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手机瘾,父母不妨求助一下学校
2024-11-07王红霞高志华
想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家长不能一味地“堵”,而要和学校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引导孩子懂网、知网、善用网。
在我的班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0岁的晨晨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表现、尊老爱幼方面都表现优异。他的努力、懂事有目共睹,和各科老师的关系也非常好。但今年过完暑假后,晨晨仿佛变了个人。多科作业没完成,还经常跟老师顶嘴。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他的成绩下降得非常厉害。
我马上跟晨晨及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很快找到原因。原来,晨晨一直没有自己的手机,也很少独立使用电脑。但因为上学期考试成绩优异,奶奶偷偷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作为奖励。父母没辙,只好跟晨晨约法三章,对手机使用时长、上网浏览内容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但晨晨并未遵守,加上有老人打掩护,最后他彻底迷上了短视频、网游,整个暑假都捧着手机不撒手,五年级的暑假作业并不多,但他几乎没做。因为之前写作业,晨晨一直很独立、自律,所以父母也只是提醒几次,没有详细过问和检查。
针对晨晨的情况,我和他的父母一致认为:需要家校合作,让他产生内驱力、自律力,慢慢放下对手机、网游的沉迷。其实,一到寒暑假或长一点儿的假期,很多孩子都像晨晨这样。如果家长不好好监管,不以身作则,学霸变学渣是分分钟的事儿。
实际上,学校一直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让学生对网游、短视频的本质有详尽的了解;玩儿手机对大脑和视力有怎样的伤害、自控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说,还会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会议向家长反馈。有些家长非常重视,遇到疑问和困难会及时跟学校反馈,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寒暑假前夕,学校都会在《致家长信》中,对孩子如何使用手机有特别说明。如果家长不引起足够重视,不跟家中其他成员如老人强调,孩子不迷上手机才怪。
要让孩子放下手机、摆脱网络依赖,家长要以身作则。可以和孩子一起从事某项体育锻炼,运动分泌的多巴胺会让孩子身心愉悦,和孩子一起运动,也有利于家庭氛围和谐,在这种时候,孩子也更能听进大人的意见、建议。有的家长说,没时间陪孩子出门,他在家不玩儿手机干什么?一起读书,去小区走走,或者带孩子看望老人、走访朋友,家长带孩子忙起来,他自然就会少看手机。
作为班主任,我看到晨晨沉迷于手机,成绩一落千丈,既痛心又着急。我选择跟他父母打配合,多跟晨晨沟通。每次交流时,我都会首先表明理解他,因为我偶尔也会玩儿,但过度沉迷就会影响休息和工作。晨晨听到心里去了,说自己会慢慢改变。
晨晨和父母一起制订了计划,并在老师的建议下,对手机使用规则做了详细约定。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如果他偶尔玩儿过了头,也不要劈头盖脸地批评,而是表示理解,然后建议他下一次减少时间。与此同时,晨晨的父母也开始少玩儿手机,取而代之的是看书、写毛笔字、出门散步。“原来我爸爸总是看手机,却批评我沉迷于手机;现在,除了接打电话,我很少看他拿手机了。”晨晨终于摆脱了手机瘾。
任何时候,家长都要秉持一个原则:遇到问题和学校沟通协调,一起合作,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让孩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