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启航

2024-11-02薛少林

综艺报 2024年19期

9月20日,在革命圣地井冈山,“追寻光辉足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以下简称“全媒体行动”)拉开帷幕。

“全媒体行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指导,江西省广播电视局、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承办,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及所属新媒体、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协同发力,运用全媒体形态、融合传播等多种形式,回望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多角度呈现新时代发展的丰硕成果,生动讲述新征程上祖国大地发生的时代巨变。

33家广播电视台参与

“全媒体接力直播”起航

9月21日上午,《“追寻光辉足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接力直播》启动仪式在井冈山南山公园火炬广场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小青,中共吉安市委书记罗文江分别致辞。董昕在致辞中表示,江西这片红色土地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回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在江西启动、在全国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主题,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奋斗激情。突出实践,深入挖掘基层实践源头活水,结合具体案例和一线场景,鲜活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突出融合,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分量、有影响的红色文化融媒体产品,汇聚强大宣传声量。突出联动,发挥全国广电“一盘棋”优势,打通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播出更多优秀红色文化视听作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井冈山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代表接过“追寻光辉足迹”主题旗帜,共同发布接力直播行动宣言。

启动仪式结束后,江西、上海、浙江三家广播电视台进行了首日接力直播。此次接力直播一直持续到10月1日,全国33家广播电视台参与直播,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及所属新媒体、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实现“大小屏”联动传播,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

80件优秀作品发布

礼赞红色文化传承

近年来,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视听精品。9月20日,《红杜鹃·中国红色文化传播视听代表作发布会》发布了从全国1446件红色文化视听作品中筛选的80件优秀代表作品,涵盖短视频、纪录片和微纪录片、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电视剧等四大品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为入围作品代表颁发证书,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为代表作生产机构颁发组织奖。

发布会还邀请到短视频《你好,答卷人》、纪录片《重返红旗渠》、电视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等获奖作品主创代表现场分享了创作故事。《重返红旗渠》文学统筹雪珊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中国历史的记录者,记录时代,记录人民,书写不负国家人民的新时代的精品篇章。”在《跨过鸭绿江》制片人刘志刚看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优秀电视剧创作的核心要素。

发布会分为“创意、闪耀、精品、匠心”四个篇章,在毛泽东诗词朗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拉开序幕;情景讲述《无字家书》再现革命英雄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催人泪下的红色爱情故事,引出青年歌手喻越越演唱的《杜鹃花开》;参加过松骨峰战役的88岁老战士曹家麟受邀来到现场,分享了“钢多气多骨更硬”的新时代松骨峰精神,与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英雄赞歌》遥相呼应;歌唱家陈思思与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中央苏区红军后代合唱团合作,重新演绎经典革命歌曲《映山红》。

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组委会评选《觉醒年代》毛泽东扮演者侯京健、朱德特型演员王伍福、2023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毛浩夫为红色文化传播大使,并颁发证书。

两场创作分享会

为红色题材创作把脉

9月21日,红杜鹃·中国红色文化传播视听作品创作分享会在井冈山市委红色教育基地举行,业界专家、文化学者及优秀创作人共聚一堂,分享交流红色文化创作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共同探讨红色文化创作的成功密码。

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陆地作了题为《周边传播视野下的“红色”活力》的分享。他用“红丝线”“红血球”“红景天”三个词,生动概括了红色文化的象征与价值,深入分析了红色文化的周边传播路径与模式,为运用和转化好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通过《时间的答卷》《觉醒年代》等案例,阐释了红色题材创作的“青春笔法”、类型创新、叙事新特点等,鼓励创作者于寻常处见惊雷,于相似处寻规律,于唯一处创选题,于智能处增视效。

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导王晓红看来,90后、00后成为网络平台主流人群,红色文化创作尤其要注重“网”力迸发,突破线上线下场景壁垒,开拓社会共情新阵地。同时,她认为应发挥头部平台作用,构筑价值传播同温层;通过价值引领年轻化表达,点燃时代审美新风尚;在强化互动中实现传播新效能。

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李卫东提出了建设红色文化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开发全媒体形态的红色文化作品、建设面向鸿蒙操作系统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建构红色文化的大模型平台等建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何静在题为《AIGC技术在红色文化视听创作中的应用》的主题分享中,充分展示了AIGC技术在红色文化视听创作中的场景应用,让与会人员看到新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创作的前景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