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造舰一生,追梦星辰大海

2024-10-29福柯

小火炬·阅读作文 2024年10期

人们常说咱们国家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这么厉害吗?

当然!它们既能测控天上的卫星、飞船和导弹,又能追踪潜艇在水下发射的导弹。这一大国重器可是“远望号之父”许学彦院士的得意之作。

许学彦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舰船设计专家,是我国船舶工业和舰船科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为中国船舶行业的第一位院士,许学彦从事舰船研究设计60多年,为中国填补了许多船舶设计的空白。他一生都在努力做好一件事:为国造舰。历数他一生设计的各类船舶,几乎可以组成一支综合性远洋船队!

为了仰望太空,必须征服大海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远程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卫星,航天远洋测量船的需求应运而生。然而,彼时的中国没有经验,技术被国外封锁,作为项目总设计师的许学彦和他的团队只有几张国外期刊上的图片作为参考。

远洋测量船,相当于把占地几平方千米的陆地测量基地塞进一艘船里。因此,在船上测量,便会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由于船的长度有限,测量设备的视角无法与陆地上相同;船在海洋上遇到风浪会摇摆,不仅会让结构发生变形,还影响测量任务的执行;传统柴油机噪声大、振动强,对精密测量设备造成干扰……面临重重困难,许学彦和他的团队都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了,最终完成了“远望1号”“远望2号”远洋测量船的建造。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与此同时,“远望1号”“远望2号”测量船及时捕获目标,圆满完成测量任务。自此,我国实现了海上测量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开创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如今,“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已从“远望1号”发展至“远望7号”。它们已踏遍三大洋,航行几十万海里,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身上凝聚的“远望精神”正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努力奋斗,奔向深蓝。

厚积才能薄发,勤学铸就辉煌

船舶制造涉及机械、航海、装饰等多类学科,痴迷造船的许学彦对各类书籍都十分感兴趣。工作外的闲暇时间他几乎都用来看书。一有时间,他便会去图书馆或书店。他的夫人说陪他逛书店是一件苦差事,因为他看到一本好书便不舍得放手,能站着看大半天。许学彦不喜烟酒,买书是他的唯一嗜好,哪怕书中只有一篇文章对他有用,他也一定要买回来。有时见到书中有好文章但又一时买不到,他就借回来抄写,甚至夫妇俩加班连夜抄。他的夫人调侃说:“我是他不付工资的秘书。”即使到了晚年,他也孜孜不倦地学习使用电脑,希望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知识。凭借着这种勤勉好学的精神,许学彦在人生的大海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进。

许学彦吋常告诫年轻人:“干工程、搞技术,就要踏踏实实,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尽职尽责,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脚踏实地学习知识,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远望号”!

知识链接

许学彦院士创造的新中国船舶设计史上的第一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

中国第一艘长江大型豪华客轮——“昆仑号”;

中国第一艘大型潜艇救生船——930型氦氧救生船;

中国海军第一次实现小艇打大舰——0111型高速护卫舰;

中国第一艘远洋测量船——“远望号”;

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

中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121号”。

航天器被火箭送入太空后会绕着地球运行,由于地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航天器大部分时候位于海洋上方,远离地面指挥中心。而许多重要操作指令依靠地面指挥中心不能及时传达,因此需要海洋上的移动测控站。航天远洋测量船就是对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和数据传输的专用船舶。与陆地测量站相比,它可在广阔的大洋上灵活选点布站、机动应急测控,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