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新舒兰”高标准建设

2024-11-07何玉国

新长征 2024年10期

近年来,舒兰市委将提高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作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全新舒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板斧”破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跨越式发展

头板斧:公司化改革,走出创新发展路子。为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舒兰市成立全市公司化运营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级领导逐一包保乡镇,以乡镇为单位召开公司化运营分析会,通过精准摸排、靶向发力,构建“村集体+公司”运营构架。2023年,结合村级资源禀赋、现有产业特色等情况,重点围绕加工、农旅、服务等生产经营项目,创建资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订单生产型公司化运营试点38个,同年末村集体累计增收1600余万元。2024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公司化试点42个,总数达到80个,预计村集体增收3800余万元。

二板斧:资源集约利用,走出规模发展路子。为重点解决村集体资产闲置、土地分散使用权不集中及简单发包收益低等问题,舒兰市委积极探索资产资源集约发展模式。一方面,鼓励支持村集体盘活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旧校舍、厂房等各类集体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近年来,全市有55个村累计盘活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63座,积极发展养老服务、物业经济等产业项目,创收400余万元。另一方面,将土地托管经营模式作为建立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村集体机动地为基础,采取流转、互换等方式将“补丁地”变为“整块田”,引导村民带地入股,走规模经营之路。2024年,全市建立土地托管经营试点37个,整合土地1.3万亩,预计村集体增收960万元。

三板斧:产业项目带动,走出互利发展路子。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级产业项目多元化与稳定性,舒兰市委围绕全市发展白鹅特色产业链条,指导村集体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与舒雁公司、吉鹅集团、禾丰饲料公司建立“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在政策全力保障下,全域推进村党支部领办白鹅养殖合作社,形成村集体、企业、养殖户三方利益联结。近两年,全市179个村养殖白鹅超200万羽,村集体增收8000余万元。在参与全市产业链发展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花村、鱼村、药村等产业村屯153个。同时,多渠道吸引域内外龙头企业,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和优势资源入股合作,实现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双向互动。2024年,全市有82个村通过与各类企业合作,发展自主经营性产业项目94个,预计村集体增收2500余万元。

“三维度”结果——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带来的改变

生活维度:群众增收致富,生活品质更好了。舒兰市委将强村富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突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富作用,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机制,对发展意愿较强、发展基础较好的,逐户研究产业项目,依托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带动村民以入股、务工等方式增收。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定向奖补等措施,鼓励土地少、本钱少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2023年,通过白鹅全产业链带动农民直接增收1.5亿元;320名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215个,1336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累计带动5000余名村民增收400余万元。

精神维度:激励奖励落实,村干部干劲更足了。舒兰市委制定下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对发展村办公司等经济实体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益超5万元的村干部发放绩效奖励。将发展成效作为考察任用村干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市有5名优秀村书记进入事业编,2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打破了村干部晋升“天花板”。2022年,全市18个村有自主经营产业项目,6个村的村干部得到发展绩效;2023年,有自主产业项目的村达到66个,同比增长267%,13个村的村干部获得奖励,实现翻番式增长,全市村级党组织呈现大抓产业项目发展的生动局面。

组织维度:战斗堡垒夯实,村党组织威信更高了。舒兰市委指导乡村两级发展符合村情民意的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同步提升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让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白旗镇嘎呀河村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治理、反哺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村党支部将产业项目收益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并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连续两年累计为3名本村高考优秀学生发放1.5万元“村级奖学金”。

“三引擎”驱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得到的启示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关键。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近年来,舒兰市委立足选好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领头雁”,累计培养项目支书69名、巾帼书记21名,吸引8名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16名退役军人任职村党组织书记。金马镇新华村项目支书郭立波,发挥“领办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双引擎作用,连续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过百万,打造了产业兴村的新华模式。

用足用好用活机制政策是基础。不断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保障,构建制度、政策扶持等多元支撑格局,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彰显活力。舒兰市委建立市乡村“三级书记”抓集体经济责任机制,健全市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副职领导和乡镇机关干部“四位一体”包保帮扶机制,拧紧上下贯通的发展责任链条。陆续出台《白鹅养殖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白鹅养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白鹅养殖保险扶持政策》。同时,着重加大对产业中心、项目集群和联建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600余万元、创建扶持项目43个,采取自主经营、投资分红、固定资产入股等方式累计获取收益210余万元。

因村施策发展产业是核心。产业振兴的关键是选准项目,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不搞一刀切、齐步走。通过调查摸底,舒兰市委提出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拉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紧扣全市产业发展链条,全市50%以上行政村发展白鹅、棚膜等“链”上经济。在大项目带动基础上,坚持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百姓认可的特色产业。2023年,村集体累计谋划发展产业项目280个。目前,全市28个行政村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在舒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全新舒兰”建设新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中共舒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