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上读书,我陪娃越过一条“天堑”

2024-11-07耿霏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10期

只要父母有心,天堑也能变通途。

一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起10年前看手机的那个下午,都会感慨自己当时决定的英明神武。

那是个美好惬意的周末,对我和娃来说都是如此。娃在地垫上蛄蛹来蛄蛹去,玩得不亦乐乎;我则瘫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视频,笑得阳光灿烂。无意中,我的手指轻轻一划,娃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位教育专家,他正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地介绍读书的好处。于是10分钟后,我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名人名言,诸如孔子、孟子、季羡林、胡适、普希金、高尔基、培根……

“读书是与高尚的人谈话。”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专家掷地有声,但我充耳不闻,正准备划走,但下一句话让我停下了动作。

“如果孩子数理化不好,不见得是理科思维不行,可能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没读懂题目。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多读书……”

嘶,我倒吸一口凉气,说得有道理啊!

于是一拍娃的小腿,笑眯眯地说:“宝贝过来,《资治通鉴》读一下哈。”

娃眼圈一红,“哇”地哭出声,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娃3岁,娘亲脑洞大开

作为“听人劝,吃饱饭”的忠实拥趸,我充分吸收了10位家长、20条视频、30篇文章的经验后,一口气给娃买了四五十本经典绘本,然后摊放在娃面前。

“娃,过来看书呀!”

那夸张的造型、缤纷的色彩,果然一下子吸引了娃的注意力。他瞪大眼,一步两步三四步,五步六步七八步,九步十步十一步……哎,他迈过去了。

咦……看来,放任自流不可行,还得娘亲上手。于是,我轻咳两声,然后拿起一本绘本,用正宗半吊子播音腔说:“话说500年前……”我语调变换、动作夸张地讲述着绘本故事,娃果然转过头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

我得意地招招手:“娃,快到碗里来,啊,不,到怀里来。”

娃被我的讲述吸引后,终于选择了倾听,并乱抓了几本书让我讲。恬静淡然的娃一定没想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啊!

我之前看过一个很夸张的故事。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会在书页上抹蜂蜜,孩子边翻书边舔手指,甜蜜的滋味让其欲罢不能。这时候,家长会告诉他:“孩子,书是甜蜜的,你读书越多就能品尝到越多的美味。”

你看,为了培养娃的读书乐趣,家长的脑洞能有多清奇。

当然,作为成熟睿智的家长,稍微用智慧的小脑想一下,也知道故事自然是假的了!作为自负盈亏的娘亲,在激发自家娃读书方面,我可以说是脑洞大开,洞洞书、布偶书、塑料书、玩具书等新鲜玩意儿统统排上,亲子共读、角色扮演、物质奖励等鲜活方式全都用上。

别说,效果立竿见影。娃竟然会主动要书看了。

娃5岁,娘亲有点儿累

所谓实践出真知。娃爱听故事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我算是尝到了作茧自缚的滋味。

孩子往往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直接就问:“后面发生了什么?”

可怜他的娘亲只是肉体凡胎,当不了无情的复读机器。在尝试了收音机、复读机、平板电脑、手机后,孩子坚持让我讲故事,并不吝夸奖:“妈妈讲故事更有感情,更有趣。”

看着娃那水汪汪的大眼、真挚的小眼神,让我如何忍心拒绝?既然无可奈何,我决定变废为宝,化不利为有利。

我选择一个陌生而有趣的故事,一边讲一边察言观色,看到娃已经被彻底吸引后,找个关键节点,啪一合书,不讲了。

娃急了:“怎么不讲了,后面呢?”

我双手一翻,一脸无辜地说:“累了,得明天了。”

“不行,我现在就要听!”

“你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

“想。”

“自己看。”

“可我不认字。”

我指着书页,语重心长地说:“看到这个了吗?这叫拼音,你要是认识这个,就会读了,怎么样,想学吗?”

娃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不想。”

“听一半故事多难受,后面那么精彩,你要是自己能读,不就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了吗?”

