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采纳促进了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吗?
2024-11-08陈宜王征兵关宇航
摘 要:基于陕西省关中猕猴桃主产区898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影响农户采纳新品种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测度了猕猴桃种植户新品种采纳对其农业经营性收入(猕猴桃销售净利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拥有交通工具类型、政府支持对农户新品种采纳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距离最近市场的距离及有无自然灾害对新品种采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净利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使利润增加约1.846万元。(3)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发挥负向调节作用。(4)新品种采纳对年龄相对较小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户群组净利润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对男性和女性户主的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均表现出了显著正向影响,对男性户主的影响效应大于女性户主。因此,应持续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降低新品种采纳成本;引导兼业化种植户的专业化发展;对不同类型农户展开分类指导,根据农作物新优品种生产特点制订“个性化”扶持政策措施,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动新品种采纳推广。
关键词:新品种采纳;农业经营性收入;倾向得分匹配法;调节效应;群组差异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4)06-0107-12
引 言
新品种采纳技术属于产业价值链的初始端,决定着农产品的根本品质,需要农户在产前合理配置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权衡成本和收益,理性采纳种植决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再次强调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在果树种植方面,新品种由于其优质口感和良好的销售市场,拥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农户带来更高的销售收入,在农业生产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新品种采纳最直接结果是提升果品质量,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进而提升农户销售收入。在现实农业生产过程中,尽管有各种农业推广服务,但在收入最大化动机驱动下,农户往往缺乏采纳新技术的内在动力[3]。具体而言,作为农业生产最小单元,农户面临着各类生产要素成本快速攀升的压力,同时也受制于初始资源禀赋的约束,很难主动去承担新品种采纳各种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目前,部分老旧品种已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等现象,而新优品种采纳率普遍较低,农户接纳度较差,已成为制约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关键问题之一。
新技术采纳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当前已成为学术界共识。多数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户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之一[4-6]。农业技术投入具有累积效应,即投入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农户增收效应越积极[7-10]。不同于其他农业新技术,采纳新品种能够直接提升了作物品质,但同时短期内品种的更替会引起产量或销售下降。那么在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下,新品种采纳最终促进还是抑制了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呢?不同类型农户在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中是否存在异质性?此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户兼业化已成趋势,其是否调节了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解答上述问题,对破解农户新品种采纳制约因素,提升农业支持政策精准性,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陕西关中猕猴桃主产区898个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将农户新品种采纳视为一种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新品种采纳的经济效益。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剖析农户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效应。其次,分析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净利润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最后,从不同类型农户群组差异出发,分析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净利润影响的异质性。明确新品种采纳与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关系,识别不同类型农户在新品种采纳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中的差异,为分类精准实施政府支持政策、促进农户持续增收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一般而言,像猕猴桃这类日常消费品,其本身销售价格并不高,短期内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波动而改变其消费偏好和习惯,可以将短期内猕猴桃需求曲线视作缺乏弹性。同时,猕猴桃生产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项成本投入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猕猴桃供给曲线同样可以视作缺乏弹性。新品种采纳将从两个相反方向影响农户。由于新品种在替代老品种的过程中,短期内产量因生产周期调整会下降,而销售价格却大幅度增加,在供需曲线均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农户总收益增加。如图1所示,猕猴桃市场初始供给与需求曲线分别为S 1和D,初始市场均衡点E 1,对应初始猕猴桃销售价格P 1。若农户采纳新品种,则短期内供给产量下降,导致供给曲线S 1向左移动至S 2;消费者短期内需求不变,则新的市场均衡点E 2,对应猕猴桃市场销售价格P 2。猕猴桃种植户总收益为P×Q,即猕猴桃销售价格乘以产量。新品种使猕猴桃销售价格从P 1上升至P 2,产量从Q 1下降至Q 2,由于供需曲线均缺乏弹性,新品种价格增长带来的收益为长方形OP 2E 2Q 2的面积,大于初始收益,即长方形OP 1E 1Q 1的面积。具体如图1所示。
