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研究
2024-11-06唐晓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重要举措,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则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基础性支撑。在介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与调控作用,并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改善水环境状况等方面论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P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10-0-03
45
Research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ce and Geological Surve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TANG Xiao
(Guizhou Zunyi 106 Geology and Mining Co., Ltd.,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lan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ce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to “gold and silver mountains”.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basic support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ce and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water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regulatory role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wate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on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ce and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water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ensuring water resource security, and improving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Key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ce; geological surve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route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明确职责,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的技术流程。通过全面深入的野外实地勘测,采用科学技术方法,实现资料收集、信息获取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概述
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基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能够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1]。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及需求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和路径开展工作,还要注意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1.2 水工环地质调查
水工环地质调查是指依据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规模程度、危害程度等基本状况,评价灾害风险,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而言,水工环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其目的在于查清工程建设场地所在位置、周边地层岩性结构、地形地貌形态、地下水赋存状态、地表水系发育规律等信息;掌握建筑物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化规律和变形破坏模式,预测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性事件。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实施路径
2.1 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
构建统一的生态修复“一张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统一保护、统一监管、统一调度,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态修复“一张图”,是指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管理,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机制,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在空间上优化配置。基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需求,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从流域尺度出发,采用遥感影像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信息集成技术等技术手段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类分级。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解译数据,将各分区按照其自然特征划分成若干个子单元,并根据各区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强化生态—土壤—水—成土母质—基岩相互作用过程机理分析,揭示植被生长与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侵蚀预警指标体系,为编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指导[2]。
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包括实时监控水土流失变化,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定期发布水土流失防治成果。例如,依托国家公园体制,开展森林健康评估,实施重点景区生态防护带建设工程。另一方面,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促进生态补偿资金多元化投入,建立生态补偿金征收使用制度,逐步使生态补偿成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安排,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挥各方优势,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2 发挥专业优势实施生态保护项目修复工程
“山-草-畜-沼-田”复合生态系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在实施生态保护项目修复工程过程中,应开展“固废利用+矿山修复”绿色工程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地质找矿勘查活动,确保矿产资源储量不减少,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打造国家级矿业基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业经济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依托地质大数据、遥感卫星影像技术及相关技术方法,探索研究基于3S技术的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与区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土地类型和整治方式。对于已确定的矿区或工矿废弃地,要积极稳妥地实施搬迁复绿改造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占用的耕地面积,以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生态修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生态质量。在此背景下,政策指导为实施生态保护项目修复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要求生态修复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不同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这一政策导向明确了生态修复的综合性与系统性,体现出政府工作重点由过去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向兼顾生态效益转变,由单纯注重物质生产转向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特征。针对政策要求,生态修复要遵循整体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持续等原则。同时,应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修复模式,重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恢复效果[3]。
2.3 持续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
从宏观层面来看,水文地质调查是确定地下水类型及分布范围的重要手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相关信息资料,了解地下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掌握潜水位变化情况以及补给、排泄条件等参数,对于浅层承压水和深层裂隙水分赋存规律及富营养化趋势做出科学判断。此外,可以分析各种水文地球化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而推断地下水循环过程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是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退化现状、演变机理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提供流域内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污染程度、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水质状况等数据信息。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现有项目,加强组织领导。例如,在湿地修复项目中,要明确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流向及储存位置,选择适宜的水源涵养区和恢复区域,采取水源地保护措施。在荒漠防治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要按照分区指导,重点关注不同地段的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确保水土环境安全;在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同时考虑采煤沉陷区复垦后土壤性质发生改变,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使矿区形成良性循环[4]。
在财政和技术层面,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监督机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政策体系,健全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第三,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财政拨款比重,落实财政资金使用责任,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制定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第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事业,不断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2.4 加强创新,提升地灾调查水平
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从传统地质勘查领域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服务路径,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预报、重大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重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分析评估、城镇基础设施设计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论证审查审批等工作,全面提升地调成果应用能力,并逐步探索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学科理论体系。同时,引入斜坡单元风险分类管控思路,进一步提高地调项目整体效益。围绕“地质+”业务领域,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模式。以“地质+”理念为指导,将其融入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实现由单一行业向多行业融合转变,促进地质调查监测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质调查监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在内的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及时获取最新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各种遥感影像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表地物属性分布规律,进一步强化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功能。此外,国土空间生态评价也要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采用新的理论、方法、手段及模型进行研究,实现区域尺度、时间维度下的空间信息集成管理,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5]。
3 结论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水工环地质调查要充分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空间规划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保障国土资源高效配置。同时,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水文地质勘探为先导、工程勘察为主体、遥感测绘为辅助、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多学科协同配合,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水工环地质综合监测评价体系框架。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人们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国栋.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J].中华建设,2024(8):100-102.
2 张思敏,徐从广,章慧明,等.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矿山生态修复路径探索:以广德矿地融合示范区规划为例[J].安徽建筑,2024(7):
6-8.
3 石竹云,陈韶龄,郑文雅,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矿地融合的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以《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山村村庄规划》为例[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6):26-29.
4 张一龙,张久东,向欣雨.国土空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6):162-167.
5 陈超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难点及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思路[J].四川地质学报,2021(4):68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