“可是太难了。”

我指着门上的拼音有声挂图说:“这个拼音画是有声的,按哪个拼音,哪个就发声,你多听几遍不就记住了吗?妈妈对你有信心,加油。对了,这个挂画还有提问游戏呢。”

于是,娃在“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妈妈的妈妈叫姥姥……”的儿歌声中玩得不亦乐乎。

娃7岁,娘亲成了演技派

孩子的思路天马行空,不时会冒出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但,我不是百科全书,很多问题非但不知道,甚至没听过。这时候,就是考验我表演能力的时刻了。

“妈妈,你知道黎曼猜想吗?”

“李曼?知道呀,她是妈妈的同学,这不用猜想。”

“妈妈,是黎曼猜想,一位德国数学家提出的问题,你知道吗?我看书上介绍,凡是研究黎曼猜想的人都很长寿,这是为什么呀?我长大能不能当数学家呀?”

坏了!要糟!这个人我不知道啊!

但娘亲知识渊博的人设不能破,怎么办?我脑海在一秒内想了5种方法、6种思路,可惜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最后,我急中生智:“这事你是在哪儿看到的,给妈妈讲一下哈。”

趁着娃慢条斯理地介绍时,我悄悄拿出手机,搜索黎曼猜想,然后飞速浏览。

等娃说完了,我便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妈妈略有了解,给你讲讲……”

在娃敬佩的目光中,我滔滔不绝地连蒙带编。感谢科技,感谢互联网,不但能长知识,还能长脸。

“妈妈,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给我讲讲反辐射导弹在某场战争中的应用。”

……

娃读书后,问的问题虽然日益刁钻,但每次我都淡然一笑,然后现学现卖。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自从学会了这招,我是屡试不爽。

不得不说这一波,我与娃可谓相互成就。随着娃的好奇心与日俱增,娘亲的表演能力也水涨船高。不客气地说,等娃高中毕业,我与奥斯卡小金人的距离也不远了。

感谢娃,让娘亲明白什么叫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教育以外,顺便开拓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将平凡生活硬生生演绎成了艺术人生。

这一波叫什么?叫双赢啊!

娃10岁,娘亲还得贴心服务

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培养读书习惯得按年算,但不想读书,嗯,一个书架高度就够了。

我货比三家、精挑细选,买了心目中的好书,然后将书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满心欢喜准备给娃一个惊喜。

结果孩子在屋内走来走去,就是不看一眼。

我努力提示:“娃,抬头看有什么?”

“屋顶。”

“咳咳……是书啊,没发现有新书了吗?”

娃:“呵呵,懒得拿,累。”

嚯,多走一步都是天堑了?那怎么办?得天堑变通途!所谓:Wex8i/dO+m+Ox73Nm7SeLWU4YBm9wci65HwsLuzKHVo=娃在哪儿,书就在哪儿。主打一个随处可见和随手就拿。

你见,或者不见我,书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书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如果说读书有门槛,那我在门外摆满了书,槛不就没了吗?

娃12岁,娘亲收果子啦

有苗不愁长!经过八九年的浇水施肥,我家娃的读书能力呈指数增长。从《三国演义》绘本版到《三国演义》拼音版,再到《三国演义》少年版,最后到《三国演义》无删减版,孩子的阅读旅程一路丝滑。

如今,娃读书已经不需要家长陪伴和督促。写完作业,他自己就会找个角落静静地读。书籍的购买也从我猜着买,进化到我提建议、他选择买的阶段。

娃的小脑袋里杂七杂八的知识也超出了我的意料。聊天的时候,偶尔就会有惊人之语,他还能给我讲清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区别,说明白DNA和RNA的作用机制……时至今日,他已然成为家里的小百科全书。

除了知识面广,另外的好处就是孩子的作文几乎没用我操心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读。

当然,除了这些好处,也有一些弊端。由于思维过于发散,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或许和读书多而杂有点儿关系。

但这也能理解,毕竟读书不是灵丹妙药,没办法包治百病,我心中的欣喜终归是大过忧虑的。总之,这波不亏。

养娃是乐趣,读书是乐趣,看着娃认真读书是双倍乐趣。加油吧,孩子,虽然读书我不行,但买书妈妈没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