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0-31杨秀玲

中国民商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保证资产完整安全、提升经营效率和效果、防范风险。基于此,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掌握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探讨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内控意识淡薄、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活动实施效果不佳等,最后提出了几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应对策略

民营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使各经营环节稳定落实,同时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还可以为每项战略和策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但不少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中,受人员思想观念、制度等影响,造成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理想,阻碍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务必要注重内部控制,深层次分析内部控制实践中的问题,有的放矢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此背景下,内部控制成为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规范管理、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如今,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如下:

第一,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民营企业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明确资产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的流程和责任,内部控制可以防止资产流失、滥用和盗窃,使得资产完整和安全。

第二,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准确识别、评估民营企业中面临的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几率。这包含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为民营企业营造较佳的工作氛围,保障企业稳健运行。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与快速发展的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态势相较,许多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体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风险识别与分析不到位。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时,没有选取最新的风险识别工具和方法,难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掌握不同环节中隐藏的风险,难以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造成风险评估和分析不彻底、不全面。

风险评估和分类不规范。有些民营企业缺少风险评估,不能预先掌握和了解各类风险影响程度、发生几率等,难以逐一制定解决策略和方法,造成风险管控不到位,制约了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风险应对策略不合理。民营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匹配的风险策略,造成各类风险控制不规范、不到位,难以展示内部控制实施价值。

(二)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效果不佳

有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第一,预算管理不规范。在预算编制方面: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没有遵循自上而下、分级编制的程序,也尚未保证全员参与,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精准性,造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互脱节。在预算执行方面:有的民营企业在预算执行中,没有定期检查各类资金是否存在超预算支出的问题,未能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整改,弱化预算执行刚性;并且,有些民营企业忽视了预算分析,主要表现在预算分析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未能结合预算分析目的和要求,选取合理的分析方法,使得预算分析深度不够,难以确定预算执行结果与目标间差异并及时进行纠偏。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有些民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痛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资产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供应商选择不当、价格不合理、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不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其次,有些民营企业在资产处置中可能存在流程不规范、处置价格不合理,资产报废可能存在报废标准不明确、报废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最后,资产盘点与清查不到位。有些民营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时,存在盘点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

第三,采购业务管理问题。部分民营企业在开展采购业务管理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仍面临着不少痛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供应商管理问题。不少民营企业缺少对供应商全面、系统的评估机制,往往导致供应商选择不当,影响采购质量及成本控制。其次,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流程中缺少明确的职责划分,审批流程不明确,易出现采购人员违规操作,增加民营企业风险。最后,采购信息不透明。采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易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难以获取最优的采购价格,增加了采购不合规风险。

第四,资金活动问题。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活动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难度较高。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有限、信用记录不完整等原因,往往面临着融资难度较高的问题。此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政策支持不足,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二是,资金监管薄弱。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资金监管不到位现象,这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透明度较低、审批流程不规范等方面。这不仅引发资金浪费和损失,而且可能对民营企业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投资风险较高。在投资决策中,有些民营企业缺少充足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投资风险加大。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是企业稳定运营、提高效益的关键。但部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具体问题如下:

一是,监督意识薄弱。部分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主动监督的意识和驱动力,使得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易出现违规行为和操作。

二是,监督制度不完善。有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善,缺少可操作性、具体性,不能支持监督工作的规范开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缺少内部审计机构。部分民营企业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不能交由审计人员全权负责监督,导致各项监督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提升内部控制监督效率及质量。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有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与实际偏差过大,不能充分展示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和价值,具体问题如下:

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有些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或资金限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支持企业业务发展。

二是,技术更新滞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有些民营企业由于意识、资金等影响,技术更新较为滞后,不能跟上最新的信息化发展趋势,造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缺少先进性、可操作性,难以高效开展各项内控活动。

三是,系统集成度较低。有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未能集成,如ERP、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造成各类信息不能互联共享,也无法将最新的信息传递到管理层,影响其科学制定决策。

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应对策略和方法

(一)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应对,才能减少风险带来的弊端和不足,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下:

注重风险识别和分析。民营企业要设定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制定专业人员负责风险识别,通过选取多元化的方式,如风险评估会议、调查问卷等,全面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分析风险时,需要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有助于了解风险本质,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评估与分类。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价,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风险评估应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偏好、承受能力进行。通过风险评估,民营企业可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等级选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民营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常见的风险应对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

(二)注重内部控制活动实施成效

民营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活动质量,最不可忽视的是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控制等,确保这些活动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才能支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民营企业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活动措施和策略如下:

第一,严格把控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方面: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切实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从源头上提升预算编制质量,为预算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预算执行方面:民营企业需要根据上级批复的预算计划安排各项收支,保障预算严格有效的执行,在内部注重预算执行监督、分析,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主动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升预算执行有效性。

第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民营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应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择优选取合格的供应商,并且实施采购价格审计,使采购价格合理。其次,资产处置与报废。民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制度,确定处置与报废标准、流程,使得各类资产处置都满足相关规范和要求。最后,资产盘点和清查。建立资产盘点和清查制度,保证盘点与清查全面、准确,使得账实、账卡保持统一。

第三,采购管理措施。民营企业采购管理活动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重点,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做好全面评估,确保供应商质量、价格和服务满足企业要求。其次,规范采购流程。明确采购流程中各环节和职责划分,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最后,提高采购信息的透明度。建立采购信息平台,公开采购信息,促进供应商间良性竞争,获得最优采购价格。

第四,资金管理措施。首先,强化融资渠道。为了解决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可以选取多元化的策略和方法,如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评级、优化融资结构等。其次,完善资金监管机制。民营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规范性。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审批流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资金风险,提高民营企业运营效率。最后,谨慎投资策略。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民营企业应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和风险状况,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三)高度落实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能够快速发现和找出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问题和漏洞,尽早纠偏和改进,以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因此,民营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措施如下:

一是,增强监督意识和理念。民营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同时,领导层应发挥表率和榜样作用,自觉遵守监督制度。

二是,完善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制度应包含企业各方面,指导内部控制监督实施到位,以便于实现既定目标。

三是,完善内部审计机构。民营企业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

(四)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民营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缓解人员工作压力。民营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下:

一是,夯实信息基础保障。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应主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充足的资金,采购软硬件基础设施,保证信息系统完整、高效,以支持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达成。

二是,高度集成系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高度集成,真正消除各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管理层可以随时掌握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从而制定科学地决策,提升决策效率及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注重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资产完整安全,需要将这项工作实施到位,以便于实现既定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实施中的漏洞和不足,保证内部控制落实到位,以展示约束、控制等效用,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蒲东梅.探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品牌研究,2023(19):161-163.

[2]杨云飞.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会计风险[J].财讯,2023(2):58-60.

[3]于凤.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4,38(4):76-78.

[4]李玲.风险管理视域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