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诗经》中的人与生活
2024-10-30周瑾
摘 要:《诗经》像一幅巨画,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以俯瞰的视角观察周代士人的生活细节。它不仅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几千年前真实的生活场面。《诗经》可以让人感受到偶遇知己的快乐,体会劳动的辛苦,尝试爱情的甜蜜,参与宏大的祭祀与婚嫁场面,体验远离世俗的山水之乐。了解《诗经》,便可观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与生活。
关键词:《诗经》;社会全貌;生活内容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名为《诗》。相传在周代,天子为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情,下设采诗官,每年春秋季,百姓农忙活动时节,他们便深入田间地头,搜集民间歌谣。歌谣源自百姓生活,或是百姓劳作时的吆喝、闲暇时的八卦,又或是对内心悲伤的抒发、现实压力的抱怨,皆为有感而发。《诗经》内容繁杂,涉及祭祀念词、庙堂颂歌、宴饮诗等,主要反映了七情六欲、婚丧嫁娶、劳动劳作、社会风俗、百姓生活等。《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的就是《诗经》美好率真的中心思想,因此,了解《诗经》便可观中国当时社会之全貌。
一、形象
《诗经》当中出现了大量人物,以青年男女最具代表性。
(一)女子形象——健康美
《诗经》中女子美的标准,并非今日审美之“白幼瘦”。古代女子的美是一种“满”,满是健康的象征,这种美美好而丰盈,值得反复回味。《卫风·硕人》赞美了一位女子:“硕人其颀,衣锦衣。”说这位女子身材修长而丰满,穿着华丽而优美。开篇对她的美貌进行了远焦式的描写,这时读者并没有看到庄姜的真实面貌,仅仅浅略一眼,却能读出她的健康、壮硕。第二段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说到了她白嫩光滑的皮肤,吹弹可破;她的额头像螓的额头,方正饱满。这正是古代人追求的“天庭饱满”,是神仙拥有的特殊面相,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她的笑不是含羞的,不是开放的,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能展现出个人魅力的笑;她的眼睛黑白分明,目光流转时含情脉脉,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似水般的美好。
(二)男子形象——能力美
《诗经》中展现的男子之美,不是单调的外形美,而是外表与其他优势的结合。《齐风·猗嗟》写道:“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说这名男子不仅长相英俊,眉毛锋利,眼神坚定,还舞姿端正,能跟得上节奏,箭法高超,次次都中。这是外形+力量的美。《齐风·卢令》中有“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其人美且鬈”“其人美且偲”,意思是说男子漂亮又有仁爱之心、漂亮又有能力、漂亮又有才智。这是外形+才能的美。因此,男子之美不只是割裂的、飘然的外表美,还依靠一种能力美。
二、生活状态
《诗经》采于民间,故事来源广泛,贴近现实生活。《诗经》基本展现出周朝五百年间的各类生活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生产状况,也折射出百姓喜好,这正是《诗经》的价值所在。
(一)劳作
《周南·芣苢》写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通过六个动词,表现出了人们整个劳动的过程以及忙碌热闹的场面。诗中并没有提到采芣苢的劳动者的样子,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二)祭祀
《周颂·丰年》写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说百姓将丰收的粮食酿成美酒,将谷物和美酒供奉给祖先享用,以报答祖先保佑之情,典礼隆重庄严,希望来年还能获得好收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土地与粮食对老百姓来说是头等大事。每年农种时节前后,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古代将国家称为社稷就是这个原因。百姓通过供奉动物或者蔬菜瓜果,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来年粮食丰收。
(三)婚嫁
《召南·采》写道:“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安置祭品应该在哪里?把祭品放置在祠堂的窗户底下;这次是谁来做主祭人呢?所有人都恭敬虔诚地等待,因为要嫁女。这段写了古代女子在出嫁前严肃而规整的祭祀活动和仪式,展现了婚俗流程之繁杂,也从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重礼传统。
(四)行役
《召南·小星》写道:“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说小小的星辰发出微弱而幽幽的光,之所以能够看到是因为小吏每天天还未亮就出发办公事,只能怪自己命不如人。这位下层小吏日夜奔波,身心劳苦,却只能自叹命薄,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底层人物的悲哀。诗歌前两句主要写景,但景中有情;后面三句的目的是言情,但情中也夹杂着叙事,作者把小吏放在暗夜、寒冷的特定环境下,所以倍感凄凉。
(五)徭役
《唐风·鸨羽》写道:“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大鸨本是一种生活在沼泽地里的鸟,它们体形硕大,不可能栖息在树上,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现实中已经出现不符合常理之事——百姓无法在田里劳作来养家糊口,而是承担着无法承受且没有尽头的繁重徭役。田地久久失种,家中的劳动力无法回家,这是当时战乱社会的真实反映,传达了百姓一声声带血的呐喊。
(六)流亡
《王风·葛藟》写道:“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春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开篇以草起兴,写葛藤绵延长又长,一直生长最终爬上河边陆地。接着写主人公远离亲人和兄弟,在流浪的路上对着她人喊娘。即便是这样,不认识的人也不会把我当作亲生孩子。他无依无靠,不得不乞求他人,甚至对他人叫母亲,悲惨经历可见一斑。这是一首写在流浪路途中的悲歌。
