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能源局:狠抓改革落实 当好擦亮“江南煤都”名片的先锋队
2024-11-05李树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就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六盘水市能源产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盘水市能源系统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聚焦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主动谋划改革,砥砺担当作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干”字为先当好擦亮“江南煤都”名片的先锋队。
充分把握政策机遇。充分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关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政策机遇,加快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着力构建“煤电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确保能源有效供给和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把握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富矿精开”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抓好“富矿精开”重点任务落实,发挥煤炭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能矿新质生产力。充分把握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关于能源和能源化工首位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创造性地提出“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立足煤、做足煤,延伸以“煤”为基的产业链和打造以“煤”为主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提升六盘水市在西南地区的能源战略地位。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富集的矿产资源是六盘水最突出的比较优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0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其中焦煤储量占贵州省的88.7%;煤层气资源量在埋深2000米以浅约1.42万亿立方米,占贵州省总量的50%,位列全省第一。六盘水市能源局将立足煤炭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培育和释放优质产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广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推广应用高效选煤技术,有序开展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大煤层气勘探开采力度,力争实现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利用。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六盘水市围绕“煤”做足m4YT+RBFgxX3xXDFl1Y+jg==产业文章,形成了煤电、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煤电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现六盘水市火电装机1006万千瓦,跃升全省第一。盘南低热值、大湾低热值、贵州能源水城燃煤发电等煤电项目(装机均为2×66万千瓦)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新型煤化工是充分发挥六盘水市优质主焦煤特色优势,更好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打通能源全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市能源局将着力煤电和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推动煤基关联产业发展。能矿装备是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红果经济开发区、六盘水高新区均初步形成了能矿装备产业集群,将聚力发展煤矿机械及配套产业,着力推动设备生产维护“本地化”。
进一步守牢安全底线。六盘水市能源系统始终坚持“两个至上”,将煤矿“防风险、促发展”专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稳扛牢,健全完善“三个体系”。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员查“三违”反“三违”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严厉推进“打非治违”;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强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治理,完善风险辨识管控机制。健全完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响应,全面推动矿山应急救援医疗救治联动机制落实。
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健全煤炭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机制。高位推动矿区规划,逐步形成煤矿连片开发格局,推动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煤炭资源配置,积极推进零散煤炭资源出让;健全完善国家、省电力改革落实机制。持续推动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电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水平;建立完善煤炭储配功能新机制。依托“1+4+N”煤炭储配基地,加快形成六盘水市煤炭储配“一盘棋”格局,着力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积极构建电煤置换新模式,更好发挥六盘水市特殊煤种经济效益。
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紧盯主责主业抓落实。聚焦煤矿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和能源保供等重点工作,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主动上手、敢于负责,全力抓好能源领域改革任务有力有序落地落实;紧盯重点突破抓落实。围绕“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落细落实“1+3”重点工作,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紧盯工作作风抓落实。大力弘扬“三线”精神,在六盘水市能源系统形成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大力发扬“钉钉子抓落实”的精神,在六盘水市能源监管部门营造“狠抓落实、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以集中整治为契机,强化“守底线知敬畏”的思想自觉,以作风大转变推进改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