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潭的夏天(外一篇)
2024-11-06赵秋凯
这几天温度骤然飙升,气温一下子到三十六摄氏度以上,感觉还没有春天的过渡,直接进入了夏天。人在阳光底下几乎站不住,思来想去只能去玉龙潭公园,玉龙潭公园树多,是个避暑的绝好去处,路也平,适合我开电动轮椅。
我开着电动轮椅上了路,一路上浓淡相宜的绿,轻轻浅浅的红,绿树繁花在前面诱惑着,一路上左顾右盼,母亲在后面追着,用了十来分钟就到了公园。母亲把我扶下了轮椅,搀着我开始锻炼,看着身边你追我赶的参天杨树和一排排的绿柳成荫,听着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和树林里儿童爽朗的笑声,顿觉心轻气爽。身边时不时有推着童车的夫妻、搀着老人的子女、卿卿我我的恋人经过,草地上三三两两围坐的家人惬意地交谈,还有躺在吊床上的少年悠闲地荡来荡去,湖里的游船伴着欢歌笑语,置身在室外的锻炼,这种感觉只有我知道。
接连两天,我和母亲都是去玉龙潭公园,回来我一个人开着电动轮椅回家。
但是第三天,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后怕的事情!那天下午还是和之前一样开着电动轮椅去公园,借助电动轮椅带来的自由让我忘乎所以,我忽然灵机一动,想向史铁生当初在地坛不想让母亲找见自己一样,我也开足马力迅速离开了母亲的视线,享受着自己能够主宰的自由,走上前两天没有走过的陡峭小路,如同脱缰的野马驰骋在无边的草原一样兴奋。
我把速度加到最大,一路狂奔,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我有穿林海过雪原的狂喜,根本不记路线,看见岔路随心而过,到处拐弯。就这样一直跑了很远,就在这种过度兴奋中,我的轮椅速度太快了,冲下了一个大坡,急拐了一个弯,失去控制的轮椅直接冲进了沟里,幸亏我还反应快点,用胳膊支了一下,但还是狗啃泥趴那了。
我自己慢慢爬起来,跪着想把轮椅推上去,可是怎么推也推不动。这时一个阿姨恰巧路过,看见我正跪在那里推轮椅,就自言自语道:这咋办?恰巧又过来一位叔叔,他俩素不相识,共同帮忙把轮椅弄到路上,又把我扶起来了。我坐到轮椅上,拱拳相谢后他们各自走开了。
我继续狂奔,又到一个陡坡,轮椅突然又要翻,我急忙关了开关停下来,这才掏出手机给母亲打电话求助。母亲电话里的口气非常着急,我也着急,越急越说不清我在哪里,最后突然想起微信里的位置功能,我用微信与母亲发起位置共享,母亲才找到我。
见到母亲,我没说发生的翻车事情,想瞒着她,我自认为已经把身上的土拍打下来了。可是母亲一眼就看见我脸上和肩上的土,这下真瞒不住了,我说了实情,母亲又气又急又吓,看见我的眼镜也擦破了,狠狠地教训了我,我也觉得非常后怕,眼镜如果碎了把眼睛扎了咋办?我这时和受惊的小羊一样,老老实实地跟在母亲后面,再也不敢到处飞车了。
自由是人人向往的,但超越了安全规范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这次假期没有像往常一样外出旅游,但在玉龙潭的几天仍是非常舒心的,因为能和母亲在一起,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秒都是幸福的。
看来并非远处的地方才有风b02a09f424328117b9587259201165fa景,只要和亲人在一起,在哪里都是度假。玉龙潭的夏天,从此镌刻进记忆。
那些年的饺子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以往小年这一天,村里的鞭炮声不断,最近几年没有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因为这几年保护空气质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小年的热闹也就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记忆了。
