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恢宏时代画卷 为祖国献上深情礼赞

2024-11-06贺玮

中国美术报 2024年35期

10月1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协办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画院相关负责人,全国艺术院校、剧院、各大画院,相关文博单位、艺术研究院、学会、协会负责同志以及艺术家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

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汇集讴歌祖国、表现时代的艺术作品近400件,其中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徐悲鸿、刘海粟、李苦禅、钱松喦、王雪涛、刘开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佳作。展览作品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此次展览旨在用艺术作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上下求索、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深情讴歌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召集人杨继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世名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徐涟主持。

张淳表示,中国国家画院自首任院长李可染先生建院至今,一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载入史册的艺术精品。今天,中国国家画院坚守“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初心,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广泛联动全国画院、高校及研究机构,极大促进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大繁荣。此次展览名家荟萃、佳作云集,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突出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多元的探索性,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总结创作研究经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举办的一场文艺界的盛事。开幕式群贤毕至,大家来自全国画院、艺术高校、研究院(所)等各领域,这正体现了教育、科研、创作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未来,中国人民大学愿与中国国家画院,以及社会各界一道,把握艺术的时代使命,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朱尽晖认为,此次展览意义深远,参展的艺术家来自画院、高校等学术机构,展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品质,题材与形式表达也丰富多样,体现了展览的主办方广泛而全面的格局和视野,这对未来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要最广泛地凝聚学术力量,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美术乃至文化事业服务。他说:“西安美术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高等专业美术学府,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美术的发展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我们与中国国家画院之间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今后,西安美术学院将持续加强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共建合作,特别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把创作经验引进课堂,共同为祖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田黎明谈道:“此次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聚焦新时代,以浓墨重彩抒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画笔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鲜活的时代形象和时代意境,感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内在美,充分展现几代艺术家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辛勤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中国美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头雁,中国国家画院举办这一盛大展览体现了责任和担当,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秉持学术立院的优良传统和切实加强学术阵地建设的有力举措。此次展览使我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后学,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学术品格,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做人、作画、做学问的人文境界。展览也让我们看到当今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新时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生活土壤、情感土壤中融入自己的身心,向着劳动者、向着时代奋进精神、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体验,创作出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精品力作。”

杨继红表示:“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推出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大师列传》《中国书法大会》《艺术的纽带》等创新性的文化艺术节目,呈现出中华文明瑰宝的气韵内涵,在全国文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与中国国家画院共同策划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美术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讴歌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品力作展现的艺术家们的真挚情怀。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以‘满屏皆精品’的创新成果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丹青画卷’,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总台强大的传播声量,让广大观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感受精妙书法的无声诗话、宝藏画卷的磅礴力量。”

廖祥忠谈道,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深情礼赞。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国家画院同样承载着推动艺术创新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精髓、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使命。中国传媒大学在2023年刚刚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以强化中国画创作水平、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播为宗旨,致力于创作更多思想深邃的时代精品,并以此为核心,联合全力培育具备新时代艺术高度的中国画创作人才。未来,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国家画院将继续深化在艺术创作、展览展示、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合作,梳理好中国画历史文脉,共同推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为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力量。

刘万鸣在致辞中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为此次展览提供支持的各大艺术机构、艺术院校、参展艺术家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谈道,中国国家画院是国家级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在全国画院中起到引领作用。本次展览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追求,更体现了全国的美术家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践行。此次展览经过精心策划,根据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精选参展艺术家和作品,这些作品朴素敦厚、饱含正能量,提倡艺术与生活相融,坚守艺术为人民的理念,反映出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和辉煌成就。希望通过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大规模整体呈现,让观众领略到当代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文脉传承,并在对比中深度反映中国美术发展的宏大和广远。今后,中国国家画院将全力凝聚全国画院的创作力量,推动全国画院与高校的交流共建,形成创作、科研、教学合体共进的学术发展格局,集中发挥艺术发展合力,追求最高学术标准,脚踏实地地为国家文化事业服务。

高世名表示,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色之画,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它凝结着国人审美之方式、创造之情致,通达于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的重要路径、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关乎道统的传承发展,关乎民族的自立自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齐聚中国国家画院,欣赏艺术家们的最新创作,思考新时代的艺术命题,可以说意义重大。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吹响了号角。十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扎根生活、深耕大地,用如椽画笔为人民写像抒怀、为民族凝心聚力、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绘制出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本次展览,就是中国国家画院和艺术家们回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时代、向人民呈献出的一份精彩的答卷。他还谈道:“颂,在商周时期是祭祀之乐,有沟通天地之功。将展览命名为‘国之颂’,正是新时代文艺所欲召唤的气度与气象,让我们共同努力,焕发民族精神的真实意义,创造未来中国文艺的新格局。”

徐涟在主持中谈道,此次展览既涵盖了近百年来众多艺术大家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也集中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精品力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的新品佳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脉络,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脉相承的艺术宗旨: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同时,在中国美术发展脉络中,不同时期、不同面貌的艺术创作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不同的创新创造,既有时代的鲜明特色,又有个人的崭新风貌。此次展览在为大家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可以让观者跟随艺术家的笔触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用生动的画面打动人心,让时代精神深深植入观众心中。

此次展览获得了全国各大艺术机构、艺术院校和优秀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展览的学术支持单位包括荣宝斋、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浙江画院、湖南省画院、湖北省美术院、山东画院、黑龙江省书画院、吉林省书画院、辽宁画院、贵州画院、重庆画院、广西书画院等画院和艺术机构,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展览的成功举办反映了全国美术界凝心聚力,共绘新时代美好画卷的积极气象。

据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划筹备工作非常不易,大量作品需要与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收藏机构及已故艺术家家属沟通借展,这是展览筹备的难点,也是此次展览的难得之处。他谈道:“展览从策划到呈现,集聚了策展的挑战,也集聚了中国国家画院团队的智慧与勤奋,最终得以很好地统筹和落实。很高兴能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几代艺术家用心、用情、用力描绘人民生活的佳作整体性地呈现给广大观众。”

据悉,展览已于10月11日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0月30日,其间还将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及公教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