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重构探索研究

2024-10-29郭昱含尹秀静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9期

摘 要: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社会对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群体系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智能财务人才需求的拉动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向数智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文章以潍坊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对象、分阶段、分课群”的“三分”原则,按照“横纵立体式”的基本逻辑提出重构数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三层四主题”的课程群体系,可提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数智化;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26-0035-04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41.5%。“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产业变革,人才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1]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并不匹配。如何将数智技术融入并重构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高校有关课程群建设的研究由来已久。北京理工大学于1990年率先提出“课群”概念。于1993年进一步明确其内涵:所谓课群,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特征,相互间本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有机集群。[2]

近年来,诸多高校设置“智能财务”方向专业,并探索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张敏等基于AACSB认证视角,构建了智能会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框架,[3]又针对智能财务架构师等四种人才类型搭建能力框架和培养模式。[4]潘松剑等探讨了后发达地区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变革动因、初始条件与实现路径。[5]金春华等提出智能会计专业应遵循“信息引领+优化通识+学科交叉”的改革思路。[6]应用型高校数智化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陈淑扬等设计了一套将会计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7]

从现有文献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专业向数智化转型进行了初探和总结。但仍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数智化改革研究不深入;其二,未对数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群构建提出切实可行的框架。

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于2011年设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已连续招生13届,且于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研究提出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构建与数智技术融合研究的新思路,丰富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的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框架,以期提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重构的驱动因素

(一)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以及智能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向数智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动财务管理智能化发展。2022年,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在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中指出:“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转换。”《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加快推动单位会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财政部、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财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应用智能财务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财务管理工作向数智化转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此形势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向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

(二)智能财务人才需求的拉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具备智能化技能的财务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基于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9+1”会计人员能力理论,张敏等构建了“理论+技术+创新创造能力”三位一体能力框架,设计企业财务人员调查问卷,通过多维度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被调查的企业都强烈希望在财务方面实现智能化转型,并且认为缺乏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智能财务人才需要具备传统理论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8]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能满足企业对智能财务人才的需求,导致财务人才市场供需失衡。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应用型高校应当适时调整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加强数智化教育,培养具备智能化技能的财务人才。

(三)财务管理数智化课程群体系尚未成型

当前,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引入了数智化内容,但总体来看,财务管理数智化课程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意味着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转型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需求导向、特色鲜明的数智化课程体系。此外,尚未成型的数智化课程体系也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可以通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逐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与数智化的紧密结合。

总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向数智化转型是适应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整体、有序且适度地与数智化融合,培养具备智能化技能的财务人才,将为我国财务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重构的基本逻辑

从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并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课程群体系,并且课程设置多以传统财务管理、会计学课程为主,并未有效融入前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更未形成与之融合的课程群体系。杨清提出在中小学课程群建设中可按照横纵立体式构建学科课程群,“横向上,学科课程群构建的基本逻辑是基于对学科本质和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分析”和“纵向上,学科课程群的构建可以根据参与的不同学生群体来确定”。[8-9]延续这个基本思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按照“横纵立体式”逻辑探索将数智化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融合重构为新的财务管理专业“三层四主题”课程群,具体见图1。

横向上,围绕学生数智素养培养设置四个与智能财务相关的主题:第一类,“财务管理基础”课程群;第二类,“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第三类,“财务管理智能化”课程群;第四类,“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群。

纵向上,每类课程群按“基础+拓展+延伸”三层的逻辑划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所有学生都应学习“财务管理基础”课程群的基础、拓展、延伸层的全部课程;“普通班”的学生只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的基础层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群的全部课程;“普通班”的学生只学习“财务管理智能化”课程群的基础和拓展层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群的全部课程;“普通班”的学生只学习“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群的基础层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群的全部课程。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重构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的阶段性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基于学生素质和现有条件分析,按照“三分”原则,即分对象、分阶段、分课群,确定课程群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分对象,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分成“实验班”和“普通班”两个组。潍坊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在130人左右,充分分析学校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生源素质,入学后通过数学、英语考试先选拔其中1/3作为智能财务管理课程群的“实验班”;其余2/3按照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将两组作为对照,持续追踪其学习质量、升学率、就业情况等。在追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修正“实验班”课程群体系。

