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解答句意理解题的几种技巧

2024-11-03樊会莹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4年7期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以说,理解句子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题常考的一个点。要解答这类题,同学们除了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下面,笔者就来分享一下解答句意理解题的几种技巧,以期对同学们答题提供助力。

一、换说法

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将句子换一种说法,如换成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以此来理解原句的含义。

例1.(2023年重庆市中考卷B)阅读《日子》,完成下面的小题:

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日子》主要讲述了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的柠檬树受烟熏而枯死的故事。想要理解“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的含义,同学们不妨将此句换一种说法“:不能太热闹”意味着要远离喧嚣,要懂得静下心来;“乱心”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意思,“惘”是迷失自我的意思。其实,作者在文章的第十六自然段里借朱文懿家的桂树的故事作了暗示:“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由此,我们可以将原句换成这样一个句子: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才能像桂树一样健康成长。这样一来,大家自然就不难理解原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心乱了,就会迷惘,这不仅对我们的人生无益,甚至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如同那棵被烟火熏死的柠檬树一般。

二、抓关键词

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同学们还要学会抓关键词。因为有些句子所要表达的重点往往就落在某个词语上。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大家就不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例2.(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卷)阅读《母亲的柴鸡蛋》,完成下面的小题:

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非常踏实和温暖。

在《母亲的柴鸡蛋》一文中,作者以“柴鸡蛋”为线索,主要记叙了“母亲”想方设法为“儿子”补充身体营养而积攒鸡蛋的故事。她过一会儿就去院子里看一下鸡有没有下蛋,一连出去了好几趟。这一细节展现了她对“儿子”的爱。文末画线的句子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同学们想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应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踏实”和“温暖”,深刻体会其在这个语境中的含义。“我”为什么会感到“踏实”?因为这些鸡蛋是“母亲”用心喂养的鸡所下的,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母亲”养鸡用的是纯天然的饲料)。因此,“我”在吃这些鸡蛋的时候会觉得心里很“踏实”。“我”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因为这些鸡蛋凝聚着“母亲”对“我”的关心与爱护,代表了“母亲”对“我”的爱。抓住关键词,同学们自然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每一个鸡蛋都是“母亲”亲自养的鸡所下的,凝聚着“母亲”对“我”的关心与爱护。母亲的关爱鼓舞着我,温暖着我,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幸福。

三、多追问

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同学们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来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3.(2024年重庆市中考卷B)阅读《自然的安慰》,完成下面的小题:

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

《自然的安慰》主要记录了作者在逛菜地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感悟,表达了其对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的赞美。题目要求我们结合语境去理解句子。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是农民?农民是怎么厘清人与天地的关系的?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结合前后文,我们可知“: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由此,作者想到“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不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吗?他们能发现自然规律并合理地加以利用,遵循着农时,到了什么时节,就干什么农活,因此作者认为他们厘清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

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精准地遵循着农时,最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例4.(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卷)阅读《时间不等人》,完成下面的小题:

谈谈你对⑬㉕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在《时间不等人》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告诫读者:岁月匆匆,要珍惜爱自己的人,珍惜当下的生活。选文中的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基本相似,主要表达的是“远去的”是“我”,“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由此,同学们可以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远去的”是“我”?为什么“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第⑬段写“我”离开“母亲”去外地求学,第㉕段写“我”离开“父亲”独自留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远去”,说明“我”从此将独立地生活、学习,与“父母”有了空间上的距离;而“父母”“留在原地”,盼望着“我”的归来,保留着对“我”不变的爱。这样一来,大家自然就不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参考答案:

无论是母亲送“我”,还是“我”送父亲,随着“我”的长大,“我”终究会离开他们,但他们对“我”的爱是永远不变的,是“停留在原地的”。

总之,在解答句意理解题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去分析,还可以结合句子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当然,在分析的时候,大家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