃,既有来自消费的快乐,又有来自消费的焦虑,一边被网络平台各种营销模式“疯狂种草”,一边又面对着满屋囤积的物品寻求“断舍离”,既容易在互联网裹挟下被同化和弱化,也容易有极强的理性克制。因此,品牌及实体商业仅靠找准消费者需求显然不够,还要下沉到领会“情绪背后的价值满足动机”,实现“你想要,我们一起”的思维转变,跨界、对话、试验、重塑。过去,制造焦虑是商家引流的工具;今天,可能“缓解焦虑”更加重要,也更需要技巧。
从迭代上看,全部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新的商机,“把自己再好好养一遍”,有深度的文化与情绪滋养,更多消费者为悦己买单。比如,遍地开花的演唱会经济,以及不断冒出来的诸多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有人形象地将之形容为“行走的GDP”。
零售企业是个平台,需要通过各种资源组织、品牌联合、主题策划、场景布置适应这些消费变化,每一项都是具体的。从业者需要具备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敏锐地捕捉和有效地回应消费者情绪需求,要以理解和看见用户的情绪需要为切入点,提供实际的商业产品,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o
本文来源于联商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内容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