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及人一脉情长
2024-11-09于溟慧
亲爱的小星星,你有没有遇到一种情况,老师会说“这篇作文思路不清晰,条理不明”?这样的作文往往行文混乱、跳跃、重复,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云、云山雾罩的感觉,它的问题就出在构思上。构思是在有了作文素材之后到动笔行文之前,对“写什么、怎么写”两个方面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作文构思的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结合本期作文谈“由物及人”。
构思要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和谋篇布局。零散的素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心中要有思路。由物及人就是一种典型的构篇思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写“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进而引出“断肠人在天涯”。由凄凉冷清的物引出孤寂愁苦的天涯沦落人。
《三月桃花水》这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就运用了“由物及人”的思路:先写“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再写——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把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先写天上的燕子,写如烟的垂柳,再写一群红莲一样的姑娘,仿佛是一幅画,物是明媚的背景,而人是灵动的主角。由物及人,景美情浓,情感思绪连贯紧密,如同一条脉络一样相承。
《乡下人家》一课也是这样构思的:先写屋前的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后写乡下人家吃晚餐、月夜入梦。由朴实美丽的乡下农家,写到乡下人的勤劳、繁忙和幸福,展现了乡下人家那恬淡、和谐的生活,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也渐行渐浓,渐行渐暖。由物及人,水到渠成。
本期《我的赵家》就采用了“由物及人”的思路来构篇,先写晨光熹微中的赵家,接着写朝阳初醒的赵家,然后写春风花开的赵家,最后写“我”追忆爷爷。前面的景物描写表达的是欣赏之情,后面“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才是小作者心中所念:
我时常发怔般眺望着故乡的路,总在闭上眼的瞬间,与记忆缠绵。枝丫间垂下沉甸甸的八里香,我默然伫立:故乡的路,承载着祖父的昨天。麦浪在祖父的梦中翻滚,绿树中的一角屋檐冒着袅袅炊烟。祖父坐在老屋的门前,用手背揩掉额头的劳累,点燃一支旱烟,微眯着眼,看屋檐上雨滴落个不停,汇合成欢快的溪水,流向绿油油的田间。
本期《东村故事》先写四面山景,接着写东村小溪,最后写家乡人的和睦、亲善和热情。全文也是“由物及人”的构思,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的深情。
村子里的房子不像城里那样挨挨挤挤的,但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谁家有喜事大家准会一起到场庆贺;谁家有难处,大人们也都会去帮一帮。还有,假6NhGGPUgEkdNud11Hshau/B4ddjoMmI4sTEZr+yWYqk=如你到某户人家做客,那你也一定会成为别家的客人,他们会排着队请你去他家喝茶,会拿出自家最好的土特产招待你。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东村故事》里的第三个自然段:
东村的小溪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一年又一年,溪水穿过竹林,越过田野,泛起浪花,欢快地从村庄跑过。夏天的小溪最受欢迎,它成了小伙伴的乐园。小溪的水刚没过膝盖,我们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捉鱼摸虾,打水仗,拾颜色、形状奇异的鹅卵石……阿姨们也在溪水里洗衣、洗菜。水声,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大人们的说笑声,还有布谷鸟的叫声,混杂在一起,热闹极了!
先写溪水穿林过,浪花逐水流,然后写小伙伴、阿姨们在小溪的活动,也是“由物及人”的思路哟!有了人,小溪便有了活力,有了生机。
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中也有一段这样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先写大地万物,银装素裹,后写孩子们的活动,“由物及人”,这雪美人欢的快乐图景,仿佛溢出了纸面。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先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写: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也是“由物及人”。在这样的灿烂春光中,不写人是绝对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春天,真正的希望。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直到写了人才达到高潮,这才是那点睛的一笔。
那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从作家的名篇到课本的美文,再到同学的佳作,多采用“由物及人”的构思呢?通过上述多篇例文分析,能明显感受到“由物及人”的构思规律:先以物描绘场景,渲染气氛,为人的出场做准备;使过度不显得那么突兀,自然地由浅渐深;便于作者步步为营、拾级而上地表情达意;也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体现出作者巧妙构思的匠心独运。
小星星们,“由物及人”是构思方式,同时也是写作思维。没有思维的广度,就没有写作的开阔;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写作的深刻;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写作的“独我”。就从本期的“由物及人”开始小试牛刀吧!寻找、发现更多的构思方式,尝试解锁,为我所用,多角度创新,作文一定会更进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