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读周庄

2024-11-06陈东霞

时代报告·奔流 2024年9期

天刚蒙蒙亮,站在窗下,眺望远方。雾霭山峦若隐若现,遥望家乡方向,只能看到伏羲山模糊的轮廓。

窗前的那棵法桐趁秋天没有到来之前尽情释放最后那点绿意,女贞树冠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就连昨天开得正浓的紫薇,也想把整座城市染进江南的雨里。

打开衣柜,找到去年在苏州买的那件旗袍,拿出昨天刚买的那本新书开始翻阅。就这样站在窗前,双手捧着《水墨周庄》静静地看着,看着。在王剑冰老师的笔下,水乡的粉墙黛瓦在字里行间一一铺展,灵动的江南虽未至,阅读文字时仿若置身其中,那种身临其境之感,唯有近距离接触方能抵达。

看着看着,而后竟忍不住读出声来。水乡的早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温润的空气中水珠慢慢开始升腾。这样的早晨,这么优美的文字,唯有轻声朗读才能把书中韵味展现,才能深度领略周庄美景。

闭上眼,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江南画卷,一点点在氤氲的雾气中升腾,静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涟漪,即使船桨也在水中默默立着,不着一点儿痕迹。就连两岸的柳树也沉默不语,柳丝在空中舒展着柔软的腰肢BTKWNpV9Yz4rzlAI0TaStQ==,无风,它们也没有翩然起舞。

许多时候我都在想,如若在江南水乡,我是否也如戴望舒笔下的那个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踽踽独行在小巷中的那位温润如玉的女子呢。

对于散文有着特殊感情的我,看到美文中直抵内心的文字时,心灵的那份震颤,力透纸背,绝不是一顿饕餮盛宴冲击味蕾之后的唇齿留香所能替代。故而看到王剑冰老师的文字,莫名有了一种遏制不住的向往,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单纯地阅读还不够,还须晨雾弥漫的早上,趁第一缕霞光没有触及地平线之前,穿上与水乡融为一体的旗袍,想象此刻的自己就在周庄的桥上轻轻走着,走着……

当读《三毛茶楼》的时候,“我总觉得三毛有一个精魂在周庄,那便是三毛茶楼”。朗诵到这句话时,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想起为了爱情奔赴千山万水的三毛,只身勇闯撒哈拉沙漠,特立独行的她,抛却世俗的牵绊,与荷西浪漫地追一道道风景。想起高中时,三毛红遍大江南北,节省下来的饭钱,都变成了三毛的书籍,即便搬了几次家,至今书柜里那套三毛精装版还在,虽然历经二三十年的光阴,书脊业已发黄,但我从未舍得丢弃,没事的时候静静地看一眼都是对她的慰藉。

不单单是我,很多三毛的崇拜者、研究者以及台湾的学者寻着来三毛茶楼,就像找到了知音。难不成他们也如今晨的我,与三毛有着万般不舍的情愫,而在一个叫周庄的地方,即使三毛的足迹早已走远,就连空气中恐怕也没了她的踪迹,可是这些三毛的爱好者,还是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来到能安放三毛灵魂的周庄,仿若来到这里,就感觉到了三毛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