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虚拟数字人参与非遗传播的应用与启示
2024-10-30林如云李飒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非遗传播语境下的虚拟数字人案例,对国内虚拟数字人参与非遗传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虚拟数字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传承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运营的需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开展的创作实践,从外形设计、内容设计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虚拟数字人;非遗;传播策略
当前,非遗的传播对象正逐渐转向青年群体,人们也在寻找该群体能够接受并认可的话语形式。《典籍里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曾引起青年受众群体的热议,评论的关键词集中于“宝藏综艺”“寓教于乐”“别出心裁”等,可见选择合适的话语形式将有助于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虚拟数字人正是当前技术语境下,面向青年群体的一种新兴的话语主体。
虚拟数字人是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文化创作、构建文化空间的结果,代表了一种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青年试图建立独特生活的方式,旨在通过互动参与式的文化创作实现个人价值和文化心态。[1]可见,使用虚拟数字人进行非遗传播是能够吸引青年群体的一种新颖有趣的传播策略。目前,国内鲜少有专门承担文化传播职责的虚拟数字人,现有案例中较为成熟的案例是传播宋文化的“苏小妹”、传播唐文化的“唐妞”、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妤”等。笔者将分析这三个案例在创意设计、叙事等方面的经验。
一、案例分析
虚拟数字人,也被称为数字人、虚拟形象等,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建的,具有人类外貌特征、表演能力和交互能力的数字化角色。目前,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范围广泛,在众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虚拟数字人最早起源于影视行业,逐渐拓展至电商、金融、文旅等多个领域。下文将围绕国内虚拟数字人在非遗传播领域应用的案例,分析其在外形、内容等方面的设计策略。
(一)苏小妹
苏小妹诞生于2022年1月,由蓝色光标公司发布。作为一个古代人物,苏小妹的外形设计符合当下盛行的国风,柳叶眉、丹凤眼与瓜子脸的搭配,以宋代美学为基础的发型和服饰设计,再配上蝶恋花、梅花妆、牡丹妆、桃花妆等十二花神妆容,共同构筑了灵动自由的江南才女形象,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苏小妹的特征主要是3D超高清写实,她的发丝、毛孔、虹膜等细节处理得十分精细,能够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给受众以真实感。不可否认的是,苏小妹的形象设计过于复杂,制作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及时产出高质量内容来增强粉丝黏性。
2022年8月苏小妹成为眉山的数字代言人和宋文化推荐官。《最早的复印机》《甜品师初体验》《东坡宴》《主厨前来报道》等一系列眉山宣传短片,采用虚实结合的场景进行演绎,将苏小妹的虚拟形象与眉山实景拍摄相结合,让苏小妹带领大家领略眉山的美食美景和非遗。但是短片整体缺乏故事性和创新性,且形式单一,造成了受众代入感弱的情况。例如,短视频《彭祖雉羹汤》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即苏小妹一抵达非遗所在地,便立即展示彭祖雉羹汤的制作过程,最后由苏小妹品尝。整个视频缺乏情境设置与情节串联,无法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无法使观众形成深刻印象,不利于非遗的传播。
(二)唐妞
唐妞是2015年西安桥合动漫公司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的一个动漫代言人形象。由漫画家乔乔以馆内的唐三彩仕女俑为原型打造,高绾发髻,曲眉丰颊,体态丰腴,再结合传统水墨画和现代动漫的表现形式设计而成。唐妞的外形符合人们对唐朝女子的固有印象,唐妞酷萌的卡通形象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引领了新唐风的潮流。二次元的外形设计风格既可爱又时尚,且成本较低,制作简单,然而其受众范围小,只有对二次元卡通形象感兴趣的受众才会持续关注,因此,唐妞的文化传播范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漫画家乔乔在互联网上发布原创系列漫画《唐妞说》,还出版了《唐妞驾到》《就喜欢和唐妞读唐诗》《唐朝原来这么好玩儿》等绘本作品,为唐妞树立起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唐妞。绘本《唐妞驾到》采用日常化的叙事方式,以唐妞的视角,全方位再现大唐日常生活风貌,如化妆、服装、求学等,以一种轻松幽默的风格讲述大唐故事,传播大唐文化。在唐妞身上,读者看到的是唐代开放、自由的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女性自信、活泼的个性特征,唐妞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这种寓教于乐的叙事技巧能够激发人们对大唐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从而调动更多人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不足之处是唐妞的内容设计方向单一,缺乏新鲜感,无法满足受众对虚拟数字人设定多样性和内容新鲜性的需求。
(三)天妤
天妤是由天娱数科旗下的元梦工作室打造的以传播敦煌文化为使命的虚拟数字人。2022年4月,它以短视频的形式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天妤是超写实的虚拟数字人,她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结合唐代女俑的形象,服饰和妆容则是为融合中华古典美与现代审美而专门定制的,由此创造出了一个精致细腻的国风形象。天妤凤凰妆、莲花妆、火焰妆等妆造频频“出圈”,引发了一波仿妆热潮,数百位国内外短视频博主争相模仿。“天妤仿妆”的词条屡屡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榜,这种趣味性的参与式互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妤主要以短剧的形式传播非遗。在连续短剧《千壁寻踪》中,天妤是一位在敦煌壁窟中诞生的仙女,为弥补自己导致壁画脱落的过错,开启了在人间搜集散落的文化碎片来修复壁画的旅程。这些文化碎片均来自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琵琶、散花飞天、武术、双凤团扇等。每集故事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将所蕴含的价值观通过故事传达给受众,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目前《千壁寻踪》的播放量已达到4亿次,可见以这样的创新方式诠释中华传统文化,既新颖有趣,又降低了受众的理解难度,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发展。但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千壁寻踪》主要面向国内受众,天妤的设定和行为更多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并未考虑到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要使短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创作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都可以适应和理解的传播内容。