(七)归隐
在这样的时代,有人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远离战争与繁杂,寻求一种简单的幸福与短暂的安宁,这种选择开启了后世几千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归隐。《卫风·考槃》写道:“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说我在山中涧水边建造了一个小木屋,无忧无虑地居住在这里,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我每日独自睡去又独自醒来,这样的快乐没有人能体会也不必向他人诉说。古人云:“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在野外隐居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韩愈也曾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提到隐于山水间的乐趣。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周人对隐士自得其乐、在山水之间无忧于其心的赞美之情。
三、爱情
《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爱情是人类恒有的感情,因此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爱情是经典的话题。《诗经》描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当时的社会人们以劳动为主,没有各种各样的供人娱乐和消遣的其他活动,生活枯燥,只能从爱情中得到情绪宣泄。
(一)大胆奔放,主动追求
《王风·大车》写道:“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诗中无法得知主人公的性别,如果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赶大车的年轻人,与一位姑娘相恋,也许是门第不齐或其他原因无法结合,年轻人询问姑娘敢否一起私奔,姑娘却有点犹豫不决,于是年轻人发下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热烈地爱着一位男子,想与他私奔,但因为某些原因,她担心男子不敢,所以发下誓言。诗中主人公不顾世俗,主动争取爱情,展现了一种大胆的爱情意识。
(二)相思相爱,矢志不渝
《召南·殷其雷》写道:“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意思是轰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面出现,为什么一定要离开,不多一点留恋呢?你总是那么忙,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你依然在外奔波,如何能不叫人挂念你,既有抱怨,又有无奈,最终理解。诗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爱恋,同时男子也思念着自己意中的女子。
(三)真心错付,当断则断
《诗经》也写了一些女子被抛弃的故事,如《王风·中谷有蓷》,这是一首被离弃的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女子受到伤害之后,除了情绪上的悲伤,展现的更多的是对现实清醒的认知和对负心人及时正确的决断。《召南·江有汜》写道:“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在长江上游一带的一个女子,知道自己外出做生意的丈夫变心之后,她从现实分析,自己不应悲伤,薄情的人才该因逝去的爱情而悲伤。
四、情感表达
《诗经》以描写现实见长,作品中所表达的皆为真情实感。按照表达倾向的不同,情感表达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赞美
《周南·兔罝》写道:“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兔网结得又紧又密,在布网时发出阵阵砰砰的细碎声。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跟随在将军身边,努力争做将军的好侍卫。本诗通过打猎一事,赞美当时诸侯将军手下武士的威武形象以及他们列队出征时的勇武气概。《周南·麟之趾》中有描写,名门公子们个个仁厚有为像麒麟。麒麟是古代四大神兽之一,长相大气严肃,据说它的出现象征着祥瑞。这是一首赞美大家公子的诗歌,以麒麟比人,赞美大户人家后代繁盛且有德行。
(二)讽刺
《鄘风·墙有茨》写道:“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意思是你看墙上如果长满了蒺藜这种植物,无论如何是扫不掉的。就像你们在宫中所说的私房话,最好不要说出口。如果真说出来,那些话就简直不堪入耳。这首诗揭露和讽刺了卫国统治者在后宫的荒淫无道,卫国老百姓对发生在深宫之中的王家乱伦之事深恶痛绝。《鄘风·相鼠》写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意思是你看那大老鼠尚且有皮有齿,人怎么可以没有威仪、不加节制呢?本诗用老鼠类比人,尤其是那些拥有身份地位的人。卫国历史上难以言说的骇人事件接连不断,看似比人,实际上是卫国老百姓对统治者所作所为的辛辣讽刺,将他们比作老鼠,是对他们伪善丑恶面目的深刻揭露。
(三)个人情感
除对他人他物的抒情与品评之外,《诗经》还对个人情感进行了抒发。《王风·黍离》写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位路人在路过宗庙时,所见是一片葱绿,当年这里的繁华早已消失不见了,只有绿油油的黍在疯狂生长,眼前的物是人非勾起了诗人伤怀的情思,这样的心绪有谁能懂呢?他发出疑问,却无人回答。如果说心忧是触景生情,那思家则是游子无法抗拒的情愫。
五、结 语
《诗经》最有价值的除了广阔的内容,还有关注现实,这也使它具有了深刻的艺术魅力。在《诗经》中充满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人们真实情感的刻画,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青海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史诗.《诗经》中的家国情怀及其成因探析[J].名作欣赏,2023(32):5-7.
[2] 李树军.《诗经》与周代社会交往[M].北京:中华书局,2020.
[3] 李田秀.文化视野中《诗经》的婚姻爱情诗[J].牡丹,2015(10):23-26.
[4] 高焕玉.《诗经》的思想内容是折射社会的镜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