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奇迹
2024-10-29张希波
【导语】
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平坦坦的。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打破条条框框,敢于走他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无数事实证明,创新思维可助力成功,奇思妙想能诞生奇迹。
最懒的选手
姚秦川
迪克·福斯贝里是美国华盛顿的一名高中生,他爱好体育,尤其喜欢跳高。不过老师在平日教他们跳高时,一直采用传统的跨越式跳高,即在跨越横杆的一刹那脸部朝下,这样跳起来既不轻松,也出不了好成绩。
一次上体育课时,福斯贝里突发奇想:既然面部朝下的跳高方式不利于出好成绩,那何不尝试一下其他的跨越方式。如果翻过去时,让背部先跨越横杆,结果会如何呢?福斯贝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可是大家都被他的异想天开逗得哈哈大笑。好心的体育老师甚至用事实告诉他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大多数学校和田径俱乐部的跳高落地坑都是用木屑、锯末铺垫而成,这对跨越式跳高很方便,但对于背部先着地的跳法却很危险。
福斯贝里大着胆子找到校长,希望校方能将落地坑里的木屑换成泡沫海绵。校长被这个倔犟的学生打动了,最后满足了他的要求。虽然福斯贝里用这种跳法屡出成绩,但依旧有人对此冷嘲热讽,有报纸甚至打出“世界上最懒惰的跳高选手”的标题。面对各种讥笑和质疑,福斯贝里并没有退缩,他就是想要打破偏见和权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68年墨西哥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上,福斯贝里采用弓背式的跳高方法,以创奥运会纪录的2.24米成绩夺冠。这让当时只有21岁的他一举成名,而这种跳高方式也一直沿用至今。
(来源:《生命时报》,2024年2月1日)
【感悟】福斯贝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提出弓背式跳高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即便遭受众人的讥笑和质疑,也毫不动摇。经过刻苦训练,最终摘得了奥运桂冠。不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才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
坚固的流沙
赵盛基
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千方百计把墓穴建造得坚固、牢靠,不能说坚不可摧,但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来形容恐不为过。其目的是防止盗墓者盗挖,可事实是,许多墓穴仍然被挖被盗,有的还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发现,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现代。他们都对这座墓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他们费尽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考证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考古工作者打开古墓后发现,里面的藏品大都保留完好。
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吗?其实,在建造方法上它与其他古墓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后都是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是用沙回填。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放置了1000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它被后人称为流沙墓,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
我们知道,细沙的流动性很强,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当挖的洞很深时,极易造成塌方,轻则把挖开的洞掩埋,重则会把洞里的人埋掉。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头,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成了打击盗墓者的武器。
在盗墓者的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唯独这座古墓,面对散软的黄沙,他们竟束手无策。
这座古墓的防盗构思实在巧妙。一般的思维都是想尽办法用岩石、夯土等坚硬的材料把墓建造得坚固。而这座墓却一反常规,弃用只有坚硬才坚固的理念,利用细沙的流动性,采用软防御的办法,而且极其成功。谁敢说它不坚固呢?
(来源:《读者》,2022年第15期)
【感悟】我们的思维,有时候需要像石头一样坚硬,有时候需要像流沙一样松软。许多情况下,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松软的流沙也能变得比岩石还坚固。
不妨换一种思维
张雨
宋代有位叫于涛的石匠,不仅手艺好,人也极聪明。
有一年,一家书院请于涛雕刻一座孔子雕像。经过三个多月的精雕细琢,雕像雕好了,被安放在书院的正厅。雕像祥和温润,颇具儒家风范,前来参拜的人都惊叹不已。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于涛被书院请了回来。原来,老院长发现雕像的眼睛不是直视的,而是往下看。老院长在书院给孔圣人雕像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学子在圣人的注视下好好读书。现在雕像的眼睛是往下看的,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于是,老院长让于涛改改雕像的眼睛。
于涛一听,犯了难:如果重新改雕像的眼睛,那么眼部就会显得坍塌,这不仅会破坏雕像的美感,还会影响圣人的形象。
于涛思考了一会儿,对老院长说:“我有个好主意,眼睛不用改了,只要再雕上一张书桌和一本书,摆在雕像下面,效果比你原来所想的要好。”于涛笑了笑,接着对老院长说:“你想啊,雕像下面有一张书桌和一本书,就成了圣人在看书。孔子这么大学问的人都在看书,学子们哪有理由不好好读书呢?”老院长一听,心中豁然开朗,连声说:“想得好,想得好呀!”
