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咏柳
2024-11-08姚辰宇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介绍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为人旷达不羁(jī),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千古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诗是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时所写。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以文译诗
童趣咏柳
◇山西省太原市海边街小学◆姚辰宇
二月的春天,在美丽的湖边,一株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
柔软的枝条垂向地面,像数不清的绿色丝带在迎风飘动。
湖边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采花,有的捉蝶,还有的在和柳枝一起起舞。
一个小孩呆呆地站在柳树前,出神地望着那丝丝柳条,心中充满疑问……“这细细的嫩叶出自谁的巧手?”这时,温暖的春风拂过,孩子脸上露出微笑,心里有了答案。
(指导老师:刘雅婷)
古典诗词中,“柳”有哪些意象
除了像贺知章这样借“咏柳”表达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在古典诗词中,“柳”还有哪些意象及寓意呢?
送别时的不舍与思念。因为“柳”与“留”、“丝”与“思”的读音相近或相同,垂柳的“依依”又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因此古人以“柳”来表达离别之意和思念之情。著名的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王维即借“柳”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池塘边,随处可见。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由杨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沉而不低落。
比喻窈窕(yǎo tiǎo)多姿的美女。柳枝千丝万缕,在春风吹拂中翩(piān)翩起舞,宛如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
在诗词中,“柳”还有“君子”和“小人”两个完全相反的意象。“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刘禹锡《杨柳枝词》)用杨柳比喻朴实无华的君子节操,不去与桃李般的小人争宠。但曾巩《咏柳》里却说:“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以狂飘乱舞的柳枝比喻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虽然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