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到现代:AI技术如何重塑影视包装行业的未来

2024-10-29贾沅鑫

参花(下) 2024年10期

影视行业的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历来相辅相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影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影视后期包装领域,AI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从剪辑、特效、调色到配音,AI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然而,在AI技术推进影视后期包装行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影视行业从业者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推动影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多个层面分析AI技术对影视包装行业带来的多维度创新与改变,在此基础上分析AI技术应用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从理论层面为影视包装行业对AI技术的运用有所助益和借鉴。

一、AI技术助力影视后期包装创新

(一)AI视觉特效提升影片质感

AI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后期包装带来了革命性变革。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分析影像中的场景、人物、动作等元素,自动生成逼真的视觉特效。例如,AI可以精准抠像,无须使用传统的绿幕拍摄即可实现前景和背景的无缝合成。传统的抠像技术需要在拍摄时使用绿幕或蓝幕,并在后期制作中手动抠除背景,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现34ad58bd30a4851ae8ed487bec561d47边缘锯齿、色彩失真等问题。而AI抠像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抠像样本,可以自动识别出画面中的前景物体,并实现快速、精准抠像。不仅大大提高了抠像效率,还能生成更加自然、细腻的合成效果,为影片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AI还能模拟物体的细节质感,如皮肤绒毛、布料纹理等,使CGI画面更加逼真自然。传统的CGI技术在渲染物体细节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且难以达到与真实拍摄相媲美的效果。AI视觉特效技术通过对大量真实材质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快速生成与真实物理特性极为相似的材质贴图和渲染效果。例如,AI可以通过分析真实皮肤的纹理、毛孔、光泽等特征,生成极具真实感的数字人物皮肤效果;通过分析不同织物的纤维结构、光线反射等物理特性,模拟出逼真的布料材质和动态效果。这些AI视觉特效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让数字角色和场景更加富有质感和感染力。

(二)AI色彩管理优化视觉体验

色彩是影视作品塑造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色彩管理主要依赖后期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存在效率低、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AI色彩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分析影片画面的色彩、明暗、对比度等要素,并根据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智能优化,营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例如,AI可以通过对影片不同场景、不同情节的色彩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自动生成与情感基调相匹配的色彩方案。导演可以根据影片的叙事节奏和情感走向,在AI生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各个场景的色彩风格,更快速地营造出多样化的视觉氛围。

AI色彩管理系统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播放设备和观看环境,自动调整色彩呈现效果,确保观众获得最佳的视觉体验。当前,影视作品的播放载体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电影银幕、电视屏幕,到互联网时代的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不同设备的色彩显示性能存在较大差异。AI色彩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不同显示设备的色彩特性进行建模和校准,针对性地优化影片在不同设备上的色彩呈现效果。例如,针对高动态范围(HDR)显示设备,AI可以智能拓展影像的动态范围,呈现出更加丰富、细腻的明暗层次和色彩过渡;针对普通显示器,AI则可以通过智能色彩映射,在保证画面饱和度和对比度的同时,避免出现色彩失真、过曝等问题。

(三)AI音频处理提升声音品质

声音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AI技术在影视后期音频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AI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字幕或配音文本,减轻后期字幕制作和配音工作的负担。传统的字幕制作需要专业的听打员手动转录影片中的对白,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免出34ad58bd30a4851ae8ed487bec561d47现误听、漏听等问题。而AI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将影片音频转录为文本,大大提高了字幕制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AI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分析影片对白的语义、情感等特征,自动生成与画面情景相匹配的字幕样式和排版,提升字幕的可读性和艺术表现力。

其二,AI音频处理技术还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智能降噪、均衡音频频谱、优化音质,使影片的声音更加清晰、富有层次感。在影视拍摄过程中,现场音频往往会受到环境噪声、设备噪声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录制的声音质量不理想。AI音频降噪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噪声样本的学习和分析,自动识别并过滤掉影片音频中的各类噪声,还原出干净、纯净的声音信号。此外,AI还可以通过智能频谱均衡技术,自动调节影片音频的频率平衡,使声音更加饱满、有质感;通过智能动态压缩技术,优化音量的动态范围,使声音更加有层次、有穿透力。

其三,AI音频处理技术还能模拟各种声学环境,为影片营造出逼真的空间氛围。在传统的后期音频制作中,混音师需要手动调节各个音轨的音量、音色、混响等参数,才能营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和声音效果,这个过程非常依赖混音师的经验和技巧。而AI音频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真实声学环境的学习和建模,自动生成与场景相匹配的混响效果,以及方位感、距离感等空间信息。例如,在一个宏大的宫殿场景中,AI可以自动为人物对白添加宽广而浑厚的混响效果,营造出空旷、庄严的氛围;在一个狭小的密室场景中,AI则可以模拟出封闭、压抑的声学环境,烘托出紧张、恐惧的情绪。

