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024-11-01徐静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的现状与挑战。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发现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体育教学理念更新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和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优化体育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为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校体育;课程思政;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XU Jing
(Xiand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Humanities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0)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rougRUJPfmIyHa9ok9iHotcBG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the key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the main problems it faces.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g in the renew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 the lack of teacher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iming to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中国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推动,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提升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教授的民办高校教学平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时代中国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为相关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新时代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存在和应用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多以技能训练为主导,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伦理的关注[2]。但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有别于大多数公办高校,面临资金与资源的限制,影响着体育课程质量与思政教育的深入实施。当前的师资力量缺乏,也影响着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质量和效果。部分学生也对体育课程中加入的课程思政设计部分缺乏一定的兴趣,也导致相关的教学效果不佳,高校和社会对于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职前职后的教育不足,导致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并且,区别于其他以知识教育为主导的一些学科科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一门通过以身体教育为主以此实现教育育人目标课程,通过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综合素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体魄以及提升各项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脱节,没有形成有机融合。
由于“一元主导”成为大多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选择,从教学方案设计到教学进度安排一般由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个人或是该运动专项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目标缺乏思政育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难免会形成一定的课程思政效果偏差[3]。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深,进而有效思政元素的挖掘并不充分。部分教师尤其党员教师,虽然开展课程思政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上则会在后期实施中,容易出现后劲不足从而导致虎头蛇尾,后期融入课程思政的效率不高。小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则担心在体育课程中添加课程思政元素后导致影响运动技能的教学进度,并且其自身也难以掌握思政内容的准确性[3]。缺乏对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创新的运用,以及对自身运动专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准备的实施能力。总之,当前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新时代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2.1加强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思政性
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再确定体育课程思政的具体的合适目标,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适当植入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课程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如运动会、校园街舞、社团活动等,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学生及时体验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并实践这些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健康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体育精神和思政元素,将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等体育精神相结合,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体会并学习这些精神。丰富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之外,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可以适当增加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以及体育伦理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多元价值。创新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度以及对通识课程的思考能力。根据学校特色以及民办高校学生需求,开发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如功夫扇、太极等,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2加强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
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是关键。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的技能和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增加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环节,组织民办高校中学生阳光大体育联赛,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展跨学科教学。鼓励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与历史哲学等课程进行交叉融合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包括对体育场馆以及社区资源的利用,为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提供资源支持。围绕特定的思政主题设计体育课程,例如对健美操、篮足排等团队项目中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特定的能够表达其教育意义的教学运动情境。
课程思政在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之中,并不是一种固化的形式思维,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隐形形式育人的新课程观[3]。充分挖掘并进行积极融合体育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承载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单靠思政课程教育,应深挖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整体融入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基础。
利用体育故事讲好思政精神,通过讲述体育人物的故事,适时体现坚持与奋斗中讲好新时代国家各运动队运动员与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高效及时的课程反思与师生互动讨论环节。在体育课程中,对运动技能训练之后的环节则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体育活动中的道德与价值观等问题[4]。此外,还可以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去强调技能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利用好网络多媒体及智能AI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地丰富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育教师
重视职前民办高校体育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论坛讲座等有效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单只是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此达成师资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效衔接。完善高校体育师资的专业课程,促进有技能、有思政的双模式的师范类体育人才培养,为职后教师课程思政的培养把好第一道关。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理论思考能力,为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健全评价体系,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与监测。通过建立课程思政开展一定的奖惩制度与合理的激励制度,在教学改革中设立相关课题,民办高校则可以相应纳入评教与职称晋升。
此外,还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其有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榜样。注重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拓宽自身知识面,及时更新对新时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临近学科的学习。民办高校也应支持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创新,鼓励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注重教师实践经验积累。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参与高校体育阳关联赛的赛事组织与社区活动中丰富其自身的实践经验。
注重民办高校教师国际视野的拓展,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拓宽体育教师国际视野,及时学习借鉴国际上实时更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经验。培养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理念,增强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并鼓励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培训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教学以及线上线下课程能够合理运用,提高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吸引力。
民办高校也应及时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体育教师跨运动专项的与研究中相互协同合作,形成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合力。当地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不仅为公办高校教师更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倾斜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化利用好当地条件并建立相关的主题实践基地,为体育教师提供实践和研究的平台。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也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2.4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激发师生潜力
确保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思政内容,不仅需要设定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确保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在传授传统的运动技能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明确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综合考量。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国家意识与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等的思政元素。利用情景模拟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中实践理念,设计情境教学。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体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深刻领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以身作则,展现正面的价值观与契合的体育专业专项精神,做好教师角色示范。
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进行协作,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历史、文学、哲学等跨学科协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从不同程度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建立开放的反馈机制,重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地调整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确保能更好地体现出其课程思政的要求。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展现对教学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利用虚拟现实(VR)、在线课程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综上,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加生动有效,并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2.5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判断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目标的设置和整体效果的推进[4]。课程思政也不尽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借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开放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一种课程教育方式[5]。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后,及时产生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方案考察与教学资源与目标的影响,寻求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贴合。高校则通过定期的课堂督导观察,评估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技巧与课堂管理能力,搜集学生与同行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及课程思政融入点评价。
明确评价目标并确定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保公共课程与评价的体系的一致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持续改进。建立教师与民办高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于评价体系目标和方法的共识。
通过对体育课程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与行为结果核心能力养成与趋势等方面的变化。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建立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关注课堂的兴趣与参与度。确保评价结果可以指导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进,以及支持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排名或筛选的功利性工具。其次,及时考察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参与民办高校体育赛事的情况,评估课程思政对学生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效果。确保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上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时代教育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3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内容与方法需要紧密结合,以此迎接关键的转型与提升需要。通过对新时代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涵的深化,有机整合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强化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督导团队评估及时提高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与成效。以此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塑造道德与精神层面进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新时代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促进新时代全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顾兴林,黄慧,夏维娜.“三位一体”的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4):46-49.
[2] 赵富学.体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问题判别及其克服[J/O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4):381-388,412
[3] 董晨阳.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
[4] 赵永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4):128.
[5] 赵富学,李壮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3):12G19.
[6] 冯刚,刘嘉圣.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要素及优化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