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鸟大战
2024-10-30邓刚
辽东半岛尖端的海面上有一对岛屿,名曰蛇岛和鸟岛。从空中俯瞰,这两个小岛像一对姊妹,一个寂静,一个吵闹,相依相偎,相映成趣。然而,一个岛上全是蛇,一个岛上全是鸟;蛇是鸟的天敌,蛇岛的蛇总是蠢蠢欲动要袭击鸟岛的鸟,而鸟岛的鸟总是严防蛇岛的蛇。为此常有厮杀和打斗。辽东半岛的渔人称蛇为小龙,鸟为凤,所以蛇鸟大战就是“龙凤相斗”。
20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登岛调查,发现蛇岛上的蛇只有一个种类,就是蝮蛇,有5万余条。近年来由于污染和缺乏自然保护意识,蛇已经锐减为2万多条。但小小的岛上有2万多条蛇,也了不得,这个岛绝对是蛇的王国。每年秋天,生活在西伯利亚、蒙古大草原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北大陆候鸟,成群结队,振翅南飞,当飞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上空,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便纷纷落下来歇息休整,养精蓄锐,准备飞越渤海海峡。当然也有大批候鸟降落在蛇岛上,于是饿了大半年的蛇就兴奋得像过大年,这真正是天上掉馅饼,鲜嫩的鸟肉让它们大饱口福。由于四周全是茫茫的大海,所以蝮蛇忍饥挨饿的耐力相当惊人。别看每年只有一次候鸟路过,但除了冬季,其余的季节,蛇都盘在树杈上“守株待鸟”。而且它们各有固定的埋伏点,几周或几个月地守在树杈上的一个位置,尽管没有一只鸟降落,也照常坚守岗位。有些蛇被饥饿逼迫,竟练成绝技,当小鸟从上面飞过时,它能突然腾空而起,与咬住的飞鸟一起跌落下来。一般来说,一条蛇一年最多吃 6只到8只鸟就可以维持生命。有专家计算,每年蛇岛上有200多万只鸟飞过,至少有10万到20万只被蛇吃掉。
应该说,蛇吃鸟压根就不费什么劲儿,一口咬住就是,小菜一碟。但有一种老鹰,尖嘴利爪,相当凶狠,它不怕蛇,不但不怕,反而主动攻击。只要见了蛇,它就直扑上去,用利爪死死地抓住,然后飞上高空。人们可以见到蛇在老鹰的利爪下面扭动着,挣扎着,以为这条蛇必死无疑。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正在奋飞的老鹰却像突然中了一枪,无力地垂着双翅,从空中直线跌进大海里死去。船上的渔人将死鹰捞上来细看,发现鹰身上有蛇咬的小孔。原来老鹰虽然勇猛,但缺乏智慧,见了蛇只是随意地朝蛇身中间一抓,这样蛇头却能自由转动,反过来猛咬老鹰一口,中了蛇毒的老鹰不一会儿就飞不动了,只能从空中栽下来。既然蛇这么厉害,那怎么会出现“龙凤相斗”呢?那就得说到鸟岛。
鸟岛离蛇岛确实不太远,上面鸟类的品种主要是海鸥,成千上万的海鸥修筑成千上万的窝巢,每年会产下数万枚海鸥蛋,这就是让蛇垂涎三尺的美味。在蛇的眼里,海鸥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上,都没法与老鹰相比。海鸥压根就没有老鹰凶狠的利爪,简直就可以说是“弱势群体”。蛇想,不可一世的老鹰都能被我们战胜,而且我们还有飞跃空中捕鸟的绝技,不禁有些得意扬扬,自以为天下无敌,一个个跃跃欲试,要游到不远处的鸟岛上偷吃鸟蛋。
海鸥是以鱼和贝类为主食,每天都要频繁地飞出岛外,到数里远的海面和沙滩上觅食。有时鸟巢里只剩下孤立无援的鸟蛋,这就给毒蛇创造了偷袭的机会。然而海鸥是相当聪明的鸟,虽然没有老鹰那样雄壮,却比老鹰有智慧。再加上与毒蛇为邻,就有着千千万万次交锋,这使它们在无数次抵抗中渐渐练就一身的武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第一,海鸥家庭的夫妻们采取轮流捕食的方式,总是留一只海鸥在家里站岗放哨,第二,海鸥邻居之间相约,彼此错开时间捕食,也就是说,即使张家的夫妻都飞出去,李家的邻居也能警惕地关照。只要见到毒蛇的影子,任何一只海鸥都会及时报警。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海鸥群体在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之中活得兴旺发达。
毒蛇并不了解这些,它们信心百倍,大摇大摆,向鸟岛进攻。正在孵化的海鸥蛋散发出香喷喷的气味,这使它们更加急切。可是还没等它们接近海鸥的窝巢,空中就响起海鸥报警的尖叫声。一大群海鸥轰然而起,无数双明亮的眼睛从空中俯视蛇的方位,然后就有老练而勇敢的海鸥上前迎战。猛然,一只海鸥就像枪口射出的子弹,闪电般地直冲下来,猛地抓起蛇,飞往大海深处。从人类的眼睛望去,海鸥与老鹰一样,只是快速而随意地抓起毒蛇,其实不然,海鸥在抓蛇的一刹那间,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无论蛇怎样扭动,它都能灵巧地躲过蛇嘴,准确无误地抓住蛇的颈部,使蛇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转动能力。更令人惊奇的是,海鸥并不像老鹰那样往高处飞,而是尽力节省力气,贴着海面平飞。它知道蛇会游泳,更知道蛇能游多长的距离,所以尽全力朝大海深处飞,一直飞到蛇永远也游不回来的距离后,才放心地将蛇抛进浪涛里。
毒蛇们吃了大亏,损兵折将,当然也会总结经验,最终知道这种明目张胆的打法没有多少胜算,但海鸥蛋的香味令它们难以抗拒。怎么办呢,只能再度冒险,不过要改变战术,尽最大耐心伺机进攻,尽最大能力伪装靠近。蛇的视力极差,听力更差,有时眼看要被牛蹄子踩到脖子上,或是汽车就要碾到脑袋上,它也岿然不动,浑然不觉危险来临。但上帝给了蛇一种特殊的功能,就是在蛇眼下面长有“红外感温”的装置,当蛇要搜索食物时,这种“红外感温”装置就会发挥极精准的探测功能。这样蛇就用不着探头探脑和侧耳细听,只是一动不动地埋伏,靠“红外感温”装置发射的红外线就能收集前方情报。
红外线感温让蛇知道,有只大海鸥在那里守护。于是,再度冒险进攻的毒蛇就不再前行,而是一动不动地装死。有渔人摇船上岛躲避风浪时,常会看到一些海鸥的窝巢旁散乱地躺着一些枯树枝,但近前一看,天哪,这些树枝竟然是伪装的毒蛇。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与海鸥窝巢近在咫尺的“枯树枝”,会长达一天或数天不动。只要有大海鸥守在窝巢里,或是已经有很大的把握,但不到百分之百,它就绝不会动。拥有如此耐心和耐力,毒蛇当然总会有机可乘,偷得一枚海鸥蛋,或刚出壳的小海鸥。但这种水滴石穿的慢功,对海鸥群体的繁衍构不成威胁,绝大多数得手的蛇反而会因肚腹塞着食物,行动迟缓,在返回的路上被警惕万分的海鸥发现,最终一命呜呼。所以,鸟岛上的海鸥子孙满堂,越来越兴旺。
千百年来,这种“龙凤相斗”的场景,简直就像电影戏剧,煞是好看。
(继晶摘自《特别关注》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