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
2024-10-31龚汉英
摘要: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立权责清晰、绩效显著的预算管理体系上获得了显著进展。预算一体化背景下,各级事业单位需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预算一体化对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针对当前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优化,形成标准规范、应用便捷、准确可靠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基于预算一体化背景,提出了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预算一体化;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十九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及省级部门多次发文,提出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整合部门预算、核算、账户管理等财政业务,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了财政业务的横向一体、内部自洽与数据贯通。事业单位应深刻认识到这一改革带来的机遇,也要重视这一改革背景下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持续优化、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预算一体化对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
预算一体化系统整合了会计核算、预算编制、批复、执行、调整等预算管理核心环节,实现了预算数据的统一管理与高效沟通,真正实现了管“一本账”,说“一家话”,显著提升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运用预算一体化系统后,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之前需建立规范的支出标准体系,有助于解决预算项目编制中口径不统一、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有效提升预算的精准度。
(二)有利于政府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
新经济形势下,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事业单位应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建立常态化“过紧日子”工作机制,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划管理支出,确保不出现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情况。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预算执行环节,系统通过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的双重控制,对资金支付实行统筹管理与实时监控,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成为事业单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有力工具。
二、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一体化平台应用不足
一是数据迁移不足。在预算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前,事业单位政府履职工作受到众多系统平台的支撑,随着一体化系统的启用,许多旧有系统被迫停用。由于各平台开发商不同,功能各异,数据迁移工作仓促且复杂,一体化系统对于“往年数据关联”的整合显得尤为艰难,整合过程极易出错,导致庞大的数据迁移成为“补救式”的数据整合。二是预算人员对一体化系统不够熟悉。一体化系统中,审核岗、经办岗等职责紧密相连却又各自独立,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每个岗位都无法替代彼此以加速进程。同时,职工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信息化工作能力都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都在不断探索中前行,热线电话“12357”的繁忙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职工积极开展各种“互助自救”行动以应对挑战,但有时仍会出现客服人员难以即时提供明确指导的情况。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一些单位由于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并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主要由财务部门统筹开展预算管理,即财务部门负责各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审核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但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关注不足。各业务部门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主动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且配合程度不高,业、财难以高效融合,部门墙难以真正打通,编制出的预算缺乏合理性,无法为单位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落实工作,增量预算法过度使用,零基预算法使用不足,预算编制仅依赖历年数据,忽视了对单位长期目标的考量,对非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利用不够充分。同时,编制的预算未能细化到具体项目和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实际业务情况,预算编制的针对性不足,难以引起职工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预算执行不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预算属于部门预算的一部分,一旦预算被全国人大批准,就具备了法律效力,除非经特定的法律程序,否则不得随意更改。但仍有部分单位对预算制定控制不严,预算执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审核机制,随意调整各经济分类科目间的预算资金,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此外,通常在每年三月份,预算批复才能下达,这个时间相对较晚,加剧了资金到位的滞后性,加之可能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都容易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频繁调整预算,使得财政资金无法按照计划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大量财政资金被结转、结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五)培训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一些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较为宽泛,未能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使得培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不少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处于分离状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仅关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忽视了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监控与反馈等环节,考核指标不够全面,绩效目标与实际脱节,无法真实反映各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贡献。
三、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策略
(一)合理应用预算一体化平台,保证信息交流畅通
事业单位应秉持“结果导向”的原则,精准施策,加强新系统的部署。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成立专项小组,按照预算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沟通协调,确保新旧系统平稳过渡,并与运维厂商以及财政部门紧密合作,及时解决数据对接、测试等问题。二是重视学习培训。由财政部门牵头,持续开展培训工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各预算单位开展系统培训。各事业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定期召开学习会,邀请专家讲解系统功能、讲解业务规范,切实找准新系统与业务需求的结合点,尽可能在现有系统框架内,嵌入事业单位自身个性化业务管理要求。三是注重数据收集。一体化系统整合了全区财政数据,事业单位可进一步在其中嵌入财政运行分析和监测报表,直接从系统提取数据,使数据得以按日动态更新,快速汇总整合分散在各模块的数据,确保数据直接来源于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详尽的分析监测指标体系,形成财政运行“立体画像”,逐步纳入财政专户余额、上下级往来账款等指标,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四是建立共享机制。联合多部门,以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为核心,依据各部门职责开通相应权限,实现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预算编制等业务间的互联互通、构建起跨部门的统一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重要信息实时传递,以提升资金与资产的优化配置。
