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架之旅

2024-11-06卢林洲

时代报告·奔流 2024年9期

神农架,最初是在小学课本上知其名,据说那里有野人。一直觉得那是个很神秘的地方,总想有朝一日去看看,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今年暑假,在外地工作的二弟携家人回家看望父亲时,我们决定报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神农架之旅。

神秘神奇神农架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东接襄阳、西邻重庆,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也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地。

在去神农架的旅游大巴上,我一直在想,神农架为什么不叫山,不叫岭,不称峰,而称架呢?这就显示出了它的一种另类和一股特有的神秘与雄奇。

而更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是,神农架不仅带了个神字,还将一派群山以神农氏来命名,不知道是否与炎帝神农故里有关,这也让我在神秘之外,又多了一种敬仰。

直到我进到山里,怀着好奇四处打量,走步道、绕悬崖、穿森林、观云海、看瀑布后,方才知晓,原来这神农架,说的是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架木为屋,寻山采药。为救济方圆百姓,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神农架茫茫林海,采摘、品尝,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分辨出药草的性质。后人为了纪念他,故将此地称为“神农架”。

据说,神农架是中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原创地。因受其影响,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就有外国植物学家历尽艰险来到这里,收集了不少世上罕见的珍稀植物标本。

七彩霓虹天生桥

我们到达神农架是当天的下午,导游说第一站去看天生桥。

刚下车,天空就下起了小雨,慢慢地越下越大。我赶忙去景区门店买了几件雨衣,给家人们穿上。然后,跟随人流沿着一条木制栈道,朝一个刻有“天生桥”的山洞逆行而上。

抬头仰望,天生桥架立黄岩河上,高17米,河水穿洞下泻,恰似从天而降,裹挟着蒙蒙白雾直射潭底,发出隆隆声响,在我耳畔久久回荡。

此时,导游告诉我:相传当年太上老君在此炼丹取水,正值山洪暴发,黄岩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没,行人无法通行。情急之中,太上老君将手中的拂尘架于黄岩河两岸,瞬间变成一座石桥。从此,这里的山民再也没有受到山洪暴发时的河水阻挡。人们便称之为“幸福桥”。后来,不知是哪位有才的人士说是老天的眷顾,就将此桥改成了天生桥。

其实,天生桥是由于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而得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神农架天生桥也是如此,它经过亿万年来黄岩河的泉流,逐步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集桥、瀑、潭、石、山、花、树、草于一体的世外桃源,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行走中,我在与一位捡拾垃圾人员的交谈中得知:天生桥四周重峦叠嶂,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7万多个,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浓度的272倍。你能说,这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吗?

还有,这里的天生桥是不走回头路的,在它附近的密林中,建有豆坊、面坊、糖坊、酒坊,等等。据说,有缘的人,可以全程参与其制作过程,亲自体验一回神农架的农耕文化。这不,我正在为自己没缘分而感到叹惜时,却被一场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吸引,真正了解了一些土家族的民风与民俗。

这就是天生桥,一个别样的天生桥。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鬼斧神工的石桥,险峻扼要的栈道,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朴实淳厚的民风民俗,还可以放飞自己的心情,来一次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无疑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

千年杉王神农坛

听说去神农坛,我的内心一直很激动。因为导游说过神农的祭坛就在上面,炎帝神农氏也在这座山上。这让我总有一种寻根或者回家的感觉,倍感亲切与温馨。

上山的路边有很多树,也有很多珍贵的药材和茶园。好多树干上都挂有一块绿色叶片形状的牌子,牌子上面写有树名及其相关内容的简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只要用手机扫一扫牌子上的二维码,便可一览皆知。

当导游将我们带到一棵千年古树前,仰望着高48米、直径2.8米的树身和树枝上挂满的红丝带,我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千年杉王。它跟炎帝神农氏是邻居,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神农氏亲手栽下的,更不知道它的成长与神农氏有没有关联。而我坚信,它一定是神农氏的贴身侍卫,在这千年的时光和岁月里,无论风吹雨打、雪霜酷暑,都义无反顾地守护着这座大山,守护着神农氏,守护着方圆百姓的平安。

从杉王的身边绕过去就是神农坛。神农坛也叫神农祭坛,据说是神农氏祭祀天地、庇护众生,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后来成为专供炎黄子孙缅怀先祖、祭祀神农、祈求神灵赐福的地方。

据导游介绍,神农坛分天坛和地坛,天坛是为天子和达官贵人准备的。地坛是按五行八卦布置的,外圆内方,祭坛中心的五色石,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祭坛内用降牛以耕、日中为市、积麻衣葛、焦尾五弦、陶石木具、原始农耕、穿井灌溉和原始医药八幅壁画,彰显着炎帝一生的丰功伟绩,而原始农耕又是炎帝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贡献,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炎帝神农。自然,这里的人们,在纪念炎帝神农时,也把他的巨大塑像雕刻成牛首人身。

我和家人为了零距离地去瞻仰炎帝神农,从地坛沿着243级台阶一步一步地登上天坛,然后来到炎帝神农像前,真诚感谢景区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炎帝神农氏救民于水火的再造之恩。

无论是在神农坛,还是在千年杉王面前,我和家人们都争相留影,总想把这份敬仰和感恩的情怀珍藏到心灵深处,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华中屋脊神农顶

要想到达神农顶,必先经过神农谷。

大巴沿着一条山路被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原始森林簇拥着,不知道拐过多少弯、迈过多少坎,终于到达海拔2800米的神农谷。

在神农谷,你根本想象不到云雾是怎么出来的,又是如何的烟消云散。就是给人照个相,稍微慢半拍,那人就被裹挟得不见踪影。

事后又不到两分钟,云雾渐渐变淡,显露出神农谷的真容,石林丛生,如柱如笋,巨崖耸立,峭壁千仞。峡谷中藏着峡谷,森林中藏着森林。

徒步登上海拔3106.2米的神农顶,我和家人都有点儿气喘吁吁。站在神农顶上,俯视四野,众山匍匐,气象万千,万山锁雾,千峰藏云,绝对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无愧于“华中第一峰”之称。

再观板壁岩,虽然没有云南“石林”那么宏伟壮观,但也千姿百态,怪石嶙峋。据说这一带是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特别是附近的箭竹林中,有人发现野人的踪迹,如毛发、粪便和竹窝之类。

这次,我和家人虽然未能与野人碰上一面,但在一处号称“生命之根”的地方留影纪念,也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