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好兵团开发建设边疆的作用

2024-11-04丁兴安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兵团是国家开发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七十年来,兵团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开发西部建设边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兵团做大做强农业助力战略安全,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发展与生态并举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全方位开放融入世界市场,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在开发西部建设边疆中贡献重要价值。

[关键词]兵团;开发建设;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5—0133—06

[作者简介]丁兴安,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与国际政治。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1为减轻当地人民负担,新疆军区部队将主要力量投入到新疆的生产建设当中,开始了开发建设祖国西北的光荣事业。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

七十年来,兵团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在开发西部建设边疆中取得巨大成绩,2023年兵团的国内生产总值3696.58亿元,人口371.63万人,辖区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一、艰苦奋斗开发建设边疆

从1954年10月兵团成立到1975年3月兵团撤销,20多年里,兵团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开发建设边疆,谱写了屯垦戍边的壮丽诗篇。

(一)垦荒种田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是民生之本,解放军进军新疆之后,粮食供应紧张,为减轻国家和新疆各族人民负担,新疆军区开展大生产,在万古荒原垦荒种田。从1951年开始,新疆军区基本上实现大部分的粮油和蔬菜的自给自足。1953年新疆军区的部队开始整编,整编后的部队分为国防和生产两部分。1954年10月,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规模化建设国营农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农业快速发展,一大批国营农场在新疆的亘古荒原建成。兵团不仅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每年还给国家上交优质商品粮。1954—1966年,兵团累计给国家上交粮食超过4.5亿斤,耕地的面积从110余万亩扩大到1200多万亩。在农业建设中,兵团通过规模化地建设国营农场,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兵团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走引进、转化、吸收进而推广的模式,持续进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经营,走出一条新疆农业现代化之路。1953年,兵团成功实现在北纬44度以北的玛纳斯河流域地区种植棉花,当年皮棉单产达到每亩70公斤。兵团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不仅实现自我发展,还积极带动新疆地方各族人民发展现代农业,极大提高了新疆农业的发展水平。

(二)从无到有建设现代工业

新疆和平解放前,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仅有的工业基本是低端的手工业。新疆和平解放以后,在王震同志带领下,驻疆部队和各族人民一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新疆现代工业。1958年,兵团开始了规模化建设现代工业,作为先行者石河子率先开工建设了19个大中型企业项目,之后兵团的各个师又分别上马一批工业建设项目。1960年,兵团的工业产值超过了6亿元,是1957年的2.5倍。1966年,兵团建成工业企业达297家,工业生产总产值超过10亿元,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工业生产总值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42.5%。兵团建设了包括八一钢铁厂、红十月拖拉机厂等一大批新疆的现代企业,实现了新疆工业的多个第一。

(三)高起点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

人才是兵团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更好服务兵团人才建设,兵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疆和平解放之初,依托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新疆第一所本科院校八一农学院建立,为新疆和兵团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石河子建立了石河子大学的前身——石河子农学院。1958年塔里木开发大会战期间又建立塔里木农业大学。这些高等院校的建立为兵团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有力地助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兵团开发建设边疆不仅仅依靠兵团人勤劳的双手,更依托于兵团的科学技术。一大批兵团的科学技术人才在兵团发展中创造出一项项的科学技术发明。棉花种植领域,兵团选育和培育出包括“胜利1号”“新陆早1号”等棉花新品种;玉米雄性不育系新品种——“军双1号”;甜菜单粒杂交种的“新甜9号”;细毛羊的新品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四)戈壁荒滩建新城

早在1950年,在王震同志关心下,兵团就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一座新城——石河子。为了让兵团新城更具现代化,王震同志专门从上海请来规划专家。1951年,从上海来的建筑领域专家通过科学论证形成了石河子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1951年5月,石河子城市建设正式开始。石河子的城市规划超前,把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做了统筹性的科学规划,各区域分工明确,直到今天石河子的发展还是按照当年的规划在执行。在石河子的工业区,诞生了新疆多个第一。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诗人艾青在石河子生活了6年,亲眼目睹了现代化的石河子新城在荒凉戈壁上拔地而起,有感而发地写下诗歌《年轻的城》。1965年7月,陈毅副总理陪同周恩来总理到新疆考察,感叹于石河子的建设奇迹,写下《访新疆》。

