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诗人顾城前期诗歌的美学思想
2024-10-30姜佳男洪柳
摘 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国新诗潮运动中,朦胧诗以独特的美学思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新人迭出,精彩纷呈,让沉寂已久的当代中国诗坛,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朦胧诗更以别出心裁的语言和各领风骚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奏出了精妙的乐章。
关键词:顾城;朦胧诗;美学思想
作为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顾城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出大量优秀诗歌作品,并以“童话诗人”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史上的地位。顾城是至今仍颇具争议的一位诗人,但他的诗歌以独有的浪漫纵横诗坛,让正统的评论者惊叹折服,让狂热的读者击节称赏。他也是最早主张诗应超越现实以及诗歌应向世界无限境界扩张的诗人。顾城的诗歌创作分为前期创作和后期创作,1987年他移居海外,在这之前的国内创作属于前期创作,这时的作品展现出一种纯真至善、生动活泼的意象,体现了顾城用一种孩童般纯真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光明,表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向往。1987年开始的海外创作时期,是顾城诗作的后期创作。后期创作的作品风格因为生活的变故,显得有点沉郁敏感,但是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时的顾城被批“矫情”“脱离现实”,但他依然坚持“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他似乎有一颗永远长不大的心,也可能就是这颗金子般的童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顾城,使他在诗作上显示出异乎常人的天赋与人格魅力。顾城的诗,不以厚重取胜,而以素象、纯情、唯美浪漫的理想见长。顾城以他对个性的执着、对生命和情感的真诚,以及对大自然的至爱,创造了一个独特而纯净的诗美世界。笔者就顾城前期诗歌的美学思想,进行粗浅的阐发与探析。
一、自然纯净的美学风格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大量古代诗歌作品和诗论中,诗歌与自然就有一种难分难舍的渊源关系。自然是中国思想的基础,道家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个主张一直被看作诗歌创作的最高准则。在顾城的创作生涯中,早期是他创作的黄金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生命幻想曲》《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远和近》等。也是在这一时期,顾城诗歌的美学思想基本形成,“诗之语,自然之语”,他认为一切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打破精神的束缚。他在孩童时期就对自然有着独到的感悟,他在《学诗笔记》中写道:“最早让我感受到诗的是雨滴——诗是理想的树上,闪耀着的雨滴,在理想的树上,那是一种精神的束缚。”“雨滴”是我们在大自然中常见的意象,也正是这“雨滴”,激发了顾城对诗歌潜在的灵感,他认为自然万物、人皆有其梦,他开始了解并探索这神奇的大自然,热情讴歌这神奇的大自然。顾城作品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同时又带着童话般的奇思怪想,这些特点使他最终成为一个早熟可内心深处又无法长大的孩子。1985年,顾城于北大任课之际在课堂上说道:“那年我随江河到大兴安岭,野花挥舞着小拳头,白杨树像女中学生站着……”这些话语可以感受到成人之后的顾城依旧留存着幼年对大自然的偏爱与追求。他在十五岁时写出了著名的《生命幻想曲》:“用金黄的麦秆,编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面,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托着/去问候世界……”他说,正是因为年少时在山东沙滩的沙地上洋洋洒洒地写出这首诗后,才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对未来人生所走之路的感悟,“我要用我的生命铺一片草地,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让孩子们融合在大自然和未来的微笑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今天的希望就是明天的现实”。他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纯净的思想以及充满新奇的想象,这些思想与想象让顾城早期的诗歌洋溢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味道,充满了自然的美学风格和气息。
而在朦胧诗人中,顾城对“自我”的开掘更是深入生命和心灵的。他说:“新的‘自我’就是在这破碎了异化的模壳上诞生的!”这个新的“自我”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是在打破传统、拆解了陈旧习惯后显露出来的,是诗人内心丰富的精神情感,也是人性复归的“自我”,代表着纯真、善良、质朴的人性。顾城在“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艺术追求中,将“新的自我”重新锁定于以“童心”和“自然”构筑的具有精神家园蕴意的“天国”。他说:“以纯银之心,铸之钥,以开当日国之门。”执着于“纯美”,成了顾城解脱痛苦的药,并借此修正、修补人性的沦丧。这种对“纯美”的不尽追求与坚定执着,成为顾城个人意识觉醒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成为他的一种独特标志。
二、唯美的浪漫主义情怀