关于新品种采纳的绩效和作用,已有学者进行了诸多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品种采纳在减少贫困、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突出贡献。多国数据显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减少了贫困,提高了食品安全性[11]。有学者运用经济盈余方法验证了采纳改良的玉米品种与改善家庭福利有关[12]。在马达加斯加,采用改良品种比率较高的公社,工人实际工资相对较高,粮食质量更加安全,整个区域的贫困水平相对较低[13]。第二,新品种采纳能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同时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程度[14]。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显示,采纳新优品种对提高农户生产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5]。第三,在增进小农户收入方面,新品种采纳表现出了较强优势。在坦桑尼亚,采用改良大豆新品种显著增加了以人均消费支出衡量的家庭福利[16-17]。新品种采纳显著增加了小农户收入,减少了贫困,缩小了农村贫富差距[18]。
基于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新品种采纳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一是科学增产效应,一般而言,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等优点,使用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单产[19],从而提高农户收入。二是质量溢价效应,农作物新品种相较于旧品种而言,通常在某一性状或多个性状方面得到改善,使农产品质量获得显著提高[20],从而使其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得到较高的农产品质量溢价,从而实现农户收入的提高。三是成本节约效应,新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性可以有效节约农户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从而实现农户的节本增收,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21]。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H 1: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二)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非农就业的高收入诱使大量农户进城“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22]。目前,学术界就农户兼业化对其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一方面,兼业化有利于农户走出农村,增长见识,增加非农收入,积累家庭财富和资本[23-24];另一方面,兼业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造成家庭劳动力短缺,对新品种生产管理过程产生不利影响[25]。兼业化可能使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降低,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减少,不利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新技术进行尝试或者长期投资[26]。同时,小农户的分散性、兼业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剧新品种等农资交易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7]。新品种采纳需要农户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而兼业化减少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时间和精力。可见,对于农业经营性收入而言,兼业程度越高,更有可能减少新品种带来的收益。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 2: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三)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由于农户自身资源禀赋及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具有一定差异,新品种采纳对其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已有数据表明,农户资源禀赋异质性对其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7]。从农户个体特征来看,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导致新品种采纳对其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户主年龄方面,较为年轻的农户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对新品种的认知和接纳程度更高。同时,年轻农户通过参与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导致销售收入提高[28]。户主性别方面,大多数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持风险厌恶态度[29],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趋于风险规避[30]。性别和年龄差异性,还会造成意愿和行为响应偏差,影响新技术采纳程度[31]。因此,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群组差异,可能造成新品种采纳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农户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农户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32]。因此,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有可能采纳新品种,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H 3a:新品种采纳对户主相对年轻的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H 3b:新品种采纳对男性户主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H 3c:新品种采纳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年7- 9月对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开展的调研。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南北宽50公里,东西长300公里,横跨宝鸡、咸阳、西安、杨凌等几个市(区)。为顺利开展乡村实地调研,考虑到种植户代表性,选取较大集中连片产区,即周至县、眉县、鄠邑区、武功县、杨陵区为样本研究区域。为确保数据质量,在正式调研之前,对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并在眉县横渠镇开展了预调研,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8份,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6.7%。
