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开展书法教育的作用和策略
2024-10-29周黎勇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培养个人素养、提升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期,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在接受书法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从当前的发展现状看,书法教育活动仍然存在改进和提升空间,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与规范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书法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提出完善书法教育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从理论层面为书法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开展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教育以传授汉字书写技巧和书法艺术欣赏为主旨,通过基础训练、名作临摹、创作实践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强调手、眼、心协调,注重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力的融合,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书法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书法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线条流畅、结构平衡、布局和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通过学习书法,学生能够直观地接触和感受汉字的形态美、结构美和韵律美,并在书法创作以及对不同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同时也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法教育既是一种艺术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首先,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其次,学生在学习书法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间接地学习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其中的韵律与意境。此外,书法教育强调尊重传统,崇尚经典,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坚守传统文化的根脉。最后,书法教育还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学生书法作品展览、书法比赛等,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使得书法艺术走出课堂,走进大众视野,增强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因此,书法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和共享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再需要通过抄写或摘录等方式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或记忆,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呈现出逐步削弱的倾向,如果不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将很容易出现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书法教育作为汉字的书写教育,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书法教育从基础入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以及这些笔画如何组合成汉字的结构。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汉字书写的规范和技巧,并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度。另一方面,书法练习要求书写者手、眼、心高度协调。在书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控制手腕和手指的力度、速度和方向,同时观察笔画的形状和位置。这种精细的动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进而促进书写能力的提升。[2]由此可见,书法教育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和规范,在提升学生书写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展书法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书法教育理念,将传统的单纯注重技巧传授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更加全面、多元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思维。教师要认识到,书法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能,更是培养其审美情趣、文化素养、耐心与专注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并重,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感知书法的魅力,理解书法笔画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范式,勇于尝试新的书写方式和风格,让书法艺术成为学生个性表达和情感交流的媒介。此外,教师要注重和加强书法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书法与文学、历史、美学等学科相结合,使书法教育更具有知识拓展性,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3]
(二)具体教学策略
1.字形和笔画教学
字形和笔画教学是书法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拆解字形,总结笔画教学规律等角度着手,夯实学生的书法创作基础,让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精神内核。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并了解每种笔画的书写要领和形态特征。教师应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技巧,确保笔画书写得准确、流畅。在字形教学方面,教师需强调汉字的结构美和平衡感,通过分析独体字、合体字的构成,让学生理解字形的间架结构和比例关系,掌握书写时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对于独体字,要注重字形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对于合体字,则要讲解左右、上下、包围等结构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字内空间,写出整齐美观的字体。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识别和书写不同字体,如楷书、行书、隶书等,每种字体的笔画和字形都有其独特韵味,通过对比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形式,如临摹、默写、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笔画和字形知识,逐步提升书写技能。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方法和用墨习惯,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总之,字形和笔画教学是书法教育的基础,通过系统训练,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书法知识奠定良好开端。[4]
2.汉字构型教学
汉字构型教学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汉字的结构、形态和组合规律,对于学生理解汉字的本质和书写美观的汉字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构型原则,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是如何从图画演变而来的,以及每个汉字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师还应详细讲解汉字的结构,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的特点,独体字讲究字形的基本框架和重心,而合体字则涉及偏旁部首的搭配和组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部首的大小、位置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确保字形的和谐与平衡。在构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的图示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等,并教授学生在书写时如何处理不同结构的汉字,使其既符合规范又具有美感。此外,教师还需强调汉字的间架结构,即笔画之间的空隙和连接,这是书写美观汉字的关键,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通过调整笔画的粗细、长短和间距来优化字形的视觉效果。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如临摹经典碑帖、分析名作构型、自主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汉字构型的奥妙,并逐步提高书写技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汉字,如广告、书籍等,从中感受汉字构型的多样性和美感。对于学生在构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总之,汉字构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汉字结构的深入理解,提高书写能力,为学生的书法学习筑牢基础。
3.书法临帖教学
书法临帖教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摹仿前人的书法作品来掌握书法的技巧和精神。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碑帖,如楷书可以选择《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可以选择《兰亭序》等,确保学生能够在临帖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临帖方法,包括观察碑帖的整体布局、字与字之间的间距、笔画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等,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临摹。临帖时,教师应强调姿势的正确性,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以确保书写质量和姿势正确。同时,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笔法,包括起笔、转笔、收笔等,力求笔画的形态和质感与原作相似。在字形结构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和比例,确保临写的字在形态上与原作一致。除了形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追求神似,即尽量表现出原作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特色。在临帖教学中,教师还应定期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不断对比原作,逐步提高临帖的准确性。临帖教学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的传承,教师应结合碑帖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风格,让学生在临帖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书法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随着学生临帖技巧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临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5]
4.书法创作教学
书法创作教学是书法基础教育教学的进阶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在掌握和运用传统书法技艺的前提下,进行具有自我表达的书法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书法知识和技巧,包括不同书体、笔法、结构、章法等,为学生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如诗词、散文、成语典故等,让学生在创作时能够融入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创作方法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选题、构思、构图和表现,指导学生如何将个人风格与书法传统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书法作品的完整性,包括笔法的连贯性、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整体的平衡感和节奏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书写材料,如宣纸、绢、扇面等,以及不同的书写工具,如毛笔、硬笔、竹笔等,以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和表现手法。在创作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书体和风格进行创作,如有的学生可能擅长楷书的规整,有的则可能偏爱行书的流畅。[6]此外,教师应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经验。对于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创作瓶颈,提升创作水平。书法创作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其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升。通过书法创作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书法艺术,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力、创新思维和审美判断力,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进入新时期,加强书法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教师要不断创新书法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深化书法教育的实践探索,让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培育更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玉娟.书法教育进课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基础教育论坛,2023(05):53-55.
[2]董娇.传承中华书法艺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辽宁教育,2022(13):51-54.
[3]蔡瑞山,邹秋菊.大力开展书法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2):102.
[4]刘婷.浅论中国书法、绘画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19):138-139+73.
[5]邹就林.基于书法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1):63-64.
[6]张健宁.中学美术课堂中的书法教学有效策略[J].参花(下),2021(04):101-102.
(作者简介:周黎勇,男,本科,宕昌县旧城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书法教育)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