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24-11-01李园
摘 要:随着养殖业需求的日益增长,其传统养殖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效、可持续养殖模式的需求。因此,网箱养殖作为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手段,正逐渐成为养殖从业者的首选。然而,草鱼养殖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细菌病的频发成为制约草鱼健康生长及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对现有的网箱养殖技术进行优化调整,针对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通过科学分析病因、传播途径及有效防控措施,提升草鱼的养殖质量,减少病害损失,进一步推动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箱养殖;草鱼;细菌病防治
网箱养殖作为当前草鱼养殖的主导模式,对鱼类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传统养殖方式,网箱养殖凭借其养殖规模大、管理便捷、成本效益高等显著优势,推动了该技术的迅速发展。然而,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细菌病作为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发生直接威胁着草鱼的健康生长,严重时甚至能够影响整个养殖场的正常运营,是当前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保障草鱼养殖的顺利进行,养殖者及相关人员需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细菌病的成因、传播途径及特点,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这包括但不限于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水质管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鱼体免疫力以及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综合手段,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细菌病问题,为草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网箱养殖草鱼细菌病概述
在草鱼网箱养殖过程中,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对养殖效益构成了严重威胁。细菌病,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其危害性大,且易产生耐药性,加之与某些其他鱼病症状相似,给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正确识别、及时防治细菌性鱼病,对于保障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细菌性鱼病是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鱼病,其病原与病毒病和寄生虫病不同,可人工培养,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因此通过培养测定其敏感物有利于防治[1]。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式,对细菌性鱼病进行干预。然而,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也容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且某些细菌性鱼病的症状与病毒病、寄生虫病相似,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细菌病的监测和防控,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如改善养殖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等,以有效治理细菌病。
2 网箱养殖草鱼细菌病的防治对策
2.1 合理设计网箱
在网箱养殖的初始阶段,合理设计网箱至关重要。因不同区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细菌的分布情况,因此在设计前必须对选定区域的水质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网箱位于水质优良、环境适宜的区域。
其次,因某些网箱材料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加剧细菌病的传播。因此,应优先考虑材料质量上乘且对鱼类及水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目前,常用的网箱材料多为聚乙烯网片,其双层结构设计有助于增强网箱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再者,为鱼类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同样是网箱设计中的重要任务。草鱼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因此,在网箱养殖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以优化水质、控制光照、调节水温等,为鱼类提供理想的生长条件。同时,还应注重预防细菌滋生,如通过设置栅栏等方式,减少外界污染源对网箱内部环境的干扰。养殖人员应在鱼种入箱前至少七天将网箱下水,让网衣上自然生长藻类,这不仅有助于稳定水质,还能减少网片对鱼苗的摩擦伤害,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此外,为了确保网箱与水体的充分接触,提高水体交换效率,网箱应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同时,为了拦截可能进入养殖水域的垃圾和污染物,减少其对水f6b50fbc1fdd2115ec5b539c41456f24质的污染和细菌的传播,还应在养殖水域外围设置有效的栅栏系统。
2.2 科学放养鱼苗
在网箱养殖草鱼细菌病防范环节,鱼苗的放养也是重要一环,不合理的放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草鱼的抵抗力,增加细菌病出现的风险。首先,养殖人员需要选择优良的鱼苗,尽可能地挑选体质结实、规格整齐、鳞片和鳍完整以及无病无伤的鱼苗,而且放鱼时要保证其在20cm以上,规避细菌感染的风险。
其次是放养密度的选择,过于密集的鱼群也会滋生细菌,养殖者需要对鱼苗的密度进行控制。一般网箱饲养草鱼的规格为每尾300~500g,每平方米饲养量为20~25尾,尽可能地规避细菌滋生。
然后是入箱方法的选择,入箱之时鱼苗之间会产生碰撞,导致鱼苗受伤进而引发细菌病,所以入箱的选择也是细菌病防范的关键[2]。实际作业环节,鱼种入箱前洗澡消毒,杀死体表寄生虫,用3%~5%的盐水或每立方米20g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放养时期一般在秋末或初冬,水温在15℃左右放养比较适宜。
2.3 严控饲料投喂
饮食是鱼苗成长的关键,也是增强草鱼抵抗力规避细菌病的关键,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结合草鱼食量,对饲料进行控制。首先是饲料的选择,网箱养殖草鱼时,一般不应大量饲喂草类。草类营养不足难以促进生长,应投喂全价粒子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并且减轻饲料对水质的污染。
其次是喂食方法的选择,草鱼进箱之后的2~3天就可以喂食,喂食的总量控制在鱼体整体重量3%~5%,喂食频率保持在每天3~4次。而且实际管理环节,还需要通过喂食尽可能地保证鱼类运动,避免鱼类集聚导致的局部供氧不足[3]。
然后是环境的重视,不同环境下需要采用不同的喂食策略,如果雷雨天气,就需要减少饲养,并且准备青饲料用1%的漂白粉消毒后每晚饲养1次,避免雨水对鱼类产生过大的影响。
2.4 强化日常管理
由于细菌病的出现缺乏规律性,所以细菌病的防范还需要从强化日常管理入手。首先是网箱的日常检查,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鱼类的成长状况进行观察,结合成长实际对喂食量进行调整并且及时地清洗网箱,去除剩下的饵料污垢和附着藻类,排除细菌隐患。
其次是疫苗的注射,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细菌病的防范,养殖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做好预防工作。现阶段的防疫一般是在入箱前注射草鱼“三大细菌病”,灭活疫苗和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鱼种入箱前用盐水消毒,定期消毒[4]。此外,杀菌消毒也是防范细菌病的关键,养殖者需要定期将杀虫药以及杀菌药喷洒在网箱中,药物类型可以选择溴氯海因、硫酸铜以及硫酸亚铁合剂等,及时地进行杀菌,规避细菌病的出现。
3 细菌病的防治
3.1 细菌性烂鳃病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由黄杆菌及柱状屈挠杆菌引发,其典型症状包括鱼类反应迟缓、体色变黑及鳃部腐烂,对养殖造成重大威胁。针对此病,可采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或氟甲喹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按每千克鱼体重计算,分别使用30mg、10mg或20mg的药物量,拌入饲料中投喂,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5天,以达到防治效果。
3.2 白皮病的防治
白皮病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假单胞菌引起,症状显著表现为背鳍基部后体表全面发白,严重时尾鳍腐烂,最终导致鱼类死亡,对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推荐使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或氟甲喹等药物,用药剂量与烂鳃病治疗相同,即每千克鱼体重使用30mg、10mg或20mg药物,拌饲投喂,每日一次,持续3~5天[5]。
参考文献
[1] 祖岫杰,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规范.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2020-06-12.
[2] 郝乐,东源县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 广东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2020-05-18.
[3] 罗璋,草鱼烂鳃病芽孢杆菌载体口服疫苗的制备和免疫机理研究. 天津市,天津市水产研究所,2019-10-31.
[4] 覃光毅.网箱养殖草鱼细菌病的防治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05):148.
[5] 杨秀荣,曾燕玲,魏志琴.网箱养殖患病草鱼细菌分离鉴定与回复感染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06):83-86.
作者简介:李 园,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