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有门道
2024-11-09于溟慧
亲爱的小星星,于老师在看直播访谈时,听到作家蔡崇达谈写作,说写作需要“词汇量+感知力+观察力”,这里所说的“观察力”是我们小学生写记叙文的基本功。通常我们用什么观察呢?用眼睛?对,但不全对。我们的五官都是要参与观察的。观,是感知,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等都是;察是分析思考,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观察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特征及重要细节的能力。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也就决定着记叙、描写是否具体与细致。
观察有顺序
观察顺序是指在进行观察时所依据的一种逻辑或顺序,通常分为两类: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我们学的课文《观潮》就是按时间顺序,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而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也是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而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有效地反映观察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可以是“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或“由始至终”。
观察的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位置来进行的,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以及“由点及面”或“由面及点”的顺序。如本期《“球格”魅力放光芒》中:
这盆仙人球其貌不扬,翠绿的小圆球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尖刺。远看,就像一只蜷缩着的刺猬;近看,你会发现,它是像橘子一样一瓣一瓣的,上面还有毛茸茸的小球。这仙人球的脾气可真大,你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毫不留情地刺一下。
这段,作者对仙人球的观察就是由远及近的,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再加上联想——有了鲜活的素材才会有准确生动的描写。
观察有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变化角度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多个角度观察能够看到事物的不同面,从而得到完整的信息。“盲人摸象”的故事就启发我们观察要全面。
本期《爸爸的“过去式”》是观察不同年龄的爸爸的照片,从中寻找成长的印记,相册中爸爸2~13岁的照片,不同的穿着、神态、动作等瞬间留痕,让女儿感受到爸爸的童年肆意、丰富而又快乐。虽然观察的都是照片,但所选照片的时间点和照片内容的典型性就是观察角度的选择。最佳角度、多个角度,让观察既看到人本身,又看到成长与变化的关系。
本期《我是蚕》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来表达,写蚕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与变化。聪明的小作者巧妙地把自己对蚕的观察转化为蚕对自我的观察,也是一种别致的观察角度的选择。这样会有一种既真实又新颖的读者体验。
观察角度不同,所得不同,所写也不同。
观察有重点
作文中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写上,也不是观察所得都描述,核心的、主导的、关键的要进行重点观察,即对被观察物进行细致观察,以发现事物的隐蔽特征或细部状况。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提到过,“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必要时,将被观察物“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并注意“锱铢之别,淄渑之辨”。这样细心、精确、周全的观察,对写作十分重要。试想,你写出来是大家都看到的,都知道的,那文章还有什么可读的意义呢?
本期《夜航》中对于灯与光的描写非常细致:
窗外的黑夜被拉长了,路灯连成一片……灯倾斜了,跑道倾斜了,一切都倾斜了……
窗外的灯缩成一个个小光点,逐渐地缩小、缩小,最终和其他光点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光点……
飞机在不断爬升,更多的光点汇聚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犹如一颗黯淡的星,挤在无数的光点之间,随后又和其他光点汇聚在一起。
飞机继续爬升,一个个光点在不断变小。终于,它们不再汇聚,无数个或大或小的光点挤在一起……飞机又爬升了几分钟后,又有一处光点露了出来……
飞机开始平飞。窗外已没有灯光……8点40分,机舱里柔和的蓝色灯熄灭了,飞机融入夜色……
飞机夜间起飞,对于坐飞机的人来说没什么可看的,小作者却从一开始就注意观察灯光,光点大小的变化与重叠,光点多少的对98d7f1ab4587d145ccc25dd005219b468967affdee2a034c09f33b4e8f6e4c21比与融合,这样的观察细致入微,所得素材一定独我,让人读着不禁佩服小作者的观察力。
肖复兴先生在《荔枝》中写道:
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这段描写感动了无数读者,正是源于作者对母亲剥开荔枝时细致的观察,动作、表情、语言。正是观察让描写全面、细致、准确、深刻,更容易突出情感。重点观察,让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独特的光芒。
观察有动静
作为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对被观察物所作的观察就是静止观察。记得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歌声》,作者就是坐在台下的一名观众,他是用耳朵在观察。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明明听的是音乐曲调,描写的却是暮春细雨,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和触觉,人未动,思已动。也就是说,静止观察时作者的思维仍是积极活动的,以获取对事物的丰富认知。
动态观察,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处于动态:或本身在行动着,边行动边观察;或借助外力而行动着,如从车、船、飞机上进行观察。如上文的《夜航》是随飞机启航进行动态观察;如课文《颐和园》是随作者游览进行动态观察。有时为了写作的需要会对特定对象进行动态观察与静态观察,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以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如我们学过的《搭船的鸟》,作者乘船,发现一只小鸟停在船头,对它样子的描写就是静态观察。而翠鸟飞起来去捉鱼,是作者在行进的船上观察到的,是动态观察。两者结合,这只“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的美丽可爱的小鸟,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
小星星们,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有顺序、有角度、有重点、有动静,让观察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更新鲜,那笔下的文字也会更精准、更鲜活、更灵动、更创新。它是激活思维的起点,是智慧生长的基础,是创新、创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