二、AI技术在影视后期包装中的局限与弊端

(一)AI生成内容的创意局限

尽管AI技术在影视后期包装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在创意方面AI技术仍存在局限性。AI生成的视觉特效、色彩方案、音频效果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和算法模型。这意味着AI生成的内容可能缺乏独创性和艺术个性,难以完全满足导演的创作意图。此外,过度依赖AI技术可能导致影视作品的同质化,缺乏美学多样性和艺术探索精神。

(二)AI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

目前,AI技术在影视后期包装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AI视觉特效在处理复杂场景、大规模人群、精细面部表情等方面还存在局限;AI色彩管理对影片情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还不够深入;AI音频处理在人声分离、音源定位等方面的效果也有待优化,这些技术短板需要业界持续攻关和创新。

(三)AI版权问题凸显

AI技术在影视后期包装中的应用可能引发侵犯版权、泄露隐私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利用AI算法生成逼真的数字角色或替身,可能侵犯演员的肖像权和表演权;AI学习模仿著名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也可能构成对其知识产权的侵犯。此外,AI系统在学习和生成内容的过程中,可能泄露或滥用个人隐私信息,存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风险。

三、AI技术重塑影视后期包装新生态

(一)人机协作,优势互补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影视后期包装行业应采取积极、开放、审慎的态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AI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创作品质,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后期创意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意策划、艺术把控等核心环节,而将重复性、技术性的工作交由AI系统完成,实现人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例如,在视觉特效制作环节,AI可以自动完成抠像、跟踪、合成等耗时耗力的技术性工作,而特效艺术从业者则可以专注于特效镜头的创意设计、艺术风格塑造等核心创意工作。在色彩管理环节,AI可以自动生成多种色彩方案以供选择,而调色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感知和创作意图,对AI生成的方案进行筛选、调整、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的色彩风格。通过这种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在提高后期制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意才能和艺术价值,实现人机融合、智艺共生的理想状态。

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对AI技术的过度依赖,避免创意个性和艺术性被AI同质化所削弱。尽管AI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其只是基于海量数据训练而成的模型,在创意生成和艺术表现上仍然受限于训练数据的范畴和算法的局限性。过度依赖AI生成的创意和效果,可能导致影视作品趋于同质化、模式化,缺乏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因此,后期创意人员在享受AI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客观认识AI的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于AI系统。要积极探索人机互动、协同创新的多样化路径,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AI的客观优势之间寻求平衡,既要让AI成为人的得力助手,又要让人始终掌控创意和艺术的主导权。

(二)强化AI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影视后期包装从业者要加强对AI素养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深入理解AI算法的工作原理,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探索将AI创造性地应用到后期包装各个环节的可能性。这便需要从业者主动学习AI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核心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从业者可以通过参加AI专业培训、研讨会、工作坊等方式,系统学习AI技术知识,掌握主流AI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积极尝试将AI技术应用到后期包装的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探索人机协同的最佳工作流程和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AI应用策略和风格。

后期影视包装从业者也要加强艺术修养和美学素养,提升创意策划和艺术把控等核心能力,而不能完全依赖于AI技术的创意生成。后期创意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美学功底和鉴赏能力,对色彩、构图、节奏、情感等艺术元素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控力,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美学旨趣。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创意思维和策划能力,能够针对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的影视项目,提出富有创造性、独特性的后期包装方案。这些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和实践历练,需要从业人员对影视艺术和人文历史有广博而深厚的理解。

(三)加强行业自律,完善机制建设

影视行业要加强自律,积极应对AI技术带来的多种问题。随着AI技术在影视创作、制作、传播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多方面的风险日益凸显。对此,影视行业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预防。

一方面,行业协会、影视公司等主体要制订切实可行的AI使用准则,明确AI技术在影视创作、制作、传播中的应用边界和责任主体,确保AI算法生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建立健全AI内容审核、版权保护等管理机制,对AI生成内容进行必要的人工复核和把关,防止违法违规内容的出现和传播;另一方面,要尊重知识产权,保障从业人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使用AI技术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原创者的权益。对于AI学习、借鉴他人作品而产生的内容,要给予明确的标注,必要时还需获得原作者的授权许可。对于AI生成的创意内容,也要赋予其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明确权利归属和使用规则。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影视后期包装行业注入新的创新动能,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尽管AI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但对其持乐观、审慎的态度,积极应对和改善其中存在的挑战和弊端,创新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必将为影视艺术的未来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蓝姗.机器的人性化与人类的机器化——AI大模型时代影视艺术发展新范式[J].中国电视,2024(03):86-92.

[2]赵娴,申林.基于AI技术的中国影视声音教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024(02):57-64.

[3]任志贤.AI时代影视传媒如何更好地“智能化生产”[J].传媒论坛,2022,5(10):47-50.

[4]卢家强.AI智能与影视制作研究[J].传媒论坛,2020,3(24):28-29.

[5]马平.人工智能(AI)——影视创作的革命性新动力[J].现代电影技术,2019(08):27-30.

(作者简介:贾沅鑫,男,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策划创作与包装)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