(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精细管理策略
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模式随之发生改变,显著提升了预算管理效率,此时的全面预算工作需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现有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在深入了解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按照资金监管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年度业务规划,构建一个动态、灵活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预算人员的风险意识,针对资金短缺、超支、违规使用等预算管理风险,提前制定防控措施。新模式下的监管机制、奖惩制度、各项工作的负责人需加以明确,重新设计工作流程、重新分配管理职责,及时更新管理工具,确保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实施。与此同时,选派相关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有责任管理预算的人员,组建一体化管理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积极吸纳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宝贵意见,多部门间高效沟通与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
(三)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科学规范编制预算
首先,实行“零基预算法”。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已不再适应当下的财政管理需求,事业单位需要在预算编制方法上作出改进,转向使用“零基预算法”。从零开始编制预算,不考虑过去的预算基数,主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需求重新评估并确定每个项目的预算,细分项目类型、严审项目依据,确保预算有保有压有重点,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
其次,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借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之力,事业单位以项目库为基础编制预算,使资金与项目紧密挂钩。这一过程中,应落实两方面的审核工作,一方面,是对政府采购预算的严格审核,在“二上”项目支出预算基本确定后,结合历史采购执行情况,细致审核各部门的采购预算,力求政府采购预算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严格审查各部门的经济科目和功能科目,严控“其他支出”科目的比例,仔细核对“一上”基本支出确定后系统显示的预算金额、功能科目等,防止数据错误影响预算顺利执行。
最后,提高预算编制精准度。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需为不同类型的预算支出设立明确的预算支出标准,如公用经费作为单位日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需对其进行分类分档管理并细化定额标准,推动预算编制精准化,为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四)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一方面,要规范预算调整。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预算管理人员可运用一体化系统执行模块中的报表查询功能,定期梳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查找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如支出超预期、收入未达预期等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预算执行部门充分沟通,了解问题的具体原因,达成共识后,按照既定审批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科学合理地调整预算。
另一方面,要监管预算执行。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利用一体化系统的信息集成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建立预算资金监控体系,动态化监控预算执行进度,严防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及资金使用低效等问题,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全流程跟踪项目执行情况,强化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定期开展内部监督审计,审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主动接受外部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以及社会监督,积极整改审计结果,推进信息公开,提升预决算透明度,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五)完善预算培训与考核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目标
一方面,推动业财融合。预算改革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抓手,深度融合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也对事业单位人员提出了新挑战。为此,事业单位需全面理解并把握预算管理一体化下的新规,与时俱进,摒弃预算管理仅属财务部门的旧观念,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加强内部宣传,推动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共同为预算管理优化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完善考核机制。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贯彻落实离不开绩效考核机制的支持,一体化系统上线后,系统中的绩效管理模块促使绩效审核前置,倒逼各部门科学设定绩效指标,认真执行绩效评价,强化财政部门对绩效管理的引领,有助于纠正“重预算轻绩效”的偏见。在此框架之下,事业单位需完善事前绩效评价流程,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丰富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专业性的评价机制。借助一体化平台,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预算挂钩,以绩效为导向,约束预算行为。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中,优先支持绩效优秀项目,适当调减对未达标项目预算,甚至不予安排,确保预算与绩效紧密衔接。
四、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对财务管理体系的深化,更是对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的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应把握预算一体化建设的契机,充分运用预算一体化平台,构建全流程覆盖、全过程监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流程设计,推动预算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预算管理的精准预测、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雅倩.预算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J].经营者,2024(3):217-219.
[2]谢靖屿.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3,34(12):178-180.
[3]陈学芳.预算一体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24,40(7):109-111.
[4]王俊婷.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乡镇企业导报,2024(8):69-71.
[5]严霞.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24,4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