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研究
2024-10-30孙欣
摘 要: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加快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的背景下,关于“中文+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本文的目标是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路径进行深度探究,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群体进行一对一访谈对话,通过数据整合角色适应过程中的问题,以期推动“中文+职业教育”项目有效落实,启发更多研究者关注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群体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中文+职业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
近期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有意加快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实施工作,关于“中文+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内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三点。1.“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发展方向的研究。多数学者以“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为依托,探索“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提出的背景,以及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必要性,根据现有资源,提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发展策略,如尤咏的《跨文化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发展策略研究》,耿虎、马晨的《“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2.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中文+职业技能”发展成果的研究。曾广煜在《卢旺达“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中重点阐释和介绍了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历经的三个时期以及卢旺达“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四种主要模式,许喻虹在《泰国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中以泰国16所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公派教师、泰方秘书和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志愿者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3所典型孔子学院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探究了泰国孔子学院开展“中文+职业教育”项目的现状。3.信息技术在“中文+职业技能”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于澜《人工智能在“中文+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和张乐《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中,于澜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推中文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张乐主要提出中文教学应坚持应用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发展。
相较于国内的研究,国外目前围绕“中文+职业教育”教师角色适应的研究还不多见,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希金斯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两个主要角色比作“地方法官”和“教书匠”,前者兼有管理者、诊断医生和促进者的角色,后者的角色是示范者、楷模和信息提供者。昂德希尔认为,教师的角色正经历着从“讲师”到“教师”再到“导师”的转变过程。
经过查阅资料,国内外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路径研究均有一定程度的缺乏。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建立在对“中文+职业技能”一线国际中文教育教师有关角色适应访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质的研究”中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呈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制度分析的宏观视角与经验分析的微观视角互为支撑并要扬其所长。
本研究围绕授课者——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群体展开一对一访谈对话,分析其在赴任期间遇到的角色适应问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度挖掘背后原因,整合有效建议,优化“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实施,将视角转移到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群体,真正解决教师队伍的角色适应问题。本研究有利于“中文+职业教育”事业的推广,丰富国内外“中文+职业技能”现有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创新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团体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在“中文+职业教育”背景下快速适应教师角色,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路径研究内容
(一)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内涵解读
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关乎整个项目能否切实落实。“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体现在教学上,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同化和顺化,逐渐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并领悟角色期待,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及时调整角色行为,直到顺利完成角色扮演。而“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同教学环境、学生和自我同时建立联系,还需要对所授课程的专业性进行提前剖析,涉及专业性术语和技能部分的知识,需要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转换角色,从教师身份转换到学生身份,提前进行自我学习和知识储备。
(二)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的研究步骤
研究从涉及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适应教师角色的三个主要环节展开:1.“中文+职业技能”通用教材的选定环节;2.“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实际授课环节;3.“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环节。
如何利用教师角色适应理论指导“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快速适应角色,是国内外都应关注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不同背景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提出相应的角色适应建议,以期对“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进行补充。“中文+职业教育”教师角色适应的案例研究能够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提供真实案例,对不同背景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教师角色适应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教师角色适应的建议和举措。
二、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路径研究的问题
2019年12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适应合作需求的特色课程,积极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技能、学习中文。授课教师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师角色适应方面产生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主要来自我国外派教师、海外本土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云端授课教师。在该项目实施时,三类教师均在教师角色适应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外派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跨文化交际问题影响其角色适应
教育部语言合作中心为了适应中资企业实用性人才发展需求,在全球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文+”特色课程,涵盖技能培训、旅游、机电、农业、高铁、航空等领域,例如在卢旺达开设“中文+竹编技术培训”课程,在肯尼亚开设“中文+服装纺织培训”课程,在泰国开设“中文+高铁”课程等。这些课程虽然深受当地中文学习者的欢迎,但对外派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重大挑战。
