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和策略
2024-10-31李文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监管力度加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事业单位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成为单位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其次揭示了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问题,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质量不佳、风险评估和应对不力等,最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包含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质量、注重风险评估和应对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多元化的业务需求。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这既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有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中,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不足,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难以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明确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提升了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如下:
第一,保障资金安全完整。财务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可以规范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流程,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浪费。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点,确保资金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防范财务风险发生。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控制潜在的风险,避免财务风险发生和扩大,确保单位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务环境和挑战。领导层和员工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重视度不够,具体表现在:
第一,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领导层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内部控制意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然而,当前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内部控制视为形式化工作,未能将其纳入单位整体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中。这种内控意识不足的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发挥其作用。
第二,员工财务内部控制认知不足。部分员工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视度缺少深刻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对实际工作影响不大。
(二)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质量较低,内控执行刚性不足
有些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实施中,还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首先,采购管理问题。第一,采购程序不合规。部分单位在采购过程中未能合理选取采购方式,如应当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却选取其他方式,导致采购过程不透明、不公正;部分单位在采购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足,如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影响了采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第二,供应商管理不足。有些事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往往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不够全面、严谨,导致供应商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单位运行和国家财产安全。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如下:一是资产登记不规范。资产登记是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但部分单位存在资产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这导致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保障,给后续资产管理和决策带来困难。二是利用效率较低。由于一些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方面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资产分配不合理、使用不当等,使得资产长期闲置,无法发挥其价值。三是盘点清理不到位。定期的资产盘点和清查是保证资产信息准确、完整的重要手段。部分单位在这方面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等问题。
最后,预算管理问题。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资金运行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主要包含:①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但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预算编制缺少科学依据,未能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各部门间预算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影响预算的整体性和合理性。②预算执行不严格。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不严格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时缺少刚性约束,随意调整预算项目或预算金额,导致预算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问题。
(三)风险评估和应对不力,风险不可控
风险始终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全过程,强化风险评估和应对尤为关键,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足。有些事业单位未能定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无法识别存在的财务风险点,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影响后续风险评估和应对,制约了单位可持续发展。
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滞后。一些事业单位风险评估过程中,缺少先进的评估工具和方法,难以掌握不同风险影响程度、发生概率等,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不理想等,阻碍了单位可持续发展。
风险应对措施不足。部分事业单位在风险应对过程中,未能结合评估结果,制定相适配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不理想,影响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效果。
(四)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确定内部控制执行中问题和不足,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法。但事实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监督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往往存在职能重叠、责任不清等问题,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监督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内审部门作用有效。一些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强,缺少足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内审部门在人员配备、专业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策略和方法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加强领导层、员工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对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领导层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仅有利于规范财务活动、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因此,领导层应将内部控制纳入单位整体发展战略,并且在日常管理中提供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提高员工财务内部控制认识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借助多元化培训和教育力度,将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使得员工都全面了解和掌握财务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制度要求、操作流程,相互间做好配合和支持,从而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质量,增强内控执行刚性
事业单位要将重点放在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实施中,以便于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刚性,发挥其约束效用。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应盯紧业务活动,实际要点和措施如下:
注重采购管理。事业单位采购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优化采购流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标、询价或竞争性谈判;加强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公开采购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对采购过程中违规行为做好严肃处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加强供应商评估。为了解决供应商管理不足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机制,对供应商资质、信誉、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同时,加强与优质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形成稳定的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难度。
资产管理措施。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规范资产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资产登记制度,确定登记信息标准和要求,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完整。同时,加强登记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优化资产配置与使用。加强资产配置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产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建立有效的资产调配机制,促进资产的流动和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三是强化资产盘点和清理工作。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确保资产信息准确、完整。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第三,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可以帮助单位合理使用资金,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为解决预算编制不规范问题,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需求的整合和优化。二是强化预算执行刚性。为增强预算执行刚性,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机制。一方面,要确定预算执行程序和要求,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问题。
(三)注重风险评估和应对,实现风险可控化
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尤为关键。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注重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如下:
风险识别与分类。风险评估团队应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识别出来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将风险进行分类,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等,以便于后续评估和应对。
风险评估方法选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含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以及综合评估法等,要结合单位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含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应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选取合适的应对策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应对。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确保执行到位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其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性对于保障机构高效、合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完善监督体系。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监督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二,加强内审部门建设。事业单位应注重内审部门建设,确保其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在人员配备上,应筛选具备专业背景和经验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在专业素质上,应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全方位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确定内部控制执行中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运营效率、确保资产完整安全,支持单位更好地履职,提升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帮助单位良性发展。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不显著、不理想。因此,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到位,促进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娟.内部控制体系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建设财务信息化[J].大众投资指南,2024(5):78-80.
[2]王静.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3(8):151-154.
[3]刘光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2.0,2022(24):60-62.
[4]张红霞.浅谈智慧财务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J].数字化用户,2024(44):113-114.
[5]张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文渊(中学版),2023(7):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