正式调研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猕猴桃产量和品种的代表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眉县、周至县、鄠邑区、武功县、杨陵区5个猕猴桃主产县(区)。在5个县(区)中,随机选取3~5个猕猴桃种植乡镇。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荐和帮助下,从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共1 000户猕猴桃种植户。问卷设计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题项,包括受访者的猕猴桃新品种采纳特征、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特征、地理区位特征等。调研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898个有效样本,样本有效性为898%。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陕西猕猴桃主产区猕猴桃品种分布多样化,但是对新优品种的总体采纳程度不高。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核心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调研选取的农户均为以猕猴桃产销为全部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农户,因此选取猕猴桃净利润表征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即销售总收入扣除成本后得到的农户种植猕猴桃净收益。同时,绝大部分被调研猕猴桃种植户主要销售渠道仍然以果商从果园直接收购为主,因此本次测算销售价格以果园收购价为准。
2.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纳了新品种。采用徐志刚等人的研究方法,将新品种定义为“无论该品种在市场出现的时间长短,对于该农户而言,农户首次知晓、接触、采纳、种植的品种,即认定为新品种”[33-34]。在实地调研问卷中相关问题表述为:“过去3年中,您家是否采纳了猕猴桃新品种?”。如果回答“是”,则赋值为1,反之则赋值为0。
3.协变量。使用PSM时,匹配变量应当尽量选择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等同时影响新品种采纳和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变量,以满足条件独立假定、共同支撑假说和平衡性假定。因此,选取受访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健康程度、表征农户个人特征,选取家庭拥有的交通工具类型、距离最近市场的距离作为家庭特征,选取是否兼业、互联网使用的频率表征社会特征,选取政府支持表征当地政策特征(由政府宣传、政府推广、政府投资、政府培训、政府补贴五个维度加权平均测得),选取是否遭受自然灾害表征地理区位特征。具体变量定义、赋值及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1.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由于农户是否选择采纳新品种,是一种“自选择”行为,受自身资源禀赋、政府支持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非随机发生,还可能存在一些不可观测因素,从而产生内生性问题,最终导致模型估计结果产生偏误。调研过程中,可以直接观测到农户采纳新品种后猕猴桃经营收入的情况,却不能得到该农户没有采纳新品种的情况下猕猴桃经营收入,也无法得到未采纳新品种的农户如果采纳了新品种其猕猴桃净利润的变化情况,这是“反事实缺失”问题。当缺少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数据,会导致样本成为总体的一个非随机样本,使得估计产生偏误[35-36]。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即使具有同样有新品种采纳行为的农户,受到受教育程度、是否兼业、自然灾害、政府支持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仍可能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作出不同的决策并采取差异性行为。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传统研究方法较多地使用了最小二乘法(OLS)、Heckman两阶段法、双变量Probit等。然而,上述模型不能很好地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难以进行反事实分析。PSM的基本思想最早由Rosenbaum和Rubin提出,他们观察到自我选择偏差可以通过使用倾向评分在参与组和未参与组群体之间进行调整(匹配)来消除[37-40]。PSM不仅能够解决由样本自选择造成的有偏估计问题,而且在处理变量内生问题时没有函数形式、参数及误差项分布等条件限制,也不需要解释变量外生以识别因果效应[39]。因此,本研究采用PSM来评估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户净利润的影响。
首先,本文建立基础二元Probit模型估计猕猴桃种植户新品种采纳行为:由于微观经济学假说个体完全理性且追求效用最大化,因而,农户会根据自身初始资源禀赋特征,结合当地政府支持的政策条件,在追求自身需求和效用最大化的框架下进行理性生产决策。若农户选择采纳新品种,即A*=1;反之,则说明农户未采纳新品种,即A*=0。
A* i=α iX i+ε i(1)
式(1)中,A* i为二值被解释变量,X i是影响农户采纳新品种的外生解释变量向量,包括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政策特征、地理区位特征等。α i为待估计参数,ε i为随机误差项。
为测度农户新品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P* i=β iA i+Ψ iX* i+ε* i(2)
式(2)中,P* i代表农户i的猕猴桃净利润潜变量,X* i为劳动力i可观察的影响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外生解释变量的向量集,A i为农户新品种采纳情况,A i=1代表农户采纳了猕猴桃新品种,A i=0代表农户未采纳猕猴桃新品种。由于农户选择猕猴桃新品种的行为决策A i可能受到某些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可能同时与农户的猕猴桃净利润P i相关,可能导致式(2)中X* i与ε* i相关。若直接对方程进行回归,可能导致模型估计结果存在偏误。而倾向得分匹配法能有效克服有偏差的估计以及样本“自选择”带来的“选择性偏差”[41]。PSM估计的过程如下:首先,用Logit模型估计样本参与新品种采纳的条件概率拟合值,即倾向得分值(propensity score,PS);其次,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根据PS值将处理组样本(D=1)与控制组样本(D=0)进行匹配;最后,计算出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ATT)、非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untreated,ATU)以及总样本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ATE),公式分别如下:
ATT=E(P1-P0|A=1,X=x)=E(P1|A=1,X=x)-E(P0|A=1,X=x)(3)
式(3)中,P1表示确实有新品种采纳行为的农户其猕猴桃净利润,P0表示没有采纳新品种的农户其猕猴桃净利润。在本文研究中,三类平均处理效应ATT,ATU和ATE代表三类新品种采纳情况,ATT为有新品种采纳实际行为的农户其猕猴桃净利润的平均变化值,ATU为没有采纳新品种的农户如果采纳新品种后对种植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平均变化值,ATE为样本的总体猕猴桃净利润的平均变化值。