果然,书桌雕成后,整座雕像更加充满了韵味。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许多麻烦,还让雕像的含义更加深刻了。
(来源:《燕赵老年报》,2020年6月5日)
【感悟】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用常规的办法难以解决时,不妨像于涛一样换一种思维。千万别小看这一换,有些时候就是因为思维方式的转换,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被打破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出现了。
把狼关进羊圈
陈亦权
很久以前,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羊。后来,有个犹太人发现了这个商机,就从家乡带了很多羊来到西伯利亚,建起了一个养殖肉羊的大农场。
西伯利亚是全世界最冷的地方,没多久,冬天就来到了,这些羊全部来自温暖的地方,它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冬天,所以它们都挤在一团相互取暖,一动不动地待着;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外围的羊被冻死了。
这个犹太人心里非常难过,如何才能让这些羊在这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呢?有些当地人建议他给羊圈烧炭取暖,但他觉得这样做太费成本,不是一个好办法。他绞尽了脑汁想啊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出钱让当地的猎人帮忙捉到了一头成年的野狼。当猎人们把狼送到他的农场外面时,谁都没有想到,他居然把这只狼关进了羊圈里。“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人,他是想杀死自己的羊吗?”所有的当地人都这样惊诧地说。
人们的疑问看上去很合理,但他们的顾虑多余了。这个犹太人早就在自己的羊圈里用木栅围了一条长长的“管道”,狼只能在这条用木栅围成的“管道”里跑来跑去,却接触不到羊。羊却不知道这些,所以狼跑哪里,哪里的羊就会因为受到惊吓而惊慌地跑动起来。因为不断地跑动,这些羊都安然度过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冬天。就这样,这个犹太人通过卖羊赚到了很多钱。此后的每一年冬天,他都会把狼关进羊圈里,用狼来帮助羊儿们安然过冬。随着农场越来越大,他关进羊圈的狼也越来越多,这事成为西伯利亚人津津乐道的美谈。
(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22期)
【感悟】把狼关进羊圈里,突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但正是这种富有创新的做法,让羊群安然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让那个犹太人赚得盆满钵满。立足现实,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成功的道路会有千万条。
妙计
姚秦川
荷兰北布拉邦省的赫尔蒙德市,有一段名声极差的高速公路,每年,高达60%以上的车辆在通过此地时超过限速。当地政府为了遏制这种行为,曾经出台各种处罚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到了2017年底,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希望所有市民建言献策,一起将这个“顽疾”除掉。
很快,一位名叫托尼·德拉蒙德的市民写来一封邮件,介绍自己想到的一个好办法。德拉蒙德说:“想遏制超速,可以让那些不超速的车辆交‘罚单’。”工作人员听后一脸纳闷。
德拉蒙德解释道:“之前我们总是采用罚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我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正面激励而非惩罚的方式解决问题。我的建议是,在这段公路上安装一个‘速度钱箱’,让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每次往‘速度钱箱’里捐赠0.1欧元(约合人民币0.8元),每辆车每天捐赠金额不高于半欧元(约合人民币4元)。还要让市民知道,这些款项会用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路过那段道路的司机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当他们知道自己可以通过遵守交通规则来为家乡做出一定的贡献时,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样,超速行为也就慢慢降低了。”
德拉蒙德的建议让市政府工作人员拍手叫好。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便按照他的办法,在那条公路的中间地段安装了一个“速度钱箱”。令大家感到惊喜的是,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那里的超速现象就降低了30%左右,而“速度钱箱”中的“罚款”已经累计达到筹款目标500欧元。市政府表示,他们打算在一个月后,用这些“罚款”升级建设本地一座年久失修的体育场。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0年05期)
【感悟】让不超速的车辆交“罚单”,通过正面激励方式解决问题;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原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习惯用固有模式去解决,可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不妨打破常规,来个逆向思维,说不定问题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把粉笔横过来用
陈亦权
“股神”巴菲特在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事无成。
有一次,巴菲特向老师本明杰教授诉说苦恼:“我已经用上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功呢?”教授没说什么,而是拿出粉笔在黑板上画了3个点,让巴菲特用一条直线将3个点连起来。巴菲特接过粉笔,轻易地画出了一条直线。教授点点头。接着他又画了3排小点,横竖各3点,一共9个小点。接着他对巴菲特说:“你再用粉笔画一条直线,把这9个小点连接起来。”
巴菲特呆住了,他动用了所有知识依旧无法做到,因为一条直线最多只能连起3个小点。他尝试了好久,最后沮丧地说:“老师,这不可能完成。”教授笑了笑,他拿起手中的粉笔,横过来压在黑板上,然后“唰”的一声画去,黑板上顿时出现了一条足有8厘米宽的大直线,而这条直线刚好把那9个小点全都画在里面。巴菲特一下子就蒙了,他万万没想到可以把粉笔横过来画。教授接着说:“粉笔不是只有一种用法,它还可以横过来用,而任何老师和书本都没有教过你这一点。你的知识也是一样,要学会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
巴菲特这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巴菲特就努力跳出知识的死框框,先后创造出了诸如“人越少,钓大鱼的可能性越高”“在别人恐惧时兴奋,在别人兴奋时谨慎”等经商和炒股手法,并屡屡成功。多年后,他的个人净资产甚至曾一度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12期)
【感悟】书本上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运用的时候却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书本知识的奴隶,被它束缚,一辈子都难以有所作为。