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人”都在管理岗

2024-10-29俞朝翎

商界 2024年9期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棘手的抉择:是做一个人见人爱、笼络人心的“烂好人”,还是做一个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坏人”?

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因为他们害怕冲突,渴望团队的和谐。然而,真正的管理大师,会倾向于后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管理不是慈善事业,它需要的是结果和效率。

敢于撕破脸,指出对方问题

当员工态度散漫,总是在犯低级错误时,要敢于撕下脸皮,批评他,指出他的问题。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现在的员工都太矫情了,都不能批评一下,说两句就要提离职。

事实上,批评的重点,在于“评”,而不在于“批”。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但所有人都喜欢听建议,把事情做漂亮,赢得别人的认可。批评,只有方法对了,员工才听得进去。

1.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是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团队存在的核心目的,就是把事做好。当员工犯错时,要围绕事本身展开,而不是以找麻烦的心态,去批评对方。

2. 批评要关起门来,尽量避免当众批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但有些管理者,看到员工犯错时,会抓着他的错误,当众批评。在公共场合,对员工进行批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容易引发下属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员工,员工同样也不会尊重你。批评,一定要关起门来,要给他留面子。

3. 批评要带着建议,给予方法。光有批评是不够的,还要带着建议,给予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改正问题,避免重复犯错,让他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员工犯错时,你不仅要指出错误在哪,同时,也要告诉他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重复犯类似的错误。

严格要求,迫使成长

很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总是习惯做老好人,想要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管理者。

他认为,和团队一团和气,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就能得到他的满意。这么做,确实能得到一些人的好感,但好感并不等同于威信。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都欣赏。在管理上,你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并不是说要对员工苛刻,而是要在这些地方对下属严格:

首先,严抓过程。从人性角度,员工只愿意做我们检查的事,而不愿意做我们说的事。

如果你对他很宽容,那么他就不会上进,也不会严格要求自己,这样,肯定是拿不到结果的。所以,为了拿到结果,一定要严抓过程。

虽然他短时间内不能理解,等到他拿到结果,拿到更多的钱,得到晋升机会。他就能知道,你之前对他的严格,其实是对他的成长负责。

其次,严抓培训。马老师有句话说得很对:“让下属因为你而成长,不断成长,就是管理者对下属最伟大的爱。”

以前,我们对销售的培养非常严格。我们会用正常工作量的1.5~2倍的强度,去训练他们。

很多公司,入职培训还在搞团建、聚餐时,我们的新人培训,就开始了。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快速适应,到真正的战场上不会打怵。

所以,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严师,严师才能出高徒。

区别对待,厚此薄彼

在团队中,公平很重要。所谓的公平,绝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对员工区别对待。

你要“厚此薄彼”,敢于向贡献者倾斜,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

具体来说,可以做好以下3个方面:

第一,激励有为。团队里,一定会有一部分员工,非常踏实肯干,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职责。

对这部分员工,你要给予更多的激励和资源支持。在人才培养上,你不能在每个人身上,都花一样的时间,要做取舍。

尽力去培养、帮助这些业绩好又肯干的人,让他们更加强大,同时,鼓励剩下90%的人,向强者看齐。

在利益分配上,你不能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大锅饭看似每一个人拿的钱都一样,是非常公平的。

但其实这是最大的不公平,因为干得好的人吃亏,干得不好的人占便宜。真正的公平,是要保护强者的利益,让强者不受委屈。对于兢兢业业做出成绩的人,一定不能让他们吃亏。

第二,惩罚懈怠。团队里,也会有一小部分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不肯吃苦。对这类员工,你不能轻描淡写,而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其改进。如果改进不了,要敢于做“恶人”。

第三,引导普通。除去两端,大多数员工,处于中间水平。对这类员工,则需要采取引导式的手段,既不能溺爱,也不能过于苛刻。

通过合理的激励和约束,让他们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管理者区别对待员工,厚此薄彼,才能形成一种正向的竞争机制。

心要慈,刀要快

刘润有个观点,我觉得很对,开除员工,是管理者的成人礼。

当发现员工无法适应工作要求,屡次无法完成业绩目标时,刀一定要快,绝对不能心软。

很多管理者,很容易心软,不忍心淘汰人,尤其是团队中的低产出者。他觉得工资是公司发的,不是自己发的,觉得还可以给他机会,害怕得罪人。

但事实上,你给他机会,谁给你机会?如果你对这个人下不去手,团队里其他人,看到了也会有样学样,不好好工作。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整个团队,就会变得很平庸。因此,让不合适的人下车,才是对团队最大的负责。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情理法。先讲感情,肯定他对公司的贡献与付出。很多时候,大多数冲突,都源于情绪。尤其是当你跟他说“分手”时,他会有很多不理解和委屈。

在过程中,要换位思考,排解他的情绪。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蔓延到整个团队。你要告诉他:“今天不合适,不代表未来几年不合适,公司大门永远向你敞开,你觉得自己适合了再回来,再面试。”

然后,再跟他讲道理。告诉他,我们是一家公司,有一些事情可为,有一些事情不可为。今天你做的事情,跟公司的价值观相违背。如果不按公司的制度处理的话,别人也会这么做,别人做的时候,要不要处理?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还要不要?

最后,再针对制度做相应的处罚,这样他才能接受。同时,还要对团队进行消毒:“很遗憾,xx同学离开了团队,他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跟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但能力业绩方面与我们不匹配。为了双方更好地发展,只能做出这个决定。”

你要明白,现在放弃一个不合适的人,是对团队负责。你的犹豫和心软,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最后,总结一下:做管理,千万不要做“烂好人”。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雌雄同体”的双重人格:一面是对团队的爱,能够关心大家,平时和团队能玩到一起;另外一面是和员工保持距离,狠得下心,不怕得罪人,敢于做“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