2.调节效应模型。为进一步考察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品种采纳与农户兼业化的交互项。
P i=β 0+β 1A i+β 2X 2i+β 3A i×X 2i+β iC i+ε 2i(4)
式(4)中,A i仍然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农户是否实际采纳了新品种,P i为核心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农户猕猴桃净利润水平。X 2i分别表示第i个农户的兼业化程度,A i×X 2i为新品种采纳与农户兼业化的交互项。若β 3显著,则表示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影响过程中确实发挥了调节作用。若β 3系数为正,则兼业化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若为负,则发挥负向调节作用。C i表示控制变量,ε 1i表示随机扰动项。β 1、β 2、β 3为待估计系数。
三、回归结果与实证分析
采用Stata 15.0软件对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利用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来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对核心自变量和所有协变量进行VIF检验(见表2),可以看出,核心自变量和协变量的VIF均小于10,均值仅为1.65,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的VIF值最高,仅为2.75,说明模型符合独立性原则,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一)平衡性检验及共同支撑域分析
为保证估计结果的匹配质量和可靠性,有必要对共同支持假说和平衡性假说进行验证。图2为新品种采纳组与控制组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可以看出,匹配后处理组(新品种采纳组)与控制组(新品种未采纳组)的倾向得分区间有相当大的重叠,说明大部分观测值都在共同值范围内,倾向得分匹配过程中仅丢失少量样本,说明匹配质量较好。
同时,本文对协变量进行了平衡性检验(见表3)。表3结果显示,匹配后大多数协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大幅度缩小,政府支持、受教育程度、家庭距最近市场的距离、是否兼业、交通工具类型、互联网使用频率和健康程度的标准化偏差在匹配后均小于10%,仅有性别、年龄、有无自然灾害匹配后偏差分别为13.8%、12.6%和10.3%,均在接受范围内。所有协变量的t检验结果显示,匹配后所有变量的影响已不显著,不能拒绝处理组与控制组无系统差异的原假设,说明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通过了平衡性检验。
(二)PSM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tata 15.0,通过建立PSM模型对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进行PSM估计时,为完成样本匹配,首先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采纳新品种的影响因素(见表4)。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性别、交通工具类型、政府支持对农户新品种采纳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分别为1.518、1.024、0.536、1.915。年龄、距离最近市场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新品种采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系数分别为-1.567、-0.387、-2.033。
随后,本文采用PSM模式估计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检验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户净利润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样本匹配方法由于计量方法不同会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不同匹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若采取不同匹配方法后,估计参数大小相似和显著性一致,则表明匹配结果可靠、稳健,样本和模型的适配度、有效性良好[42]。因此,为增强模型稳健性和结果精准性,采用4种方法进行匹配。第一种是核匹配,使用默认的核函数和默认带宽0.06;第二种是k邻近匹配,采用默认k=1,进行一对一匹配;第三种是局部线性回归匹配,使用默认核函数和默认带宽0.8;第四种是样条匹配,选择Spline命令进行回归。
表5展示了农户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的ATT值。结果显示,使用核匹配、k邻近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样条匹配的ATT估计结果分别为1.927、1.864、1.817、1.776,均在1%的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平均值为1.846,表明新品种采纳行为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猕猴桃新品种采纳使种植户猕猴桃净利润显著增加了1.846万元。由此,假说H 1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是,猕猴桃新优品种在消费市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价格优势,以绿肉猕猴桃为例,第二代猕猴桃品种徐香、翠香比第一代品种海沃德、秦美等果园收购价格平均高出0.5~1元/千克,而第三代品种金福、农大郁香等比第二代品种徐香、翠香等果园收购价格平均高出0.75~1.5元/千克。通过电商销售的猕猴桃新品种价格增长幅度可达200%~500%。同时,猕猴桃种植户一般情况下通过“高接换头”的嫁接方式更换新品种,在更换新品种后的第一年内,产量会出现下降。若经过良好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第二年可接近原产量的二分之一,第三年基本可以接近原产量的三分之二,到第四年,便可再次达到丰产。也有种植户在品种更新的过程采取了分年分批更换的策略,使其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综合良好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量的小幅波动,新品种采纳最终促使了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提升。
(三) 调节效应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引入新品种LHWF54jLaNZlfJp56ClMHg==采纳与农户兼业化的交互项,检验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净利润的调节效应。若交互项系数显著,则表明农户兼业化确实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净利润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其观测系数的正负表明其作用方向,若系数为正,则表示随着农户兼业的实施强化了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正向影响;反之,则弱化了正向影响。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结果显示,农户兼业化与新品种采纳交互项的观测系数为-0.571,且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假说H 2得以验证。这意味着,农户兼业化程度越强,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净利润的作用强度越弱。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兼业化程度越高,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弱,在新品种的管理和营销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从而导致新品种总体经济效益表现不佳。