分阶段,充分考虑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素质、实践条件,以1—2年为周期,逐步完成课程群的设置。一方面,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多毕业于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知之甚少,难以在短期内独立承担数智化与财务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目前经管实训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较陈旧,难以承担大批量学生的多门“财务管理数智化”及“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实践学习工作。基于此客观条件,本研究提出分阶段目标,2年内逐步吸引复合型新教师、提升老教师学科融合素质,每学期增加1—2门融合课程所需软件的改革思路。

分课群,即先完善当前初步成型的课程群,再建设交叉学科的课程群。就潍坊科技学院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看,“财务管理基础”的课程基本成型,只需将课程系统集中,形成完善、连贯的课程群即可;“财务管理智能化”的基础和拓展层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只需进一步完善延伸层课程即可;而“计算机基础”“数据分析与应用”部分课程,如Python与大数据财务应用,正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还有部分课程尚未开始建设,对于这些课程建设,需从头开始,逐步完善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群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的体系构建与内容充实方法

按照“三层四主题”的思路构建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的课程群体系。围绕“财务管理数智化”主要目标,在横向上分为:“财务管理基础”课程群,包括基础会计与实训、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语言等;“财务管理智能化”课程群,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智能会计核算等;“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群,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Python与大数据财务应用、财务数据可视化(BI)。纵向上,四类课程群按照难易程度分别分为“基础+拓展+延伸”三层。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两层评价促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迭代升级

第一层是对四类课程群中的每门具体课程进行评价。一方面,要评估特定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包括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是否符合课程群构建思路;另一方面,要评估特定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即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是否符合科学规范。还需评估特定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即判断能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层是对四类课程群整体分别进行评价。首先,要从整体上评估课程群,包括是否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与整体课程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次,要从关联性上评估课程群,看其是否展现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价值准则,不同课程之间是否具有清晰的内在关联和结构。最后,要从协调性上评估课程群,看是否能体现学校课程育人特色,是否与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向的要求相一致。

(四)逐步完善教师团队能力,提升教师课程群建设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的重新构建及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课程群体系能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师是关键。目前,财务管理系复合型师资存在极大的缺口。为摆脱当前“社会需要,而专任教师教不了”的困境,可在课程群建设初期阶段,组建“院内+院外+企业”教师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其他学院的教师力量。“财务管理基础”课程及“财务管理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应用”的部分课程由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计算机基础”课程由计算机学院教师授课;“财务管理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应用”中的其他课程,由软件开发企业的教师授课。经济管理学院应积极吸收复合型新晋教师群体,并组织学习培训以提高现有教师的数字素养,补齐短板。在成熟阶段,经济管理学院内部有望打造出一支全面系统的综合型教师团队。

四、结语

按照“横纵立体式”逻辑重新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三层四主题”课程群体系,可以将原有的、不成熟的碎片化课程集中起来,分门别类,围绕“财务技能”及“数字素养”,形成四类有基础、有拓展、有延伸的课程群体系;可以以智能财务课程群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潍坊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任教师的转型速度,尽快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综合性强的专业师资队伍;可以增强与业界联系,通过聘请企业教师参与融合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和学院内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从人才供给端走向人才需求端。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EB/OL]. (2019-05-16)[2023-06-07].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 19-05/16/c_1124502535.htm.

[2] 王嘉才,杨式毅,于倩,等. 课程集群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71-73+86

[3] 张敏,王银屏,李昂. 智能会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一个框架构建——基于AACSB认证视角[J]. 中国大学教学,2021(06):25-33

[4] 张敏,吴亭,史春玲,等. 智能财务人才类型与培养模式:一个初步框架[J]. 会计研究,2022(11):14-26

[5] 潘松剑,李春友,易金翠. 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变革动因、初始条件与实现路径:基于后发达地区视角[J]. 财会通讯,2022(11):161-166

[6] 金春华,吕晓敏,王晖. 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全国33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22(11):17-22+71

[7] 陈淑扬,郑朝亮,陈美华. 会计智能化方向课程群构建研究: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J]. 会计之友,2021(21):134-138

[8] 张敏,贾丽,史春玲.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智能财务人才需求研究: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2):56-68

[9] 杨清. 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校课程群的构建[J]. 中小学管理,2023(09):55-58.

[10] 杨清. 学校课程群构建:为何、是何与如何[J]. 教育科学研究,2023(10):65-72.

(责任编辑:牛雪璐)

基金项目:潍坊科技学院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数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重构探索研究:动因、逻辑及策略”(项目编号:202304)。

作者简介:郭昱含(1990—),女,博士,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尹秀静(1986—),女,博士,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