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提升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4-11-06李丽卿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10期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宣传教育形式在实效性和覆盖面上逐渐显现出不足,亟需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创新与优化。

一、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一)宣传形式较传统

当前,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中,传统宣传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靠黑板报、墙报、广播等手段。这些手段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第一,黑板报和墙报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内容更新滞后。第二,在部分学校,宣传内容多集中在校园活动通报或德育工作上,形式也较为单调,缺乏生动的表达方式。第三,部分学校仍使用传统的海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二)学生互动积极性有待提升

在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中,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仍有待提升。首先,部分学校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时,主要依赖于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这些活动大多采用单向传播信息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其次,在一些日常宣传教育工作中,学校通常缺乏有针对性的互动设计。此外,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一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仍占据主流,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当前,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尽管部分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但在覆盖面、深度以及力度上仍有明显欠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部分学校,宣传教育通常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内容设计,导致宣传力度不足。

二、新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的转变

(一)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

新媒体时代,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MrMy6+oHp/g1wFy/V1zvIQvwPnpQD94f6B/UbazX3UU=正经历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的深刻转变,为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在此转变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依靠教育者传递信息,也可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形成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交流。教育主体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多方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通过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的转变,宣传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优化,使教育效果更加显著,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从线下到线上网络覆盖

新媒体时代,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正在经历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网络覆盖的转变,此变化极大地扩展了宣传教育的影响范围。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内容可以以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学生群体。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网络媒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教育理念和内容,使宣传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而是能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甚至实现跨区域的互动和分享。另一方面,线上网络覆盖使宣传教育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学生可通过多种设备随时接收和参与教育活动,宣传教育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而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平台

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平台过渡的深刻变革,此转变带来了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和效率的提升。首先,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宣传教育的媒介形式。数字平台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多维度展现和实时互动,宣传内容可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吸引力和传达效果。其次,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平台的过渡,使宣传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教育信息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传递路径,而是通过网络实现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最后,数字平台的运用还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能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内容推送。此转变不仅提高了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为中小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三、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究

(一)直播活动嵌入校园,实时增强宣传实效

新媒体时代,直播已成为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精准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宣传教育的实时性和实效性。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学校可通过直播平台,将日常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展示以及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实时传播,加大教育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其互动性。

第一,日常教学活动的直播是增强宣传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直播平台,教师可与观看直播的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可利用直播技术,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结合,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在线答疑,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播可充分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提升宣传教育的感染力。例如,中小学可将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活动通过直播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实时展示,让一些无法亲临现场的学生和家长也能感受到活动的氛围,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专题教育活动的直播是深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小学可定期组织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讲座,并通过直播形式覆盖全校学生。这种实时的、互动性的教育形式,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知识,并通过平台的问答功能与主讲人直接交流,解决困惑。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提升教育的效果,还可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直播技术实现的教育宣传模式,不仅能丰富教育形式,也可有效拓展教育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二)短视频带动宣传,引发学生互动热潮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已成为中小学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易于传播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进而提升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短视频以其简洁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学校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5秒到1分钟之间,此种短小精悍的形式非常适合在校园内推广。中小学可利用此特点,制作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如安全教育、健康生活、环境保护等。

其次,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参与感。中小学可通过发起挑战赛、话题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创作和分享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短视频。例如,学校可发起“绿色生活挑战赛”,鼓励学生拍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短视频,并将其发布在平台上。

最后,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性可以有效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突破传统宣传方式的局限。学生在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不仅能被同学和老师看到,还能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交圈,如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此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还增强了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宣传作用,使教育效果更加深入持久。此外,学校还可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上的互动和观看情况,实时调整宣传内容的方向和重点,以达到最佳的教育宣传效果。此种新型的宣传手段,可使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三)热点话题实时推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热点话题的快速传播性为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利用热点话题的实时推送,中小学可有效强化宣传教育的力度,确保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方面,热点话题的实时推送可将社会上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迅速传递给学生,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讨论和延展。例如,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时,学校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学习通)将相关信息及时推送给师生,并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另一方面,中小学可通过热点话题的推送来及时调整和优化宣传策略,确保宣传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热点话题通常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可利用不同话题的热度,结合自身的宣传教育目标,快速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学校不仅能提升宣传教育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还能确保宣传内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合理利用热点话题,中小学可在强化教育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本文详细探讨了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可进行的转变,并深入分析了提升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多种路径。通过对传统宣传形式的局限性、学生互动积极性的不足以及宣传力度的欠缺等问题的剖析,明确了当前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引入,宣传教育正逐步向多元互动和数字化方向转型,这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宣传教育工作的策略和内容,推动中小学宣传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田薇助理编辑杨鑫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