(四) 异质性分析
为进一步讨论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影响可能存在的群组差异,本研究从农户个体特征出发,按照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进行分组处理。具体划分标准为:根据户主年龄将猕猴桃种植户分为50岁及以下,50岁以上两类;根据户主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根据户主受教育程度将农户分为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两组。运用PSM模型通过一对一匹配方法检验猕猴桃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效应影响的组间差异,结果如表7所示。
总体来看,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差异。年龄相对较小(≤50岁)的群组,其观测系数为1.89且在5%的水平显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初中以上)的群组,其观测系数为1.74且在1%的水平显著。这表明,新品种采纳对这两组农户净利润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年龄相对较大(>50岁)的群组及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的群组,新品种采纳对农户净利润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假说H 3a、H 3c得到验证。在性别方面,新品种采纳对男性户主和女性户主的农户净利润均表现出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男性户主的促进作用更大,假说H 3b得到验证。
(五) 稳健性检验
1.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一般而言,种植户获取猕猴桃总收入的行为决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户是否采纳新品种,第二阶段为新品种采纳后对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只有先观测到农户是否采纳了新品种,才能观测到新品种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作用效果。为避免样本选择性偏误,进一步准确考察新品种对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借助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以克服样本偏误带来的内生性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阶段,构建新品种采纳的选择方程以估计农户如何采纳新品种;第二阶段,构建新品种采纳的结果方程检验其经济效应,并借助选择方程获取的逆米尔斯比和其他控制变量作为自变量,运用结果方程估计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结果显示,逆米尔斯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选取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测度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影响是合适的。是否采纳新品种估计系数为1.738,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仍然对猕猴桃净利润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两个模型中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影响的估计系数大小、作用方向、显著性均与PSM检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2.引入“先进地区”变量。在现实农业生产活动中,新品种技术的推广水平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多数新品种扶持政策及实施条件也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非随机性[43]。事实上,在本次调研区域,5个调研县(区)新品种推广政策均有所差异。2019年,杨陵区政府对猕猴桃新品种采纳等给予了专门补贴,以促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周至县政府发布县级一号文件专门部署引导农户采纳猕猴桃新品种;2021年,眉县政府推出“四改五提升”政策,以促进当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武功县、鄠邑区两地尚未对猕猴桃新品种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因此,在基准模型中引入“先进地区”作为协变量,重新进行PSM估计,可一定程度缓解因地区差异的非随机性可能造成的估计偏误。具体而言,将杨陵区、眉县、周至县定义为“先进地区”,变量赋值为“1”,其余地区赋值为“0”。同时,采用核匹配、k邻近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样条匹配四种方法进行PSM检验。具体结果如表9所示。
结果显示,在加入“先进地区”作为控制变量后,农户新品种采纳各协变量的系数大小与作用方向与主模型结果基本一致,先进地区对新品种采纳同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核匹配、k邻近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样条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估计结果分别为1.963、1.814、1.756、1.733,均在1%的水平显著性,平均值为1.816。其显著性与系数大小与主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本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陕西关中猕猴桃主产区898个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将猕猴桃种植户新品种采纳视为一种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新品种采纳的经济效益。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度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即猕猴桃销售净利润)的影响。其次,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分析了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种植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的组群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户主受教育程度、性别、交通工具类型、政府支持对农户新品种采纳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距最近市场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新品种采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新品种采纳行为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净效应值为1.846。