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化自然——以美学视角探究吴冠中的《小鸟天堂》

2024-10-30杨婷卉

百花 2024年8期

摘 要:本文基于美学视角分析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小鸟天堂》,从自然美与艺术美、抽象与具象、艺术的形式与韵味、“隐”中的艺术哲学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究,论述抽象与具象是辩证统一的、绘画中存在的音乐性特征以及抽象画中的“隐”具有的艺术哲学。

关键词:《小鸟天堂》;音乐性;艺术形式;艺术哲学

“小鸟天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其主体实际上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水榕树的树枝纷乱错杂,扎入土中便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榕树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与树相依。前有巴金散文《鸟的天堂》,后有吴冠中画作《小鸟天堂》,对自然美进行了各自领域的文学与艺术创作。吴冠中运用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油画的丰富色彩感和厚重质感与水墨画的流畅线条和深远神韵相互融合,彼此补充。他又将变化多端、斑斓绚丽的色彩以及现代绘画的构成理念融入中国画中,从而实现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传统精神与现代风格的完美融合。

一、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主要存在于大自然中,是自然界本身所具备的美,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往往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与愉悦,这种美是纯粹而直接的。艺术美则是作者通过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美。作者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运用自己的艺术技巧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作品,同时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吴冠中在《小鸟天堂》中展现出了超越自然美的更高境界。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其创作比自然和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1]

早在1933年,巴金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象。巴金用时间对比的手法叙述了两次不同的经历。第一次去的时候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第二次去时写道:“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结尾叹道:“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吴冠中的《小鸟天堂》也用了对比的手法,即榕树的宏大和小鸟的细致,连续的浓墨黑笔与星星点点的五颜六色点缀,突出了栖息自然的和谐之景。欣赏者第一眼的视觉效果没有鸟,而是错乱的线条,第二眼再看惊觉有一处鸟,继而能看到第二处、第三处……越来越多的鸟展示了作者画笔下的小鸟天堂。可见在创作表现上,吴冠中的《小鸟天堂》与巴金的《鸟的天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抽象中的具象表达

真的美在很多时候会自然地归于抽象。[2]而作品的抽象性背后是一种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最重要的艺术运动,这一术语来源于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抽象就是从物象中脱离,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离出来。形状和颜色是抽象表现主义作者关注的重点,作者仅从现实中抽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对头脑中的概念进行描绘,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与人们熟悉的世界不同。[3]《小鸟天堂》没有运用现实主义复刻的透视法,转而扎根于大榕树茂密的具象,视线凝聚在树枝的盘根交错上,运用大量黑色的曲线、弧线组合,使整幅画见枝不见叶。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凸显了榕树变幻莫测的枝,并萃取它笼罩着鸟儿这一具象,最终达成一种鲜活的抽象。

吴冠中在著作《生命的画卷》中写道:“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4]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观者第一眼观赏所画的水榕树的时候是与现实不似的,而在第二眼能够领悟到作者提取的特征描绘,看到作者精心的设计,抽取“象”而展于形,更能展现一种气韵生动,不能一目了然是抽象的关键。深浅墨色与线条动荡追求一种不拘于具象的流动感。浓墨与淡墨的比例恰好能够凸显榕树宏大而复杂的生态环境。

抽象艺术是来自一种实在的通体感受,更接近“最具体的表达”。这幅画通过抽象显现具象,使两者并非对立,相反抽象是使具象更加真实的手段,不规则的线条才是画作的精华,榕树的线条是乱的、不规整的,画中的小鸟是规整的、具象的。正因为有了榕树在形式上的“乱”,我们才能够从画幅中更清晰地看到小鸟。所以落脚于抽象的时候,榕树生长的具象才会愈显生机,这种生机就是抽象的自由表达。作者的艺术表现重回生命本真的跳动,使其在与人互动中显示。真正的抽象是具象、抽象的统一,具象即抽象。

三、艺术的有限形式与无限意蕴

(一)艺术的主体性

艺术的主体性是指艺术在创作、欣赏的全过程中,与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连接。一方面在艺术创作的环节中,作者作为创作主体,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特审美追求都深刻地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吴冠中通过抽象形式表达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显性的形式看到隐性的内涵,最终感受到作者的心性,即主体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倾注的灵气。这种生气与灵魂也反映着作者的心灵。另一方面绘画作品能够看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和活动的东西。[5]在欣赏《小鸟天堂》这幅画时,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进行解读和体验,与之建立精神上的契合与和解。不同的欣赏者可能会对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正所谓人化自然,这也是艺术主体性的体现。

这就是从主体的角度看待有限的形式和无限的内涵。这种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不仅仅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还融入了主体的思想感情,从而展现出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总的来说,艺术的主体性贯穿了艺术创作、作品欣赏的全过程,它使得艺术成为一种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的精神生产活动。

(二)画像有形,造响无声——《小鸟天堂》的建筑性与音乐性分析

黑格尔在《美学》中谈道:“绘画艺术,一方面是由建筑加以艺术处理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是由雕刻去表现的精神的内容意蕴。”[6]《小鸟天堂》将作者置于由它创造的水榕树这个建筑里,同时通过五颜六色的鸟与光影构思其中的心情和灵魂,这种转化为建筑和雕刻的艺术,能够在画中形式与主体精神之间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

