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2024-10-30张春梅

百花 2024年8期

摘 要:“双减”政策推行后,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西安市第十中学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内容,通过六项活动,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礼仪教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抓手,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撑。“双减”政策推行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成为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着力点。中小学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如何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一课。为此,西安市第十中学高中语文组教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在学校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下,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及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探究传统文化内涵,彰显青春学子才情”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反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一、传承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维系所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因此,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使新一代的学子具有更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佳节书画展风采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西安市第十中学举办了“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广大学子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手抄报作品。

在十中学子的笔下,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春节是火红的灯笼、绚丽的鞭炮、飘逸的中国结;元宵节是美味的汤圆、绽放的烟火、精巧的灯谜;清明节是淡雅的落雨、素净的油伞、思乡的情愫;端午节是动人的传说、竞技的龙舟、飘香的粽子;中秋节是皎洁的明月、可口的月饼、真挚的祝福;重阳节是金色的菊花、清香的茱萸、望远的山峰。

这些作品表达了十中学子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学生们通过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学习,加深了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对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凝聚力的文化认同。

(二)冬至感恩现温情

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2023年冬至到来之际,学校政教处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即为父母包一顿饺子。

学生们在这个冬至学会了如何和面,如何调馅儿,如何擀皮儿,当一盘盘的饺子端上饭桌的时候,很多家长在班级群上发照片、留言,表达对学校的谢意。孩子们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与艰辛,更能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在生活中,他们也开始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

二、汉服着我身,明礼养德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自古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自居,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代指文明。

汉服是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的载体,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因而让十中学子们学习和弘扬汉服文化,接受“美”与“礼”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本着这一宗旨,西安市第十中学开展了以“展示汉服文化、明礼养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一)衣袂妆容悦我目

经过十中师生独具匠心的筹备,汉服主题班会成为一场汉服视觉盛宴。活动中,十中师生同堂走秀,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汉服之美。伴随着悠然的古典音乐和汉服讲解,二十多位汉服模特盛装出席,“穿越”而来。登台呈现的女子装束有十多种:学生们有的身着上衣下裳的襦裙,清新脱俗,恰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有的配有华美披帛,正所谓“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有的身着宋元褙子,手持团扇,步履轻盈,正是“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男子汉服展演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身着秦汉时期黑色曲裾深衣,古朴英武;有的身着青色半臂,清秀儒雅;有的身着大袖衫,玉树临风,气宇轩昂。我校高一语文组的教师们也参与了汉服展演,师生联袂,共谱佳篇。

(二)礼仪教化规吾行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华美的汉服背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与美德。因此,在展示汉服文化的独特魅力之后,学生们还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了古代坐姿、位次、坐具、纸笔、食材、烹饪的发展历程,活动寓教于乐,达到了明礼养德的目的。

此次活动特意设置了“拜师礼”环节,拜师者身着汉服,向出席活动的老师们恭恭敬敬行汉代三拜之礼,解说员为大家同步讲解每一拜的寓意,礼毕,老师们还为学生们赠诗,勉励他们继续探究传统文化。而后,现场所有同学齐读了《弟子规·谨》和《弟子规·出则弟》。

结合“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和“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学校在楼道、教学楼外墙等多处悬挂张贴了关于传统美德的宣传标语。政教处还针对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遵守基本道德,组织高中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以之为行为规范的标准,做一名十全十美的十中学子。这些主题班会和宣传标语,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热情,部分爱好中华文化的学生自发成立“汉韵社”,共同探究传统礼仪,弘扬民族文化。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异彩纷呈的汉服秀,诚挚恭谨的拜师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都成为十中学子端正言行举止的重要推手。

三、热爱诗词,诵读经典

十中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在青砖灰瓦间显得庄严与肃静,校园的四季美景更为其增添了艺术色彩。春有梨花似雪,紫藤如瀑;夏有浓荫匝地,藤萝叠翠;秋有丹桂飘香,银杏绽金;冬有皑皑白雪,玉树琼枝。行走在十中校园,诗意油然而生。为了充分利用十中校园的美丽环境,引导学生产生热爱十中、热爱生活的情怀,学校开展了以“热爱诗歌,诗意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图文绝美引诗情

当初冬的第一场白雪与娇艳的寒梅在十中邂逅的那一刻,学校教导处立刻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微信群、qq群和十中公众号等平台,向全校教师发布“英雄帖”,征集以“大美十中,礼赞红梅”为主题的摄影、诗歌创作和文章作品。在学校的号召下,语文组、历史组、数学组、英语组、教导处等各处室部门的老师纷纷参与其中。一张张精美绝伦的照片,一篇篇含义隽永的诗文,洋溢着十中教师对学校深深的热爱之情,彰显着十中教师的才华与情思。许多高年级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写诗填词的行列中,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艺术中体验诗歌之美、感悟生活之美。截至5月底,学校共收到学生创作的诗词近百首。这些诗词内容不同,形式迥异,却共同反映了学生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诵读经典悟真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写诗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学校政教处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不同的经典诵读活动。首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然后从各年级选出优胜班级再进行全校比赛,最后还分别从初、高中挑选出有朗诵才能的学生,组成两支代表队参加大学区、区级、市级的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经5d0503bcb68ab74478e2be96996aed65dd8e4566169d4742001075bfdfc9e150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在一首首唐诗宋词中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豪放洒脱、苏轼的乐观豁达、辛弃疾的激昂忧愤;在一首首的长征组诗中,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顽强……通过诵读活动,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朗诵的快乐,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么,教育也应该是不仅有眼前的知识,还有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能力。珍惜拥有,诗意生活,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快乐。

四、结 语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西安市第十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展示了学生的才情,还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所助益。

(西安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