二、实践启示
(一)大学生创业实践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大学生创业实践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本文依托的“大创”项目为例,这是由一个小型团队设计并运营的专门承担非遗传播功能的二次元虚拟主播。在人物设计上,虚拟数字人的符码机制属于弱编码,无需对人物的成就、品行等所指内容进行强制性赋义[2],仅需制定其最基本的性格特征,使其彰显个性特征,符合“养成系”虚拟偶像的特征要求,以便后续吸引粉丝群体自发将个人的价值观投射到该虚拟偶像身上,更深层次地加固粉丝与偶像的情感链接。在叙事设计上,充分发挥创意叙事的专业特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作素材,以虚拟主播为核心元素,通过“日常化叙事”“日常化陪伴”“日常化知识传递”等形式,使虚拟主播成为粉丝群体不可缺少的朋友,这不仅能增强粉丝黏性,也能适应项目团队经费不足的现实困境。团队目前已对我国非遗资源进行了素材积累,搜集到了中国皮影戏、京剧、昆曲、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等若干素材,围绕中国优秀非遗题材进行创作尝试。在运营设计上,综合运用讲解、演绎、网络微短剧、直播、先导PV以及角色形象授权等方式,陪伴青少年粉丝群体的日常生活,以此为基础充分激发此群体对非遗知识的求知欲,以达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小微企业运营
对小微企业而言,在非遗传播的过程中,虚拟数字人的运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虚拟数字人的设计是重中之重。
1.外形设计
一方面,应当从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考量,预估生产成本与实际利润,选择二次元或者3D的呈现形态。二次元的成本较低,因此其数量相对较多,但二次元虚拟数字人偏小众化,话题度低、影响范围小。因此,若选择二次元赛道,需要创造独特的角色设计,结合非遗的特色元素,以吸引和扩大受众范围,增强粉丝黏性。而地方性机构如果想要进行非遗宣传,采用超写实虚拟数字人更容易形成较大的文化影响力。但3D虚拟数字人的创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且有专业门槛,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因此,若选择3D赛道,则需考虑购置最新设备,培养高技术人才,以确保以较低的成本制作出高质量的视觉内容。另一方面,虚拟数字人应提高辨识度,避免同质化,突出个性化。首先,设计者要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深入研究虚拟数字人所传播非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寻相应的服饰文化,注重突出该时期人物在发型、服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从而设计出符合时代背景的人物形象。其次,设计者应当注重细节处理,虚拟数字人的表情、动作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以展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突出个性化。例如,展现京剧艺术的虚拟数字人,其动作应该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表情应该夸张而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并传达出京剧艺术的魅力。最后,设计者要以市场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以及对虚拟数字人的期望和偏好。在此基础上,对虚拟数字人的外形、表演风格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吸引和打动受众。
2.内容设计
一方面,设计者应当设计新颖且符合时代潮流的传播内容。在文案设计上可以更具有网感,利用网络热词、热点话题等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可以适当引用非遗“出圈”的文案,例如泉州簪花的“今生戴花,来世漂亮”、潮汕英歌舞的“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等,以此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视频设计上,要杜绝老套的、公式化的内容,例如苏小妹的视频内容f158fa64f53dbd91c54a1ec51760a6cfd31595f316942f364798da3564af6587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固定的制作模板,缺乏创新元素,容易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为提升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议设计者结合非遗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更具故事性的情节,使其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呈现出现代感,同时,利用情感上共同的意义空间,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设计者应当设计出能够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虚拟数字人。苏小妹负责传播宋文化,唐妞承担传播唐文化的职能,天妤则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前两者的应用范围有限,且粉丝黏性不强,粉丝数量有限,因此文化影响力较小。天妤应用范围主要是国内受众,缺乏面向海外受众的传播内容设计,故而很难在国外掀起更大的水花。因此,在传播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需求,推动非遗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三、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从虚拟数字人的外形、内容两大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笔者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虚拟数字人将会更加逼真、智能并具有互动性。同时,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保护意识的提高,非遗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未来虚拟数字人在推动非遗传播方面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文化消费现象评价的天津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C200 09);2021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动画专业为例的文化产业新型人才培养本科课程体系构建”(2021BKJGLX676);天津市高等教育学校20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虚拟数字人+非遗文化’传承实践研究:以某‘草根’二次元虚拟主播为例”(202310058027)。
参考文献
[1] 王贤卿,吴倩倩.虚拟偶像景观中的青年文化心态及其培育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7):100-105.
[2] 牛旻.新媒体视域下的现代漫画转型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