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学家对我国学会主办期刊发展的作用
2024-11-06周静李泽华罗飞宁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15本期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3本期刊的编委会数据,使用在线映射工具揭示海外科学家在推动稿件国际化中的作用,并采用线性模型证明海外科学家与期刊运营指标间的正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学会需要制定实用的国际编委会成员选拔标准,强调创新的绩效激励机制,并利用期刊间的耦合关系,广泛拓展编委会的国际化。中国学会主办期刊应增加对海外科学家的资源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确保海外科学家在期刊国际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学会期刊;编委会;国际化;海外科学家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起点英文新刊创办项目“Carbon Research 碳研究高起点英文新刊创办”(编号:20221206)。通讯作者:罗飞宁,E-mail:29599062@qq.com。
学会期刊由专业学术团体或学会主办,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声誉[1]。相比于非学会主办期刊,研究学会主办期刊编委会的国际化程度,可以评估学会在推动学术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并为学术期刊的管理优化和政策制定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出版流程国际化涵盖投稿、审稿、编辑、排版、发行等环节,而编委会国际化则关注学术管理团队的国际背景和多样性[2]。国际化编委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视角和方法[3],确保审稿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4],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跨国学术交流和合作[5]。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了不同国家学会期刊的管理模式[6-8],但基于编委会国际化视角下深入研究的具体方式仍显不足,特别是针对非英语国家学会期刊的独特管理和运营模式,需要更多关注。现有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期刊影响因子[9]、编委会海外科学家比例[10]和编委会成员的平均H指数等传统指标[11]上,而对学会期刊编委会海外科学家的实际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社会影响力的评估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在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如何兼顾本地化特色实现国际化,对中国许多学会期刊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本文以中国和美国的物理学会主办的18本SCIE英文期刊为例,基于统计学数据探讨中美学会期刊编委会中海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指标与期刊发展指标的相关性情况,归纳总结中国学会期刊通过国际化管理编委会来提升运营效益的策略。
一、数据采集及相关性分析
(一)中美物理学会期刊运营指标
物理学科在全球学术界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期刊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全球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本文选择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15本期刊和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3本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表1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官网,提取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等8种运营指标。
(二)海外科学家结构指标
统计美国物理学会15本英文期刊的编委会中海外科学家的国家分布,德国、法国和中国数量为前三;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3本英文期刊的编委会中,海外科学家主要来自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以美国物理学会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与中国物理学会Chinese Physics B期刊作为典型代表,对其海外科学家进行数据分析。表2、3数据来源于爱思唯尔全球学者报告,分别列举了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与Chinese Physics B海外科学家相关数据。
(三)相关性分析
对美国物理学会海外科学家人数和期刊国外稿源进行线性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见表4。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编委会结构
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拥有悠久的创办历史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其编委会的国际化已成为常态,很多期刊都在其编委会中拥有大量的国际科学家[12]。表1数据显示,中美物理学会主办的期刊在各项指标上表现出一定差异。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体上拥有更高的影响因子,无自引影响因子,例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X。这些期刊的JCI和5年影响因子也普遍较高,反映了其在国际物理学界的显著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国物理学会的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和Chinese Physics C,在影响因子上略低,但在特征因子得分和归一化本征因子上表现出色,显示了其在特定领域的强大影响力。此外,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的文献影响分相对较低,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学术影响力的增强,这些期刊的指标有望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美国物理学会期刊在国际物理学界拥有更高的综合影响力,而中国物理学会期刊在特定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且其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PRL的海外科学家人数为56人,其影响因子(IF)为8.6,JCI为2.28,5年影响因子为8.7,显示出其在国际物理学界的显著影响力。PRX的影响因子更高,达到12.5,JCI为3.61,5年影响因子为14.2,体现了其迅速增长的学术影响力。RMP 5年影响因子为56.7,展示了其顶尖的学术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物理学会期刊(CPS)起步较晚,虽然在编委会国际化方面有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提升。
表2、表3显示,Chinese Physics B的海外科学家人数为8人,其影响因子为1.7,JCI为0.37,5年影响因子为1.4。Chinese Physics Letters和Chinese Physics C分别拥有5和12位海外科学家,其影响因子分别为3.5和3.6,JCI分别为0.77和1.15。虽然这些数据相对较低,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这些期刊在未来有望提升其学术影响力。
(二)海外科学家影响力
根据表4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来看,海外科学家人数和期刊国外稿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美国物理学会15本期刊的R2值为0.781,R'2值为0.774,表明海外科学家人数对期刊国外稿源的解释力较强。较低的MSE和RMSE值表明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小,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然而,PRL的MAPE值较高,达到138.584,表明预测的相对误差较大。综合这些指标,可以认为海外科学家人数和期刊国外稿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模型的预测误差和相对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对比15本期刊(APS列)编委会海外科学家数据和单一本期刊(PRL列)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时,APS的数据更具代表性。APS包含了更多的观察值(34),其R2值和R'2值均高于PRL,表明整体数据的解释力更强。APS的MSE和RMSE值较大,但这可能是由于其涵盖的范围更广。PRL的AIC和SBC值较低,表明单一模型在特定期刊上的拟合效果更好。然而,APS的数据更全面,包含了更多期刊的综合信息,因此在分析海外科学家人数与期刊国外稿源相关性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与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的数据,可以看出Chinese Physics B在引用次数(95365次)、文章数量(794篇)和H指数(154)方面都显著高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引用次数55164次,文章数量717篇,H指数122)。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企业合作上,Chinese Physics B表现得更为突出,分别为0.89和0.30,而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分别为0.62和0.04。然而,在引用率最高的文献和前25%期刊中的施引文献方面,Physical Review Letters表现更好,显示了其海外科学家更高的学术影响力。此外,FWCI方面,Chinese Physics B为4.68,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为3.43,表明Chinese Physics B的文献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影响力更高。