(3)农户兼业化在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这意味着,农户兼业的实施弱化了新品种采纳对猕猴桃净利润的促进作用。(4)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差异。新品种采纳对户主年龄相对较小(≤50岁)的群组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初中以上)的群组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户主年龄相对较大(>50岁)的群组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的群组,新品种采纳对农户猕猴桃净利润未表现出显著影响。新品种采纳对男性和女性户主的农户猕猴桃净利润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对男性户主的影响效应大于女性户主。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户新品种采纳,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农业投资见效慢、回收周期长,新品种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延缓农户决策速度。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购买、种苗补贴等方面对新品种种植户给予更多支持和倾斜,最大程度降低投入成本。(2)精准提供政策供给。根据农作物新优品种生产特点制订“个性化”扶持政策措施,扶持政策要考虑新种植户和老种植户的具体情况。针对新种植户,出台标准化种植新品种的“打包”政策,包含土地流转、有机肥使用、种苗购买、农机购置。针对老种植户,要制订适用的措施,比如还处于盛果期的猕猴桃园,免费发放新品种枝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接换头”。比如,树龄较长的“老旧果园”,鼓励分步骤、分片区种植新品种。(3)积极引导兼业种植户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鼓励兼业农户加快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技能,丰富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种得好”的同时实现“卖得好”,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把一部分“见过世面”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兼业农户发展成为种植大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4)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特征,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等,分类开展指导,差异化设计培训内容,分阶段提升农户生产实操技能。特别是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其年龄相对更年轻,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是新品种采纳的重点群体,应加强对其的指导和培养,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占德.猕猴桃规范化栽培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7-31.
[2] 黄季焜,徐志刚,胡瑞法,等.我国种子产业:成就、问题和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05):5-10.
[3] 张有平,陈显兵,梁建军,等.对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西北园艺(果树),2016(06):4-5.
[4] YANG D T,ZHU X.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Long-term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3(03):367-382.
[5] 林立,张志新,黄海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理分析——来自黑、苏、皖、鲁、川、贵6省的证据[J].重庆社会科学,2020(06):27-37.
[6] 高天志,冯辉,陆迁.黄土高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提效与减贫效应[J].资源科学,2023(03):579-592.
[7] 霍瑜,夏文浩,郎禹超,等.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及其对新疆棉农福利的影响[J].资源科学,2023(01):130-143.
[8] 张琳,李全新.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影响因素与经济效益研究——以河北省定兴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11):96-108.
[9] 王晓焕,李桦,薛彩霞.有机肥技术采纳可以促进茶农增收吗?[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06):56-61.
[10] 郭亚军,邱丽萍,姚顺波.节水灌溉技术对农户农业收入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22(03):93-100.
[11] KHONJE M,MANDA J,ALENE A D,et al.Analysis of Adoption and Impacts of Improved Maize Varieties in Eastern Zambia[J].World Development,2015(02):695-706.
[12] ALENE A D,MENKIR A, AJALA S O,et al.The Economic and Poverty Impacts of Maize Research in West and Central Afric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09):535-550.
[13] MINTEN B,BARRETT C B.Agricultural Technology,Productivity,and Poverty in Madagascar[J].World Development,2007(05):797-822.
[14] AWOTIDE B A,KARIMOV A A,DIAGNE A,et al.The Impact of Seed Vouchers on Poverty Reduction Among Smallholder Rice Farmers in Niger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95ad133419bfa85e760dbce5e36e2613(11):647-658.
[15] DANSO A G,ABBAN B A A,DONKOH S A.Off-farm Participatio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the Northern Region,Ghana[J].Applied Studies in Agribusiness and Commerce,2017(01):35-44.
[16] ASFAW S,SHIFERAW B,SIMTOWE F,et al.Impac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on Smallholder Welfare: Evidence From Tanzania and Ethiopia[J].Food Policy,2012(06):283-295.