(五)开发与保护并举做生态卫士

兵团在开发建设边疆的同时努力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新疆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兵团垦荒的地区基本又是风头水尾,因此,从建设伊始兵团就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使命。20世纪50年代末,王震同志带领部队在塔里木盆地开发时就提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兵团人为了不让风沙吹走新开垦的耕地,坚持一边垦荒、一边植树建设防风固沙林的方式实现人进沙退的奇观。为更好地利用新疆的土地资源,兵团人通过排盐治碱,将大量的盐碱荒滩变成了肥沃良田。兵团人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成为维护新疆生态安全的生态卫士。

二、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1981年,中央从全局考虑恢复兵团,适逢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兵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兵团人牢记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一)农业改革谱新篇

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兵团也走上改革发展新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兵团的农场改革走向深入,废除“大锅饭” 、打破“铁饭碗”,给职工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广泛提高。依托兵团工农业优势资源,兵团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节水灌溉等新型技术,农业产量得到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新型工业化发展持续深入

随着全国工业改革的推进,兵团工业改革也提上日程,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兵团针对工业发展的问题采取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国有企业的关停并转,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业发展上,兵团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努力建设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工业。在此基础上,兵团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1

(三)设市建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进入21世纪,兵团发展进入快车道。兵团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石河子建城的基础上,先后又建设了五家渠、图木舒克、阿拉尔、北屯、铁门关、昆玉、可克达拉、双河、胡杨河、白杨、新星等一系列城市,在团场建设了金银川镇、草湖镇、梧桐镇、蔡家湖镇、北泉镇等建制镇。目前,兵团管理的县级市12个、建制镇65个、街道办事处24个、乡1个。兵团加快城镇化的同时,也在加快城市产业布局,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开发区22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喀什和霍尔果斯兵团分区2个,兵团本级工业园区16个。各类的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释放了兵团发展的潜能,实现了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

(四)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开辟新机遇

兵团赓续红色血脉,从井冈山到南泥湾再到新疆屯垦戍边,继承和发展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文化资源。依托兵团丰富的文化资源,兵团打造了以军垦纪念馆、军垦体验线路等为载体的文化宣传旅游等项目,既能够传播红色文化又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比如,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军垦博物馆、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军垦第一连、小白杨哨所、47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为重点打造一批高品质红色旅游景区。2兵团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加快文化创作,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根据自身历史发展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文化影视作品,比如《花儿与远方》《化剑》《图木舒克》《阿拉尔·我和你》等,丰富了文旅多样化体验。

(五)做好生态卫士再出发

自2000 年以来,兵团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十五”期间共完成造林 300 万亩。3在坚持植树造林增加保持水土的同时,兵团还将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甘草是沙漠生态的重要保护植物,兵团通过保护野生甘草与种植相结合,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重要资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不断保护,2005年新疆沙漠化土地已由 1999 年年均 67.5 万亩降低到现在的年均 15.6万亩,沙漠化土地每年增加的速度大幅度减缓,土地沙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4坚持保护同治理并行发展,石河子市将工业污水经过处理之后种植芨芨草100万亩,既解决了沙漠化带来的问题,又让每天产生的15万立方米的污水得到利用。在此基础上,石河子还利用芨芨草开发造纸,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这一系列措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继往开来奋力谱写新篇章

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团工作,给予了一系列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兵团正继往开来、奋力谱写开发建设边疆新篇章。

(一)做大做强农业助力战略安全

2018年开始,按照中央统一安排,兵团开始新一轮深化改革。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更好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兵团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农业经营上,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农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和兵团时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兵团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第一,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兵团完成升级改造高标准农田173.7万亩,累计完成升级改造高标准农田1377万亩,耕地中高标准农田的占比达到了59.1%,每亩平均实现超过330元的降本增效。第二,持续加快节水农业发展。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兵团将节水农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实现灌溉方式由传统的喷灌到后来的涌泉灌、再到自压微水管灌的一系列转变。如今,兵团农业普遍实行膜下滴灌,打破了新疆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走出了一条既有兵团特色又领先于全国的节水农业新路。第三,坚持推进科技兴农。农业要发展,科技是重要出路,活力在于创新,效能在于推广。兵团在乡村振兴当中坚持科技、人才“组团式”下基层的帮扶模式,一大批农业全新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在基层连队得到广泛运用,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变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兵团积极加强和提高苹果、葡萄、红枣、核桃、梨等大宗林果特色产品优势,加快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推动干鲜果品不断向优势产区聚集。