这些数据表明,美国物理学会期刊在国际物理学界的综合影响力较高,而中国物理学会期刊在特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且其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通过借鉴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的成功经验,中国期刊可以在提升海外科学家成员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期刊编委国际化建议
(一)向深向广拓展学会期刊编委会国际化
美国学会期刊通常有较长的历史积累和坚实的国际声誉,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这种文化氛围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参与编委会工作[13]。借鉴美国学会期刊的成功经验,中国期刊应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编委会,坚定不移进行期刊编委会国际化方面,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圈,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二)发挥海外科学家在期刊国际化中的主人公角色
推动学会期刊国际化,需制定明确战略,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目标是增加国际编委比例,吸引国际稿件。政策支持至关重要,需争取政府和学会资金资源,确保战略实施。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期刊知名度。与国际出版社合作,增强影响力。建立高效管理机制,透明编委会遴选,公正绩效评估,高效审稿流程。重视编委会成员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海外科学家在编委会中发挥关键作用,设定学术方向,指导培训,分享国际趋势,推动国际合作,吸引投稿,促进创新,增强多样性。通过这些措施,显著提升期刊国际化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三)普及海外科学家遴选指标规范的务实性
中国学会应通过增设创新性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海外科学家资源,实现期刊的优化运营策略。首先,确立明确的学术标准,选拔具有显著学术贡献和丰富评审经验的学者加入编委会。其次,强化国际化视野,引入多国学者,促进多元化学术交流和合作。第三,严守职业道德,确保编委会成员遵守学术规范,并通过培训加强伦理意识。最后,确保编委会成员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定期评估和目标考核机制,激发其责任感和积极性。这些措施有助于构建专业、高效、国际化的编委团队,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全球竞争力。
(四)强调绩效激励机制增设的创新性
中国期刊可通过创新性绩效激励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和学术影响力。首先,确保编委会获得充足资源和技术支持,包括经济激励和高效管理工具。其次,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公正透明地评估成员表现,并据此调整激励措施。第三,实施多样化激励,除经济奖励外,还包括研究支持、学术荣誉和职业发展机会。最后,保持定期沟通,收集反馈,不断优化激励机制。这些措施将激发编委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和学术质量提升。
(五)利用刊与刊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提升编委会国际化
中国期刊可通过刊与刊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升编委会国际化。首先,通过设立联合编委会和联合专题特刊,共享国际编委资源,提高审稿效率和学术成果水平。其次,在紧密耦合关系中,期刊间共享资源和协同创新,通过统一标准提升学术质量和竞争力。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共享审稿人数据库,组织学术活动,增强国际知名度。在松弛耦合关系中,期刊和编委会成员保持独立性,灵活调整策略,增加多样性和创新空间。期刊可自主招募国际编委,提供个性化培训和支持。最后,结合两种耦合关系的优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策略,全面提升编委会的国际化水平。
四、结束语
中国学会期刊应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编委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期刊编委会国际化。这不仅有助于融入国际学术圈,还能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此外,期刊应制定明确战略,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以吸引更多国际编委和稿件。中国学会期刊还应普及海外科学家遴选指标规范的务实性,强调绩效激励机制增设的创新性,并充分利用刊物之间的耦合关系,向深向广拓展编委会国际化程度。这包括确保编委会获得充足资源和技术支持,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实施多样化激励措施,并保持定期沟通,收集反馈,不断优化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学会期刊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全球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最后,学会期刊编委会国际化的信心来自政府和机构的大力支持、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成功的国际化案例、技术进步和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全球学术网络的扩展以及文化和语言适应的不断改进。这些因素共同为中国学会期刊实现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白小晶.我国学会期刊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2):1572-1577.
[2]朱晓文,宋冠群.编委会对提高期刊质量所起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6):564-566.
[3]谢武双,全元,孔红梅,等.充分发挥编委会在办高品质学术期刊中的作用——以《生态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23,35(3):343-346.
[4]张晗,李明敏,蔡斐.学术期刊编委会的建立与维护[J].编辑学报,2017,29(S2):36-38.
[5]杜焱,蒋伟,季淑娟,等.高校主办英文科技期刊编委会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5):574-577.
[6]王建慧.中国英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7]余党会,石进英,邓晓群,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分析[J].编辑学报,2005(5):387-389.
[8]吕志军,常冬雨,刘爽.编委会国际化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研究[J].出版科学,2022,30(6):42-52.
[9]杨志华.关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54-157.
[10]曹雅坤,蔡红洋.科技期刊编委会国际化问题初探[J].学报编辑论丛,2004,11:7-9.
[11]黄东杰,汪全伟,张海东,等.英文期刊中编委会的国际化及其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4):157-159.
[12]丁筠.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化程度评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8):741-747.
[13]王珍.活跃的国际化编委会对英文期刊的引领作用——以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6,23:39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