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礼貌的人
2024-10-31赵仿华
畅聊话题
这几天,小学生湘湘和溪溪突然发现,一个家庭中最有礼貌的人,往往是最小的小孩儿,当然,还不会说话的除外。他们俩纳闷儿了,会不会是个别现象呢?于是他们去找同学求证,结果很多同学认为,最有礼貌的人,就是那个最小的孩子。
这一有趣的发现,让湘湘和溪溪激动不已。
湘湘和溪溪说得没错,等长大了,幼年时那个最讲礼貌的人肯定会再回来的。不过,那纯真、活泼的“礼貌达人”形象,却只能属于那个美好的“幼崽期”。让我们动动手中的妙笔,把“幼崽期”孩童讲礼貌的名场面记录下来,给成长后的自己种下小小的惊喜和启示的种子吧。
思路导航
我们首先得选择准备“载入史册”的讲礼貌名场面,比如一本正经地听从爸爸妈妈礼仪教导的场面,认真地跟人打招呼的场面,萌萌地表示感谢的场面,热情地跟人告别的场面……想想在这些场面中,这个“幼儿礼貌达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享受这礼貌待遇的人,又有哪些反应。
我们还得关注当时还有哪些人,他们的礼仪如何,通过对比来突出“最有礼貌”这一特点。
最后,我们来绘制写作导航图吧:
佳作点评
最有礼貌的人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实验小学侬臣依
我的表弟今年才五岁,留着一头短发,发丝又细又软,摸上去,像是在抚摸一只温顺的小猫。他是目前我们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
去年春节,我们一家和表哥表弟一家一起去外公家。一路上,大人们都在对我和表哥唠叨,教育我们要有礼貌,要热情地喊人。我和表哥都听烦了,不情不愿地敷衍着。大人们又拿同样的话去嘱咐表弟,谁知表弟听了,竟像得了十分光荣重大的任务一样,兴奋地答应着:“知道的,知道的,要有礼貌。”
到了外公家,表弟第一个冲进门,响亮清脆的童声瞬间响起:“外公外婆,过年好!”外公外婆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抱起表弟直夸他聪明有礼貌。表弟也高兴地笑着,那笑脸,简直比盛开的花还要灿烂。
我也不甘示弱,赶紧向外公外婆问好,可同样的问候,总感觉不如表弟的热情,不如表弟的真诚。我有些惭愧,我一个小学生,竟然比不上一个五岁娃。我下意识地看向表哥,想看看表哥的表现。谁知表哥竟然已经不声不响地坐在了沙发上,握着遥控器看起了电视。还好还好,我不是最差的那个。
吃饭了,外公给表弟夹了个鸡腿,表弟高兴地说:“谢谢外公!”听得外公乐开了花。外婆给表弟盛汤,表弟又连忙说:“谢谢外婆!”可爱有礼貌的表弟,成了饭桌上的团宠,大家纷纷给他夹菜,只为了讨表弟一声萌萌的“谢谢”。
要回家了,表哥低着头上了车,我向外公外婆喊了一句“拜拜”也上了车,只有表弟迟迟没有上车。我将头探出窗外,只见表弟一会儿跑向外公,一会儿跑向外婆,一会儿又跑向舅舅,一个不落地一一告别。
终于,表弟上了车。汽车启动了,表弟又站了起来,努力向窗外摆手,嘴里不住地喊:“外公拜拜,外婆拜拜,舅舅拜拜……”
“看,最小的倒是最有礼貌的。”开车的爸爸笑着说。我也纳闷儿,为什么我和表哥两个大的,都不如表弟有礼貌呢?
(指导教师赵仿华)
点评
同样的礼节教育,“我”和表哥只觉得厌烦,表弟却那么兴奋。对比中,那个最有礼貌的人浮出“水面”。
点评
第一个冲进门、响亮清脆的童声、比盛开的花还要灿烂的笑脸,这样的动作、声音、神态描写,让最有礼貌的人鲜活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点评
“我”的不甘示弱,“我”的自我安慰,无不彰显了表弟在礼节上的无可挑剔。
点评
要回家了,礼貌在持续,对比也在继续。
点评
爸爸的话,一锤定音,回应了题目;“我”的纳闷儿,引人深思,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