[17] ASFAW S,KASSIE M,SIMTOWE F,et al.Poverty Reduction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A Micro-evidence From Rural Tanzan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2(09):1288-1305.
[18] AWOTIDE B A,KARIMOV A A,DIAGNE A,et al.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Commercialization and Smallholder Rice Farmers’ Welfare in Rural Nigeria[J].Agricultural and Food Economics,2016(12):2-22.
[19] 熊秋芳,段志红,周江霞,等.油菜新品种对油菜籽种植面积和单产影响的经济学评价——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08):40-46.
[20] 赵秀梅,王发林,陈建军,等.晚熟桃新品种“陇蜜15号”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8(07):1155-1157.
[21] 李唐,程虹.品种质量改进与农业生产率提高——基于近代棉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63-70.
[22] 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J].开放时代,2009 (04):5-26.
[23] 靖飞.影响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08(04):16-23.
[24] 李克乐,杨宏力.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77-89.
[25] 李成龙,周宏.劳动力禀赋、风险规避与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采纳[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06):1454-1461.
[26] 刘同山,牛立腾.农户分化、土地退出意愿与农民的选择偏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6):114-120.
[27] 许珍珍,赵晓峰.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化的实践形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22(02):178-188.
[28] 李卫,薛彩霞,姚顺波,等.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土高原476户农户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01):44-57.
[29] 罗明忠,林玉婵,邱海兰.风险偏好、培训参与和农户新技术采纳——基于河南省1 817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01):43-48.
[30] 姜天龙,赵娜.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省水稻种植户为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06):746-750.
[31] 刘畅,张馨予,王思怡.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偏差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03):295-304.
[32] 张小有,刘红,赖观秀.基于农户风险偏好的农业低碳技术采用行为研究——以江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05): 253-259.
[33] 张森,徐志刚,仇焕广.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户种子新品种选择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2(08):74-89.
[34] 徐志刚,张森,柳海燕, 等.农户新品种技术采纳和品种组合行为的变迁及区域差异——对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山东640户玉米农户的调查[J].中国种业,2013(03):37-40.
[35] 张永丽,李青原,郭世慧.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性别差异——基于PSM模型的计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8(10):110-125.
[36] 王慧玲,孔荣.正规借贷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了吗?——基于 PSM 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08):72-87.
[37] ROSENBAUM P R,RUBIN D B.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Biometrika,1983(01):41-55.
[38] ROSENBAUM P R, RUBIN D B.The Bias Due to Incomplete Matching[J].Biometrika,1986(01):103-116.
[39] RUBIN D B.Using Propensity Scores to Help Design Observational Studies:Application to the Tobacco Litigation[J].Health Services & Outcomes Research Methodology,2001(02):169-188.
[40] ROSENBAUM P R.Covariance Adjustment in Randomized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comments and Rejoinders[J].Statistical Science,2002(03):304-327.
[41]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04):91-99.
[42]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42-549.
[43] CHEN Y,WANG Z B.The Impact of Land Transfers on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Evidence From Micro-survey Data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J].Land,2023(03):1-22.
Does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Promote the Growth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Operational Income?
——An Auasi-natural Experiment From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Kiwifruit in Shaanxi
CHEN Yi1,WANG Zhengbing2*,GUAN Yuhang3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00;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3.School of Management,Yulin University,Yulin,Shaanxi 719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icro-survey data of 898 farmer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kiwifruit in Guanzhong,Shaanxi Provinc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by using Logit model,and empirically measured the impact of new varieties of kiwifruit on their agricultural operating income (net profit of kiwifruit sales) by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PSM).The heterogeneity and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were further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1) farmers’ education level,gender,type of transportation and government suppor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Age,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market,and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2)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et profit of farmers,which can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by about 18 460 yuan;(3) Part-time farming plays a nega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new varieties adoption on farmers’ net profit;(4)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only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net profit of the relatively young and relatively educated farmer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support and guidance to reduce the cost of adopting new varieties,and to guid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art-time growers;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guided,and “personaliz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should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new varieties,so as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 with real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income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moderating effect;group difference
(责任编辑: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