绘画相比于建筑和雕刻,它的更深层的一种艺术特性是音乐性,绘画可以将色彩与音乐进行对应: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来对应音乐中的高低音、快慢节奏。[7]例如,高音可以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示,低音则可以用较暗的色彩;连续的、波浪形的线条可以代表连绵不断的旋律,而尖锐的折线则可以代表突兀的音符或节奏变化。

在构图与节奏的结合中,画面的构图可以借鉴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元素的排列和组合,形成视觉上的节奏变化。例如,在画面中重复使用某一元素,但每次出现都略有不同(如大小、位置、颜色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抽象元素如点、线、面和色彩,也可以有效地传达音乐的氛围和情感。例如,用不规则的形状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激昂、动感的音乐;用柔和的线条和平静的色彩来表现宁静、优美的音乐。

我们可以从《小鸟天堂》中映入眼帘的盘根交错的树枝感受连绵壮伟的低音,这里的低音激昂而有生命力,形成一种大而流动的建构和基调。画面色彩不乏红色、黄色等艳丽的点状装饰,像是一首高音主旋律。画面隐藏着一群群鸟儿,在这一处,又在那一处,像是一段又一段的高音主音符,在断断续续中与低音交相辉映。激昂处显优美,连贯中有间断的节奏,异趣横生,美妙绝伦。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画面中的动态和静态元素的对比,可以表现出音乐中的高潮和平缓部分。动态元素(如快速流动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对比)可以代表音乐的高潮或快节奏部分,静态元素(如平稳的线条、柔和的色彩)则代表音乐中平缓或慢节奏的部分。

绘画的音乐性是一种通感概念,展示了绘画与音乐之间在审美体验上的相似性。这种通感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尽管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达方式和感受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相似的审美效果。

(三)二维空间与三维时间性

空间性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即《小鸟天堂》在二维画作上是静态表现,但艺术形式有限而意蕴无穷。在时间上,《小鸟天堂》是动态的层层递进,这个动态来自欣赏者的视角,初看画作,看到的是浓墨线条,而非主题中的小鸟,再次看能够看到隐藏在画墨里的些许鸟儿,继而看到第二处、第三处,甚至更多,到最后达到到处都是鸟影的效果。画面能够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时间的递进与观看的层次,即一眼乱、二觉茫、三定惊。

(四)艺术形式的有限及意蕴的无穷

艺术形式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依赖颜料和画布等媒介来呈现。以这些形式作为桥梁,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然而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限制,如绘画的色彩和线条,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这些限制使得艺术形式在表达上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艺术作品的意蕴却具有无穷的可能性。提供观照的客观事物的形式已由原来实际存在的形状转化成一种由精神改造的艺术表现。正是这种精神性的表现,使欣赏者能够有层次地体会作品的韵味。意蕴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小鸟天堂》乱中求静,观者能够体会到复杂环境下寻求的韵律美。所以艺术作品的意蕴是多维的,欣赏者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依据不同的背景、经历和价值观来解读艺术作品,从而引发不同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这种互动过程使得艺术作品的意蕴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

艺术形式的有限性并不妨碍意蕴的无穷性,反而激发了作者和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者运用有限的艺术形式,创造出富有意蕴的艺术作品。吴冠中以《小鸟天堂》的乱“欺骗”欣赏者的眼睛,旨在让欣赏者感受错落树枝后的韵律,只有静下心看,才能体会其中的美。总的来说,艺术形式的有限性和意蕴的无穷性是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四、抽象画“隐”中的艺术哲学特征

在艺术创作中,“隐”的美学常常表现为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将深层的思想情感寄托在作品之中,而不是直接表露。这种含蓄性使得作品更具深度,更耐人寻味,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隐”的美学还体现在创造深远的意境上,作者通过简洁的笔墨或设计,留出空白和想象空间,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超越画面本身的意境和情感。这种意境的深远性,使得作品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在《小鸟天堂》中能够看到似乱非乱、乱中有序,混沌下竟显光明。这种状态体现了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中看似混乱无序的表面下隐藏的规律和内在秩序。

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来看,“乱”与“序”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在艺术创作中,作者有时会有意打破常规的秩序和规则,通过看似混乱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8]这种“乱”并不是真正的无序,而是在无序中寻找新的秩序和规律,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混沌下竟显光明”也表达了艺术哲学中的一种转化观念。

绘画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视觉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这些元素在画面上的组合与排列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意境。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融入作品中,通过绘画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

绘画的艺术哲学还体现在对美的追求和探索上。作者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这种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内在的美、精神的美。绘画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审美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 柳宗悦.物与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760.

[3] 加纳罗.艺术:让人成为人[M].郭峰,张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162.

[4] 吴冠中.生命的画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同[1].

[6] 同[1].

[7] 刘春雷.画出来的音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8] 李春艳.吴冠中绘画艺术中的东方意味[J].艺术百家,2008,24(S1):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