姥姥说小年了,吃顿饺子吧。姥姥认定重要的日子必须吃饺子。特别是冬至的饺子,姥姥说,不吃,小心冻掉耳朵。我心想这大概是人们解馋的合理解释,也是姥姥宠家人的机会。院外的萝卜窖上,铁锨三两下铲走积雪,露出玉米杆的盖子,掀开刨出一两个紫皮萝卜,萝卜带着入窖时的泥土,因而保鲜水灵。萝卜洗净擦丝控水,剁碎加入炒好的鸡蛋,然后姥姥和面擀皮,她在厨房叮叮当当几小时的忙活,从调馅、包、煮,小年正午,热腾腾的饺子被姥姥端上了桌,我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细细品尝着姥姥包的饺子,看着姥姥头上翻飞的白发,我已经记不起这是多少次吃姥姥包的饺子了……
现在人的生活物资丰富,超市里的食材琳琅满目,人对吃的需求降低很多,哪怕是曾经记忆深刻的饺子。从各种菜蔬饺子到各种肉食饺子,姥姥做了一辈子饭,从来没有不好吃,虽然年近八十的人了,手艺一点儿也不输当年。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多么好吃,思来想去,只能怪近些年的大棚菜,不见日光,还可劲用化肥农药,植物们乱了生物钟,快速膨大,当然失真失色,没有了抗风霜的筋骨劲道;鸡也不到田野撒欢吃虫,猪也不散漫溜达,统统围起来,按配比吃饲料,下的蛋也不是原来的那种味道了,猪肉一下锅就熟,不耐嚼,不好吃。
回想当年,每棵蔬菜、每粒稻谷都是在阳光照射、雨雪浇灌的土地上生长,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散发出纯正的自然香气,就是清水煮白菜,也能闻见白菜的清香。其时还没有被岁月侵蚀的姥姥,迈着欢快的步伐,在春天到来的田野,挖着荠菜,嫩嫩的荠菜择净淘洗,淋干水分,在案板剁碎,然后拌上鸡蛋或者馍花,泛着油光的调味陷就做好了。然后擀面,杂粮面片难擀,很是考验人的技术,但姥姥却能捏出一盘盘花样的饺子,饥肠辘辘的劳作人田间归来,老远就能看到家里屋顶炊烟升起,走到院子里,就闻见色香味俱佳的菜饺子香味了,家的烟火气息和温馨洗去了耕作的几多疲惫。
还有槐花饺子,当四月的暖风吹开一树树的洋槐花,花蕾刚在枝头绽放,农家人的饭桌上就被槐花熏染的香气四溢,槐花淖水晒干,塑料袋子扎紧,落雪了,冬日里的槐花饺子,带来了来自田野的芬芳,也捂热了冬日的肠胃,驱赶了萧瑟和寒冷。
韭菜是包饺子的基础配料,鲜嫩的韭菜无论搭配啥,都能配置出不一样的风味。韭菜在跨越几个季节中,充当着农家人饭桌的主角。记忆中韭菜饺子里面的薄脆,也叫人难以忘怀。所谓薄脆,是擀成薄薄的面,切成小块,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炸成以后切碎,再拌到饺子馅里,煮出来吃到嘴里,满嘴回荡着韭菜的鲜香和轻轻的辛辣,伴随着嚼到薄脆时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音,食物如此抚慰了身心。
菠菜,豆角,地皮菜,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的菜蔬皆可包饺。我记不清吃过多少不同馅的饺子,只记得奔忙灶间的姥姥从青丝到白头,为我做了不知多少次美味的饺子。
现在的饺子,不管怎么放调味品,也调不出来自原野的那种味道了。想吃一口栉风沐雨,在阳光下自然成熟的蔬菜,也很难了。有时候,我很怀念在家乡的小院,母亲种下的黄瓜、西红柿,还有南瓜,在阳光下绽放着黄色、白色、紫色的小花,被蝴蝶、蜜蜂们围绕,等它们坐胎结果,鲜嫩的味道就可以充斥味蕾,那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别样愉悦。
怀念记忆中的饺子,那真正属于大自然馈赠的佳肴。
作者简介:
赵秋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词中国》《辽河》《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出版《秋韵诗词集》《秋韵小说集》《相顾无言》诗集小说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