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4-11-01王虹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28期

摘要:“教、训、竞”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将教学、训练、竞赛等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践法等研究方法,在详细剖析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以强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项训练方法、参与不同层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和社会体育服务为支撑点;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目标、情境化教学平台体系、内容体系、评价机制及优化提升与保障措施等方面,构建和推动社会体育专业“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创新人才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for social sports major

Wang Hong

(Dept of PE,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of“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focusing on studen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detail, to strengthen classroom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special training methods,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levels of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social sports services as the support poin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content system,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romotion and guarantee measures, to construct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so as to train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ocial sports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Major in social sports;Integration;Synergy;Creative Talent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满足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能力,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锻炼平台,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训练、竞赛与创新相结合的才培养体系是非常必要的[1]。通过“教、训、竞”一体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面对各级各类的社会实践、学科、创新创业竞赛,专业人才参赛能力不足,构建完善的适应社会体育专业学情的学科教学体系,刻不容缓[3-4]。

1.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分析

1.1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学生能力培养出发、评价及培养对策等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视角进行了研究,其培养目标在实习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其中较多的是提出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策,课内外一体化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5-6]。“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是高校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根据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探索充分发挥“教、训、竞”一体化的培养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培养具有体育素养、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在社会体育领域,他们能够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但通过研究文献和现实调查发现,在培养目标上,大部分院校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专业课程,而忽略了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再者,教育教学方式上,传统讲授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此外,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体育产业、全民健身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最后,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实习和实践机会有限。

1.3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分析

实践课程体系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践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实践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实习、实训等。这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践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实践机会有限;部分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1.4社会体育专业训练体系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训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相传、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形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训练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其次,训练方式过于专业化,缺乏普及性,使得许多有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望而却步;再次,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训练效果;最后,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评价标准,难以保证学生的长期发展。

1.5社会体育专业竞赛体系分析

竞赛能够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实践实战、拓展人脉、提升自信心和综合素质的机会,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还能够实现自身职业目标,迈向成功的职业道路。有研究发现,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主要以体育项目专业竞赛为目标,针对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较少,存在重竞技、轻技能、少创新的竞赛体系[7]。

2.“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化教学平台的完善,强化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利用信息化教育条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专项技术能力训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竞技比赛、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不同层次类型的比赛,培养其实践、创新及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协同发展,完成 “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8]。

2.1“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目标

(1)认知目标: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地提高“教”的行为实施,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认知过程,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信息文化素养;掌握专项技能、竞赛、组织、裁判等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内容等。

(2)具体目标:教师要通过“教、训、竞”一体化教学,针对社会体育展业学生不同的特点异质分组,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学生全员参训的课外训练,巩 固 和 强 化大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竞赛,达到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竞赛的有效链接。

(3)核心目标:通过“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有效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使大学生能够“知学、善学”,有意识的去建构专业知识体系,为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与“创新型”社会体育人才。

2.2教学改革思路

(1)夯基:体育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合理引导,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

(2)强基: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训练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3)聚能:鼓励大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和社会体育服务参与,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

2.3“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2.3.1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训、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是核心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置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四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2实施原则:促进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训、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实施措施包括:一是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搭建教师交流与合作平台,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四是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创新。

2.3.3评估与优化原则: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

为确保“教、训、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质量与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与优化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三是结合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体系;四是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作用,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

2.4“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2.4.1要体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训、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训练、竞赛指导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竞赛、创新创业等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学、训练、指导等有效促进学生的学;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和创新想法等可以传达给教师,甚至通过实践在某方面能力超越教师。

2.4.2完善“教、训、竞”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性

把训练、竞赛、创新创业等教学化,丰富课内外一体化的内容,激发教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形成教学化的社会体育专业训练、竞赛体系。

2.4.3树立教育信息教育的理念

整个“教、训、竞”教学过程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信息化大环境的发展,利用学生接受现代信息资源的兴趣和便捷性,促使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充分整合高校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能力,坚持在“做中学,做中教”,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2.4.4完善大学生社会体育公益服务

通过“教、训、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使大学生在掌握不同体育专项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体育技能,引导他们协同或独立的为基层群众提供社会体育公益服务工作,从而填补城市或农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社会体育公益服务的参与,提升了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体育技能服务社会的自我意识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人格,以及协同发展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形象。

2.4.5“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评价

针对“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目标,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能力评价要将他们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训练、竞赛能力、社会体育服务参与能力完整的纳入到“教、训、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中。要改变传统重技能轻过程的结果评价,形成由个体到整体、由课堂到课外,构建显性、隐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促进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效的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评价,提高大学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定期对情境化教学平台进行评估,了解平台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平台提供依据。

3.“教、训、竞”一体化教学的优化提升策略

(1)完善教学、训练内容,丰富社会体育专业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保障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新兴社会体育发展项目,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群体需求。

(2)优化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素养。加强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实施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奖罚激励机制,促进社会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良性。

(3)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运动员体质、技能水平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性。运用现代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科学技术,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

(5)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社会体育专业训练大纲和评价标准,确保训练质量;开展周期性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结语

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教、训、竞”一体化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体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可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平衡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校社融合,从而拓宽社会体育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渠道,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人才;达到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教训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不断反思、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世磊.困境与出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发展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2):121-126.

[2]高鹏.吉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9):56-59.

[3]李征.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06):132-135.

[4]问绍飞.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2):116-117.

[5]李欣悦.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11):15--16.

[6]许文保,何建省等.新大纲背景下军事体育课“教、训、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3(1):110—113.

[7]钱来,刘娟,王立小.普遍高校体育课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3):163-164.

[8]陈逸飞.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D].武汉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