小时候的顾城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他有超强的悟性、表现力、对事物的感知力和童话般的唯美情调。他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用叠加的、绚丽多彩的意象以及奇妙诡谲的幻想,创出了许多令人憧憬的甜蜜的“梦”:“我希望/一个时刻/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画下一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出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出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他用这些文字表达出心灵的质朴和他内心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顾城把他对人生真谛的独特感悟放在了唯美的抒情性表达中。他曾说:“我常常想,不管多么深刻的哲理,要用孩子的感受和语言说出来。”他的作品《生命幻想曲》更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其风格天真率直,唯美浪漫,美学思想深邃深远。他用孩子般纯真的心去寻找真善美,让读者在心中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和五彩斑斓的梦。他写道:“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用纯粹天真的文字把读者带入如幻如真的童话世界,以大胆奇妙的想象、自然流淌的意象,让读者如沐一场清新柔软的春风,仿佛读的是诗人一颗至善至纯的心。“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他似乎不是在写诗,而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诗中,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写的,诗中的每一句话都透露着诗人对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深入思考,他通过这种毫无矫饰的语言,来表达他跳动的孩童般纯真温暖的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的期许、对人生的憧憬、对光明的向往。这也是为什么说他的作品《童话》,是他捧出的一汪清澈透明的人性本真之泉。
顾城在《学诗笔记》中写道:“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这些诗融入了他自身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给我们营造一个美妙梦幻、烂漫完美的理想空间,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顾城让自己活在诗的世界里,活在幻想中无法自拔,他愿意每时每刻都做着美好的梦,不愿意醒来,也可以说是害怕醒来,他像是在逃避,却字里行间表达着对未来的期许。也许只有诗才能让他找到梦想、找到希望、找到曙光、找到对理想的追求,所以他执着地追求着那一份唯美而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单纯而深刻的审美意象
顾城的诗充满了大量自然唯美的意象,他十分注重意象的营造,把鲜活的人生体验用意象表现出来。他所营造的“赤子之心的世界”,更多的是用一种赤子之心,去观察昨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以及明天的中国;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世界与象征主义”的巧妙结合,将诗歌的意蕴和审美属性构造成朴素明朗、寓意深远的意象群,以此表达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比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两句诗表达了那一代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但仍然向往未来,渴望光明。诗人撷取特殊年代的典型意象,凸显了历经岁月磨难、富有时代烙印、揭示宏大主题的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在《感觉》一诗中,他写道:“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灰色代表了诗人此刻看待生命的颜色,而红与绿则表达了诗人活在童话的世界里,代表了诗人的过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光明的向往。灰、红、绿三种颜色的对比给了读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刻画出两个对立的世界,读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种美感的冲击。顾城的诗歌从简练质朴开始,以深刻、富有哲理的诗境结束,他凭借自己独特的自然感知,开启了一段奇幻的艺术探索,赋予了新诗鲜活的艺术生命,也赋予诗歌真正的生命。
四、结 语
顾城的作品以回避丑恶现实为特点,却又做着美好的梦。在诗人顾城的眼中,要追求纯净美、自然美,就需要有个充满爱与善的“梦”的世界。以纯净的意象、唯美的色调,表达自己对自然与现实细腻的情感,他将“梦”与自然的意境融合,建构了一个“清净之美”的艺术世界,它超脱于自我和现实之外,把痛苦抖落,把丑恶抛弃,只留一颗平静善良的心藏在云层里。这些共同形成了顾城诗歌的特征,表现了鲜明的艺术独特性,以及自然纯净、浪漫唯美、单纯深刻的诗歌美学思想。
(中原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部)
参考文献
[1] 常文昌,郭旭辉.新时期中国诗歌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陈仲义.中国朦胧诗人论丛[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3] 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洪子诚,程光炜.朦胧诗词新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5] 顾城.顾城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6]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