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州泡泡青

2024-11-06杨仁才

时代报告·奔流 2024年9期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五千年前华夏始祖在此植五谷、尝百草,日中为市开贸易,削桐为琴兴声乐,开创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

随州山川锦绣、人杰地灵,从炎帝神农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无不彰显随州文化底蕴的深厚。随州的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其出土的青铜器缶,现代工艺都无法破解和复制;随州发展史就是一部灿烂青铜文化史。

从曾侯甲,到曾侯乙,曾侯丙……泱泱七百余年的曾随之谜,汉东之国随为大,演绎出多少光彩夺目的历史篇章和多少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埋葬在擂鼓墩两百多座战国古墓,还有多少辉煌、血泪和秘密被埋在地下,还有多少历史之谜等待后人去破解。

随国大夫季梁是春秋随国的大贤,他的“民为神主”的思想,开创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先河。

一代君王杨坚从随州出发,他开疆扩土,开凿京杭大运河,开科举,为隋唐盛世,八方来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白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出自他十年蹉跎的随州,李白斗酒诗百篇,只有随州的美酒和灵气才能使李白写出这美轮美奂、情深意切、千古流传的《静夜思》来;才能使李白喷发出这样奇妙绝伦的才情来。随州这方山水食粮酿出的美酒,使李白以酒会友,与紫阳道人结为好友,使他醉倒在随州太守大人怀里。

宋代文豪欧阳修,自小在随州以荻为笔,学会了文墨汉字,才写出了贯通古今的文章。他24岁离开了随州,一生说的都是随州话。是随州的一方水土孕育了一代文豪欧阳修的才情,写出千古传颂的好文章。

王匡、王凤在随州大洪山造反、两王洞藏兵,才有了“绿林好汉”一词。明玉珍在随州柳林起兵,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政权,历史留下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足迹。

随枣走廊是贯通南北重要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随枣战役就爆发在这里,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就牺牲在这次战役中,他是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最高将领。此役阻挡住了日寇想打通随枣走廊,占领宜昌,顺江而上占领重庆,达到亡我中华之目的的战略意图。随州是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大地。此役使日寇再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五师健儿在随州洛阳通电成立,解放战争,就是从悲壮的中原突围开始,三年时间就让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淮河的发源地。随北草店镇有个二道河,河的分界线泾渭分明,河南边的水流入长江,河北的水汇入淮河。因为有这两大水系,所以才叫二道河。

随州的口音也很杂,东西南北中方言都不同。山这边的人说吃饭,是吃,山那边把吃饭说成是“七”饭。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小有区别,有十里不同音,同乡不同俗的说法。

随北有巍峨逶迤的桐柏山,南有重峦叠嶂,华中第一高峰的大洪山。桐柏山、大洪山是镶嵌在华中大地两颗璀璨明珠。延绵百里的随枣走廊,是两山峡长的冲积地带,南出是长江,汉江交汇的大武汉,是一望无际的泽国千湖,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北出随枣走廊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襄阳,遥望着南阳盆地和波涛浑浊的黄河。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着各种独特的植物,其中最独特而神奇的是随州泡泡青,这种植物只有随州独有。更为神奇的是随州只有几个乡镇独有,神奇在一个乡镇,山这边有,山那边没有。随州南25公里的马坪,西南的府河、长岗、三里岗、洪山等乡镇都没有,随北的大部分乡镇也没有。不是没有,是泡泡青在那里栽种就会变异。第一年长杆,第二年杆变黄,而且根本就不是正宗泡泡青的味道,这种神奇现象就是植物学家也难解其中之谜。

随州泡泡青神奇在于随州的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摄氏度,冰霜冻不死它,反使它茁壮成长。经过几次霜冻后,泡泡青味道才纯正,才好吃。

用猪油炒的泡泡青味道清香、油嫩滑口,营养丰富。

青菜豆腐煲吃得更让人赞不绝口。绿油油的青菜,配上白色油嫩的豆腐,像随州人的性格一样豪爽,像随州人做事一样一清二白。青菜夹着豆腐特有的香味,豆腐夹着泡泡青独特的清香,软滑爽口,老少皆宜。

随州人的年饭,青菜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寓意一家老少吃了青菜后新的一年清清洁洁,老少安康。

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若是地里还有吃不了的泡泡青,菜农们就用来晒干菜。将泡泡青择净洗净后,在锅里用开水煮,捞起,就着春天的暖阳晒干,收藏好以备后用。那是垫粉蒸肉的一道美味。蒸肉的油脂渗透进干菜里,蒸肉渗透着泡泡青的清香,那简直是人间美味,胜过任何海参燕窝,别有一番风味。

陈毅元帅有咏《青松》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篡改了一下,用于泡泡青恰如其分,“大雪压青菜,青菜挺且直,待到雪化时,青菜更好吃。”

泡泡青现在成为随州一张亮丽名片,它走出了随州,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特别是在外的游子,回家探亲,只要是冬腊月,必定要带走家乡的泡泡青。家乡的亲人逢到年关,只要是给远方的亲人、朋友送礼,必定有家乡的泡泡青。在外的游子,只要吃上一口家乡的泡泡青,万千的思绪,对家乡、亲人的深情厚谊都在里边;吃上一口家乡的泡泡青,仿佛家乡的山山水水就在眼前,吃上一口泡泡青,儿时青梅竹马、发小闺蜜、同学少年仿佛就在眼前。

那年我随团访问德国、意大利、梵蒂冈、瑞士四国,穿越了万里时空,翻越阿尔卑斯山,欣赏了美丽多瑙河,接待我们的随团导游是留学德国的山东小伙,招待我们餐饮的都是中餐馆,因食材和厨艺的原因,做的中国菜不地道。最后一站是在德国的柏林,热情的主人要用最好的西餐招待我们,这道菜是古代德国军队打了胜仗,就是用这道菜犒劳士兵的。

导游跟我们介绍道:“真不好意思,德国菜真没法和中国菜比,这道德国最好吃的菜就是扒猪蹄;扒猪蹄就是煮熟的猪蹄子。”

既然是德国最好吃的东西,好奇心使我翘首以待。等来的是每人一盘猪蹄,吃法就是熟猪蹄蘸盐吃。

到日本更不用说,生吃三文鱼。用生三文鱼蘸芥末吃,只觉得芥末冲到鼻子冒烟,眼睛发花,什么味道都没有,实在是难以下口,吃的不是美味,吃的是难受。

想想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我们大中华吃的讲究那就多了,文化自信,吃的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在世界上绝对是第一。中国有八大菜系,各种菜系各领风骚。中国人吃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形俱全。麻得够味,辣得酣畅,香得沁心,甜得亮人。

尽管我走过天南地北,吃过山珍海味,觉得任何美味都比不上随州的泡泡青。只有随州灵秀的山水才能长出神奇的泡泡青,它是中华五千文明培育出的独特的文化符号,是老天爷赐给随州人民特有的口福,好吃莫过泡泡青。

神奇美味的随州泡泡青,也许是炎帝神农亲自培育出来的,也许来自随州更早的先民,他们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勤劳和智慧,培育出了不惧风寒、不畏冰雪、傲然挺立在寒风中的人间美味——随州泡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