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时代吉林文艺的壮阔天地
2024-11-07赵明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概念创新、命题创新、话语创新和理论创新,还意味着对文化发展形态、文明演进趋势、文明交流机制的深度重塑,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理应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沐春风而踔厉奋进,仰北斗以勇毅前行。全省文联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创作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开创新时代吉林文艺的壮阔天地。
注重高品质,强化文艺精品创作。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创作生产高品质的文艺作品是新时代新征程文艺文联工作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吉林省地域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电影、戏剧、书画、摄影、民间文艺等领域百花竞放,国家级顶尖奖项屡获突破。我省舞蹈作品《冰凌花》斩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这是继舞剧《红旗》、民族民间舞《姥姥的田》后,我省推荐作品再次蝉联全国舞蹈最高奖项;情景魔术作品《红》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5个二人转作品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民歌《跑南海》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白山松水间,巍峨壮美的风景静待文艺工作者独具的慧眼;长光擎天、红旗猎猎,激荡着吉林人民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奋斗之志。这些宝贵的自然禀赋与人文精神,都为吉林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具有吉林气派、吉林风骨、吉林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不竭灵感。今年,吉林省文联将进一步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吉林全面振兴大局,以吉林的“吉”字为内核,大力实施“吉”文艺计划,打造吉林文艺系列项目。通过专班化保障、全媒体推广、常态化运行等方式,树立起吉歌、吉舞、吉戏、吉画、吉字、吉影、吉视等系列“吉”字文艺招牌,注重作品的高品质呈现,推动全省文艺创作提质、惠民、出圈。
树立新风采,广泛汇聚文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名家大师、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是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文联聚焦“做人的工作”,切实做到爱戴艺术家、爱护创造力、爱惜好作品,真诚地为创作人才服务,促进艺术人才自觉立德修身、崇德尚艺,把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坚定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绘就时代华彩、奏响时代强音,努力以高尚的道德操守、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赢得人民热爱。依托各级各类文艺培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艺人才,涌现出王小燕、闫淑平、倪茂才等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数量逐年攀升。此外,省文联广泛团结“文艺两新”人才,建立了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云平台”,全省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申报人员网上录入率达到100%,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实现了艺术系列18个专业全覆盖。这些举措将广大文艺工作者广泛团结在党的周围,让文艺界主旋律更加高昂、正能量更加充沛、好声音更加响亮。
展现新作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文艺是文化最鲜活的内容、最生动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省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省、市优势文艺资源向基层延伸,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过惠民演出、展览展演、采风创作、文艺培训等形式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搭建起“永不落幕的文艺大舞台”。连续3年邀请中国文艺志愿服务团到吉林开展“时代风尚”大型文艺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2023年,省文联从省级层面开展文艺志愿服务40场次,发动文艺志愿者千余人,开展大型演出、展览25场。今年,结合传统节日等重要thUCPHUFBFGTkEI5fFyruK0ZJQobHYF+p2tZc7Tg8IE=时间节点,广大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送文化、种文化,以“同心逐梦 文化兴边”为载体,已经为17个边境村送去文化盛宴。“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品牌内涵日益丰富,文艺的魅力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中日益彰显。
履行新担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文联、作协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经过5年的耕耘,全省文联基层组织建设焕发新的活力。全省共成立县(市、区)文联55家,占比90.2%,比全国平均水平(78.4%)高出11.8个百分点。乡镇(街道)文联624家,有35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我们将适时召开全省基层文联工作现场会,进一步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总结并推广基层文联工作典型经验,激发基层文联工作活力,提升基层文联工作效能。率先实施“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推动文联组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合发展,切实将基层文联组织打造成为传播党的理论政策的前沿窗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堡垒、挖掘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阵地。
表达新观点,扎实开展文艺评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吉林省文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推动成立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团结全省文艺评论工作者锐意进取、潜心耕耘、精诚合作,不断加大文艺评论组织工作力度。在东北师范大学设立吉林省文艺评论基地,推动吉林文艺评论种类、形态更加丰富,学术水平和专业性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艺评论工作得到有效提升,《文艺争鸣》等重要学术期刊已成为具有强大引导力、凝聚力、公信力的文艺评论高地,吉林文艺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提升。
奋进新征程,倾情讲好吉林故事。“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来自通榆的《鹤乡风情》系列年画作品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月纪念品走进联合国,彰显了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这也是吉林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吉林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生逢伟大时代,吉林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凌云之志与辛勤创作,回报所有注视着、关切着、期待着的目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灵动的笔触描绘吉林的山河之美、历史之美,抒写吉林人民的奋斗之志、发展之果,以文艺的视角向世界展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大美吉林,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文艺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踔厉奋发,开创新时代吉林文艺的壮阔天地!
(作者: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