(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兵团党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要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七大主导产业,在构建兵团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力攻坚。面向未来,兵团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将节能减排纳入转型升级的战略中,做好煤化工、氯碱化工的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做好清洁能源产业的行业建设,提升兵团在绿色经济当中的地位。加快构建新兴产业集群,紧盯目前科技前沿,加快新兴产业提前谋划和布局,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行业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兵团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业打造成兵团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充分利用对口援疆资源,加快东西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加快产品精加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三)发展与生态并举促进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兵团按照国家国土开发规划做好开发布局,画出生态红线,坚决守住开发底线。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兵团辖区环境分区管控,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兵团。近年来,兵团积极在辖区推广河(湖)长制、落实林长制,规划编制实施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开展水、大气、土壤等专项监测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当好生态卫士建设美丽兵团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为兵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加大辖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坚持兵地协同推进环境治理,结合兵团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做好基层连队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结合应急救援改革,加快兵团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建设一只适应新时代消防需要的专业化队伍,提升兵团应对森林草原火险的能力。加快兵团的煤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加快煤炭清洁利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在兵团逐步建立碳排放与交易市场,探索兵团的生态价值实现和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多措并举提升生态补偿和产业转型补偿机制建设。

(四)全方位开放融入世界市场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是西部陆海通道的重要节点。从兵团开放角度出发,新时代兵团要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当中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兵团全面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设出口产业园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新型对外开放模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当前兵团的霍尔果斯以及喀什开发区兵团分区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兵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3年中央又给予新疆和兵团自贸试验区的新政策优惠,这是吸引东部地区企业来新疆兵团发展的重要利好。要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兵团置业。坚持依法治国为方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商环境打造,提前谋划,做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服务优先,做好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准备,加快国际标准引入,提升融入国际市场能力。利用好对口援疆资源,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对接,构筑东西部务实合作的良好环境。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新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是石油、煤炭的重要供应地,还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绿色能源基地,在国家能源安全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兵团在多晶硅、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兵团将按照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努力打造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基地。西电东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兵团从实际出发,要加快当前电力发展步伐,在传统能源领域加快煤电清洁化利用技术的引进开发,提升兵团煤电供应能力;在新能源领域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建设与储存技术的开发利用,强化西电东送能力。新疆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当中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和兵团时指出:兵团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牢记嘱托,兵团坚持“良种+良法”推动粮食生产。2023年,兵团粮食种植面积688.8万亩,较上年增加5KxmTVVsNPmFMcg8MSc+rQ==176.8万亩,超过全疆增量的三成;总产量405.9万吨,较上年增加90.6万吨,增量占全疆增量的近三成;平均亩产589.3公斤。2

(六)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兵团党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加快落实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城镇化聚集消费,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吸纳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市场。按照新时代城镇化发展要求,提升兵团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产城融合发展,让广大兵团职工住进城更能住好城。充分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示范区作用,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提升城镇产业的承载能力,大力培育城镇、团场、连队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升乡村产品质量和田园风光吸引力,带动产业与旅游发展并举,形成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深挖乡村优势产业,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加快城市对乡村振兴的帮扶,用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补齐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组织方式的弱项和短板,真正实现城乡融合治理与发展。

(七)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是兵团的重要职责使命。兵团在开发建设边疆过程当中时刻牢记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职责使命,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建立起新的“兵民鱼水情”,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比如,兵团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发出了大量先进技术,兵团将这些技术及时与各族群众共享,提升了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未来,兵团将继续按照兵地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与地方的融合发展,提升共同发展能力。坚持文化润疆,不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不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少数民族群众造血能力。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回望历史,七十年来,兵团作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时刻牢记党中央的嘱托,在边疆地区开发建设,为各族人民做好事,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亘古荒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人依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七十年如一日,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实现了边疆地区的大发展。继往开来,兵团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开发建设边疆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刘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