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2024-11-06王晓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在30万军民的欢呼声中,毛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即,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受阅部队。
在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的步兵、骑兵、炮兵等,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前通过。与此同时,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晚上6时许,长安街华灯齐放,群众游行开始了。一队队游行群众高举红旗和红灯,纵情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不停地向广场上的群众挥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大声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广场上,人们热情洋溢,载歌载舞,万众欢腾,尽情地欢度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的诞生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28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2)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3)人民群众游行。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讨论中,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质疑。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文,原义与“人民”相同。经过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
礼炮为何齐鸣28响
这是毛主席首先提出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疑问:“在国外,最高礼仪是21响,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会议休息时,毛主席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健,谈及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主席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唐永健是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主席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吧。”毛主席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走过了28年的历程。28响礼炮就是对28年党史的礼赞,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主席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庆典时间为何选在下午3点
一般来说,重要的庆典活动都放在上午举行。然而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时间却选在了下午3点开始,为何?对襁褓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是无奈的选择!
开国大典选择在当天下午3点举行,最早是由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发动空袭。早在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便开始筹备开国大典,最终确认了朱德为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为阅兵总指挥。随后制定了详细的阅兵方案,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听后指出:“阅兵就像打仗,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对待初战,这次阅兵也相当于一次初战,所以一定要搞好。”
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100多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还不具备制空权。事实上,国民党空军确实有起飞轰炸机破坏开国大典的能力。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轰炸机从青岛起飞,空袭了北平南苑机场,毁伤人民解放军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
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综合考虑国民党军用机场分布地域和飞机作战半径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轰炸机可就别想飞回去了。
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保密的。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社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为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防止国民党空军飞机袭击,受阅的飞行编队部分战机携带实弹飞行,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从空中受阅转入反空袭作战。带弹飞行受阅,这在世界阅兵式上都没有过先例,堪称世界阅兵史上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