外派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工作不局限于传统授课,而更多侧重于各方的沟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中文+职业技能”通用教材的选定。教材的开发及课程内容编制需要有中资企业的参与,这就要求外派国际中文教育教师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以达到和中资企业有效沟通的目的。
2.“中文+职业技能”实际授课以实用性和专业性为主,要求外派教师能够正确使用和专业相关的词汇进行中文授课,课程实用性和交际性强,对外派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考核都提出了挑战。
3.“中文+职业技能”学生实习就业问题。外派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更新,不再单一进行课堂考试,而是侧重于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就业落实。这就要求外派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方向,积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中文知识和技能。
(二)海外本土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汉语本体知识和跨文化交际问题影响其角色适应
海外本土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作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仍然呈现出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海外本土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汉语本体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相对欠缺,相比外派教师,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困难的感知更明显。
2.在教材选定过程中,有涉及和中资企业共同商定的环节,本土教师在中文专业性术语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较为困难。
3.在“中文+职业技能”学生实习就业问题中,本土教师在学生沟通中占有一定的语言优势,但在向中资企业转述学生诉求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用中文对专业性术语进行翻译和转述不能够完全准确匹配。
(三)国际中文教育云端授课教师的时空限制问题影响其角色适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文+”教育的云端服务也应运而生。云端授课的特点是依托科技智能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实现远程连线、云端授课。国际中文教育云端授课教师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下三点。
1.跨专业背景的云端汉语授课教师缺乏对汉语本体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授课依赖网络资料和技术,对课堂学生提出的汉语本体知识性问题不能做到立即回复,应变能力不足。
2.国际中文教育云端授课教师未能实地和中资企业进行学生培养方案的商定,课程教材和培养模式容易出现规模化、固定化,因而无法应对中资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3.国际中文教育云端授课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且不能实现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使得云端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出现问题。
三、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问题成因分析
(一)“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带来的适应复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中文+职业技能”教师角色的要求趋向多元化,“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只有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多元化,才能够应对国际社会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期待。因此,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志愿者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成功完成“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扮演,而此项要求对大多数赴任教师而言,均有超负荷的情况出现,赴外汉语教师的角色不再单一,而是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层次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身角色适应意识。
(二)“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意识的缺乏和理解偏差
角色意识的缺乏指的是“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已有的角色意识当中缺乏赴任国教学环境中所需的教师角色意识,因此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往往会先想到采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还有许多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甚至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主要和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赴任之前关于如何提高个人角色适应意识能力的相关培训有关。部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未及时关注跨文化视角下角色适应问题的严峻性和关己性,导致在赴任以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不能在角色适应问题显现的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应对。
(三)“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个人特征对角色适应的影响
本研究提到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个人特征主要指四个方面:国家背景、专业背景、性格特征、职业规划。这些个人特征会对“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示角色适应问题具有因人而异的特性,不同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对待同一角色的适应问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个人敏感度,让我们再次看到角色适应问题的差异性,主要源于国际中文教师的个人特征,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不同的专业授课背景,对未来有不同的职业规划,这都导致了国际中文教师在面对同一角色适应问题时表现出不同。
四、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的启示
在国家政策扶持层面,应大力支持“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开展,支持该项目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使更多学者关注实际授课教师群体的教师角色适应问题,从政策制定角度关注到一线授课教师的角色适应保障问题,制定完善的角色适应机制,使国际中文教师能够真正受惠。
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向复合实用型人才转型,使其成为“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实施的“第一受惠人”。这需要国家语合中心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对角色适应问题的培训比例进行调整,在国际中文教师赴任之前切实做好相关理论的培训,增强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适应意识,对具体出现的角色适应问题进行一一解析,当国际中文教师在实操中遇到角色适应问题时,提供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不同背景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对角色适应的不同需求,继续丰富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充实有助于中文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不断收集国际中文教师在赴任以后的角色适应问题,加强国际中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期对现任国际中文教师给予借鉴和帮助。
(西安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西安翻译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文+职业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角色适应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B31)。
参考文献
[1] 宛新政.瑞典本土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3):79-85.
[2] 刘汉银.浅论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以孟加拉国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4,33(3):94-98,103.
[3] 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 安然,魏先鹏.论微观环境下的跨文化适应:以跨文化课堂系列观察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34(6):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