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何尝不是财富
2024-11-02
在乒乓球亚锦赛上,中国队仅获得男团、混双两项冠军,在其他五个项目上丢金,这是历年参加亚锦赛的最差成绩,总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女团输给日本”、“女单无缘四强”、“一天之内输了9场外战”等词条登上热搜榜。昔日的梦之队遭遇了滑铁卢,中国乒乓球队怎么了?
失利暴露五大问题
王荣杰 资深媒体人
在2024年乒乓球亚洲锦标赛中,中国队交出了一份远低于外界预期的成绩单。不妨从主观、客观及场外因素等多方面探寻原因。
1.赛程密集,运动员疲劳作战
亚锦赛的整个赛程安排得相当紧凑,许多选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场比赛。除此之外,奥运会后,WTT的常规挑战赛阿拉木图站、澳门冠军赛、中国大满贯再到亚锦赛,中间还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此次出征阿斯塔纳的中国乒乓球队可谓疲劳作战。
2.主办方不够专业
赛场上,运动员们不仅要费力解决身体疲劳、场地不适,还要应付主办方的一系列“神”操作:中途换比赛台、换国旗;比赛期间裁判“梦游”,多次计分错误,运动员要中断比赛提醒比分,打乱比赛节奏;每场比赛只提供几个球,运动员要自己捡球。
3.对手崛起
必须正视其他球队的进步,特别是在朝鲜队和日本队身上,多次出现爆冷情况。日本女队此役派出奥运阵容参赛,张本美和表现出绝佳的竞技状态,未来极有可能是中国女队的劲敌。
4.人才断层
本届亚锦赛,大家熟悉的几位主力队员没有参赛,削弱了队伍的整体实力,但也给了年轻选手们扛起重担的机会。然而,失去了老将压阵,小将们的表现不尽完美,一些备受期待的年轻选手黯然离场,暴露了人才的断层问题。
5.“饭圈”文化或影响战绩
一些新生代领军人物在球场上面对双重压力,不光有比赛成绩的压力,还有来自“ 饭圈”的侵扰,“ 莫名其妙”的连连爆冷,不只是技术原因,也有“心魔作祟”。
应平衡好大赛和商业赛关系
曹东旭 清风体育总裁
亚洲锦标赛是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一项大赛,亚锦赛的失利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强敌环伺中保持领先?如何平衡好国际大赛与商业赛事?如何把握世界乒坛发展趋势?这些都是中国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些年,乒乓球商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有高奖金、高积分的比赛得到运动员青睐,丰富的赛事也吸引了更多观众,增加了这项运动的曝光度。但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凸显,密集的赛事占用了队员大量训练和休息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比赛状态。
如何合理地为队员选择赛事,为不同特点的选手排兵布阵,尽量做到因人而异、一人一策,是需要规划的,前提是把运动员的健康放在首位。
本次亚锦赛失利,也让大家看到了世界乒坛整体实力的上升。如何在百花齐放中继续独领风骚,中国队要作长远规划。体育竞技,输赢无定,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山顶。面对亚锦赛的失利,要及时总结,重新振作再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低谷是为了让中国乒乓球再次书写出乒乓强国的新奇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李梓菲 《体育世界》主编
其实,中国乒乓球的新老问题一直都在,只是常常被耀眼的金牌遮挡,被分外高涨的热情“分了神”。亚锦赛失利算是来得及时的一次“重锤”,让人从喧嚣中清醒,让发热的头脑冷静,沉下来总结反思。早发现,早思考,早整改,也是一次塞翁失马,为下一个奥运周期作好准备。
体育比赛,当然是追求夺金的荣耀;乒乓球被称为国球,更被寄予了国人特殊的浓厚情感。但不必强求一枝独秀。以观众的视角,对抗性体育比赛好看,就在于过程的惊险刺激和结果的悬念。如果没有奥运会赛场上樊振东对张本智和先输后赢的揪心,大家对决赛的热情未必会那么高;如果没有近期一些外国年轻运动员与中国队员比赛中的“爆冷门”,大家对赛事的关注也不会这么高。能欣赏到更多过程跌宕起伏、紧张得“让人窒息”的精彩比赛,中国队选手在“你强我更强”中获得胜利,是观众之福。
如同郑钦文的优异表现让国人对网球的关注抬升到一个新高度,别国乒乓运动员在大赛脱颖而出,也会让乒乓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兴盛。如奥运冠军陈梦所言,最近的比赛可以看到一些国家迅速崛起,年轻小将脱颖而出,一项运动的长远发展一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这是一件好事儿。
不以一次胜败论英雄,我们所推崇的乒乓英雄,是对手强大,自己变得更强大;是经历低谷,更能从逆境中崛起;是勇者无惧,永远昂着头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