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2024-11-07牟大鹏

新长征 2024年10期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吉林省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体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勇挑大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工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高标准落实,只争朝夕、踔厉奋发,党建工作持续发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落实,竞技体育赛事成绩斐然,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新时期吉林体育事业迈出了新步伐、登上了新高度、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正奋力开启吉林体育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省体育系统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全面体现、落实到体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

吉林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指示精神,强化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体育事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去计划、去推动、去落实、去担当。一是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坚持认真、深入、反复、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4字”中华体育精神,在全省体育系统开展“中华体育精神——吉林诠释”学习教育,当好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二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建好用好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抓好干好一系列重点工作。深入拓展体育交流合作,全面落实我省与天津、山东、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兄弟省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我省体育事业综合实力加速提升。三是促进党建成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运用党建成果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走,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进程。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运用党建成果推动作风建设,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忠诚干净的干部队伍。

二、扩大供给,精准发力,持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群众体育工作是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破解群众体育发展瓶颈的重大部署,是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随着吉林省体育局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4647个,其中室内运动场地4001个、室外运动场地40646个,体育场地总面积5396.9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0平方米,行政村健身器材覆盖率96%,县级以上城市“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全省10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民健身设施和条件持续改善,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1%,全省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7%。2023年,全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1700多个。成功举办第一届职工冰雪运动会、第一届全国气排球精英邀请赛、第一届全国龙舟邀请赛。首届中国·吉林松花江滑冰马拉松挑战赛暨2024年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主会场活动在靖宇县举行,7000多名运动员和冰雪爱好者报名参加比赛,现场吸引游客3万多人,创造了最大的滑冰系列赛吉尼斯世界纪录。

吉林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夯实城乡健身基础设施。配建行政村和社区健身路径200套以上,建设“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200个以上,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5个,新建笼式足球场等各类社会足球场不少于50块,新建人工可移动自然冰场30个以上、自然冰场超过500块。二是构建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支持开展“一县一品”赛事活动,打造“红色吉林”定向赛、气排球邀请赛、龙舟邀请赛、吉林省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职工冰雪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支持开展农民运动会、乡村马拉松等群众关心和喜爱的活动,支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活动,支持市县举办全民运动会,组织开展“冠军在身边”主题活动。三是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构建国民体质监测站,提升体质监测服务覆盖面和检测率,推动专业运动技能、运动创伤预防、疲劳与康复等经验成果全民共享。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开展全民健身优惠力度。

三、优化布局,巩固突破,逐步建立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的运行体系

竞技体育是建成体育强省的硬性指标之一,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体育强省的必然要求。随着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竞技体育面临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逐渐增多,吉林省体育局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打造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投身体育事业,形成了全省各运动项目人才不断涌现的新格局。2023年,我省体育健儿共摘获世界冠军27个、全国冠军170个,其中12项冠军是我省历史首金。

吉林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吉林特色、世界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优化完善竞技运动项目布局,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做好奥运会、全运会备战工作,推动竞技水平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持续增强吉林籍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能力,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构建十百千万赛事体系。全年承办举办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世界杯、单板滑雪亚洲杯、全国射箭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50场以上。全年承办CBA、中超等职业赛事100场以上。省级组织乒乓球、羽毛球等冠军赛、锦标赛体育赛事活动200场以上。市县两级举办长春冰雪汽车拉力赛、吉林市冰上龙舟赛等2000场以上。全年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人数破百万人次,线上线下观赛群众破千万人次。二是持续巩固冰雪项目优势。争取花样滑冰、冰壶等更多冰雪项目与国家共建,输送更多重点运动员到国家队,选拔、保障更多的重点运动员赴国外参训,支持冰雪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引入更多的域外冰雪优秀人才,加大后备梯队建设扶持力度,支持各市州加强冰雪项目人才培养,加快缩小与国内头名的差距。三是加大球类项目扶持力度。统筹推进长春市、延边州“十四五”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大力支持延边州足球青训体系建设,扶持体校和中小学校开展曲棍球、手球等集体项目。在备战训练、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和奖励认定六个方面,提高标准、加大投入。

四、多元融合,资源赋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充分发挥体育产业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吉林省体育局持续做大做强体育产业这篇文章,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一县一品”精品赛事,“长春马拉松”“吉林马拉松”等自主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赛事引流作用发挥显著,带动两地餐饮住宿、体育运动装备等消费超亿元。

吉林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发展理念和 “白雪换白银”“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加快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体育产业体系,改善体育产业布局,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和规模,促进体育消费发展,统筹推进冰雪赛事活动、装备建设、体育人才培养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吉林体育产业新格局。一是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为符合条件的滑雪场争取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承办权,为省内滑雪场和滑雪综合体改建扩建、提档升级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组织召开体育产业资源推介会,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引入优势资源。二是推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体育赛事吸睛引流作用,激发群众“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引导参与度高、体验感好的体育项目进商场、进公园、进景区,打造更多体育消费新场景;统筹建设10个国家级或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0条国家级或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支持长春、吉林、辽源等地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宣传推广本省体育装备器材,扶持本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创办各类表演赛、明星赛、邀请赛等热点赛事。

(作者:吉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