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探索

2024-10-29张柏林边亦菲祝庆耀

社会与公益 2024年8期

摘要:“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信念信仰,提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进取锐气,强化“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实践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学生的培育需要大力弘扬和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其内涵与新时代青年的内在品质具有高度契合性,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丰厚滋养。因此,充分挖掘“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的育人元素,对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

“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体现在:老一辈科学家在研发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卓越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在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们身上。他们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待遇,选择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用毕生所学为国家贡献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两弹一星”精神的特征

1.创新性

创新性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根本属性。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跨越,其背后都深深烙印着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在“两弹一星”的伟大征程中,那些勇敢的创业者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敢于挑战未知,勇于登攀科技高峰,以锐意创新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突破不仅让我们直接跻身世界尖端军事技术领域的行列,更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铸就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一次重大历史性飞跃。这一成就,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精神的集中体现。

2. 人民性

人民性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根本立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援。上世纪50年代,在党和人民的坚定支持下,我国迅速启动了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鉴于两弹一星研制的高保密性和对场地的特殊要求,戈壁滩因其空旷且隐蔽的地理位置被选定为理想的研发基地。然而,戈壁滩深处内陆,水源稀缺成为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面对这一困境,党中央迅速行动,调动大量解放军战士进驻实验区域,与科学家们紧密合作,共同克服这一难题。

3. 科学性

科学性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要素。在追求科技突破的新中国,“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引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我国坚定地踏上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征程。在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每一个技术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为了解决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全国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紧密配合、协同作战,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科学家们秉持科学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从理论推导到实验验证,一步步攻克难关,成功实现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令世瞩目的成就。这种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科学方法的系统运用,确保了“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这不仅推动了当时我国国防科技的巨大进步,也为后来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方法的借鉴。

二、“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种精神的形成并非终点,而是新篇章的开启。“两弹一星”精神正是如此,它的发展与永存依赖于新时代青年的践行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精神旗帜,持续为新时代青年指明方向、砥砺品格、鼓舞斗志。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璀璨夺目,与培养时代新人的需求高度契合。同时,新时代的青年也需以这种伟大精神为指引,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这种精神与青年之间的相互作用,凸显了精神对青年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以“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并坚定理想信念,并将这种理想信念转化为增长本领的动力源泉,进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两弹一星”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随着数据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这使得广大青年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干扰。青年一代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两弹一星”精神充分展现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研究,实现科技报国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缺氧、缺粮、环境恶劣等等一连串的困境导致部分科研工作者因营养不良而出现了健康问题,如浮肿病和肝炎等,这无疑是对他们理想信念的严峻考验。

(二)“两弹一星”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

在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严谨对待每一个数据和细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科研工作者们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进行着无数次的实验和计算,他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种对过硬本领的执着追求,激励着新时代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本领,新时代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三)“两弹一星”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强化使命担当

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和时代的急切召唤,使命感和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两弹一星”精神深刻体现了前辈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伟大担当精神。在那个充满艰辛的时期,科研工作者们怀着满腔热血,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国防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挑重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使命担当精神激励着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新时代大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责任,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青春光彩,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路径

(一)明确实践教育目标

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塑与综合素质养成。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实践教育,旨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内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首要途径就是思政教育课堂,为了更有效地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学生,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引入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学校可以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安排学生实地参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和两弹一星纪念馆等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进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历史剧和纪录片等,来展示和解读“两弹一星”时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比如观看《钱学森》和《横空出世》等影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两弹一星”精神。最后,教师可以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教学切入点,将“两弹一星”精神巧妙地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进一步打造精品专业实践课程

高校可以组织师资力量,对“两弹一星”精神进行深入挖掘,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实践课程。例如,理工科专业可以组织参观科研机构、实验室等,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两弹一星”精神相关的实验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围绕国防科技的前沿领域展开,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科技精神,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文科专业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调研、访谈等活动,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广泛收集体现“两弹一星”精神的红色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不断激发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等的浓厚兴趣,更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四)进一步加强“两弹一星”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推进“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精神。同时,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这一精神的强大力量,激发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此外,还应加强校园内相关景观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使“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五)注重“两弹一星”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推动“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传承上,我们应充分利用班会、党团活动等多样化平台,作为传播这一精神的有力载体。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应积极融入实地教学的元素,引领学生走进历史,重温那段辉煌的革命历程,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利用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以及志愿服务团体等,在节假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深入宣传“两弹一星”精神。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亲身体验“两弹一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例如,参与科技扶贫、环保行动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拓宽“两弹一星”精神媒介传播渠道

为了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们需要积极拓宽其传播的媒介渠道。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同时加强在新兴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力度,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论坛等。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我们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并深刻领会“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化活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两弹一星”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媒介的宣传和渲染功能将“两弹一星”精神深入大学生实践教育。

四、结语

“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追求卓越、贡献社会的热情。在新时代,我们仍需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N].人民日报2021-08-28.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